邓天白
- 作品数:19 被引量:23H指数:4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培养中国环境传播人才的模式借鉴与探索——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为例被引量:5
- 2018年
- 该文分别从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强化环境专业课程、增加研究与教学互动三方面探索我国环境传播人才的专业改革,并指出整合环境专业优质师资队伍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1986年,随着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1]出版,"风险"一词首次走进了环境传播的视野,而风险性则成为环境传播领域的核心议题。
- 邓天白
- 关键词:环境专业
- 《苏北日报》与治淮工程
- 2019年
- 1949年4月21日,中共苏北区党委、苏北行政公署和苏北军区成立。为了适应解放战争胜利形势的飞速发展,苏中《新华日报》与新华社苏中分社紧随解放大军南下。1949年5月1日,苏北区党委作出关于出版《苏北日报》与建立新华社苏北分社的决定。
- 邓天白徐国磊
- 关键词:《新华日报》治淮工程解放战争新华社北区
- 智媒城市:身体与空间的境域再连接被引量:4
- 2022年
- “智媒城市”作为智能化的媒体城市,是人类与城市之间中介化、智能化传播关系的体现。当前,主宰着现代性的技术自治模式与人们身体内部的主体模式之间,呈现出界限消弭、动态融合,而体验与现实又日趋分离的状态。随着城市传播领域对身体议题的召回,重新建立身体与空间的感性连接成为一个重要面向。我们在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及麦奎尔的“关联空间”驱动下提出“人机共生的关联城市生态系统”概念,即营造一个人机共生、智能化关联,具有技术、自然与人文“可供性”的“城市生态系统”。智能时代的“融合革命”在整合了多重感官智能身体的同时,人自身所引发的技术反制也要求人重新确立自我的主体地位,消解技术异化,实现城市智媒及其数字系统的自然生态化、人文生态化以及“具身公共性”,并以道德和审美、物质与人文的和谐统一来实现后现代具有文化归属感的“城市家园”建设。
- 邓天白
- 关键词:身体城市生态系统
- 构建认同:智媒城市地方感的回归路径与主体性重建
- 2024年
- 智媒城市区别于传统都市主义的空间传播机制,其地方感呈现出虚实场景交织的感知动态化、个体情感体验的微空间化、社会互动参与的权力可塑性及身体与空间的分离错位感等新特征,本质上反映了人与城市空间的认同感——可沟通程度。从人文地理学“文化转向”与传播学“空间转向”的跨学科视角出发,将智媒城市空间的媒介沟通功能作为其地方感形成的起点,运用自然空间修复器的场景化实践、人文空间承载物的意象性表征,以及社会空间日常化的公共性再现等实践路径,来建构和形塑人们对于自然空间的环境认同、人文空间的文化认同以及社会空间的身份认同。而人在地方感回归的过程中,也要努力发挥其主体性反制作用,以人本主义实现与自然空间的“超链接”,与人文空间的“再部落化”及在社会空间中的“具身公共性”,建立起与城市空间的深度情感连接。
- 邓天白
- 关键词:身体地方感
- 传统戏曲文化的城市消费空间生产机制--以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为例
- 本文从城市空间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出发,以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为例,探讨了传统戏曲文化如何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分别从士大夫的审美同构空间、文人百姓的公共社交空间,以及现代观众的实验探索性空间阐述了三种实体空间的拓展消费机制;从历...
- 邓天白
- 关键词:传统戏曲
- 从“功能城市”到“文化城市”——城市文化符号的视觉媒介传播原则与路径被引量:4
- 2018年
- 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各城市之间文化竞争的加剧,如何利用现代的视觉媒介形式进行城市的文化符号提炼与传播,是每一座城市进行文化传承与文化复兴的顺应潮流之举。本文试图对文化符号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文化符号的视觉媒介传播的原则与路径进行阐述,希望对城市对外传播中文化符号的提炼与视觉化呈现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启发意义,引导城市传播者真正找到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的突破口与转折点。
- 邓天白
- 关键词:文化符号
- 从浅层叙事到风险传播——财新网“数字说”环境新闻的叙事框架嬗变
- 2019年
- 本文通过分析财新网'数字说'环境新闻报道,来考察融媒体时代中国环境新闻叙事框架的嬗变——过去的浅层揭露式叙事转向风险意识的传播。处处把握'宏观问题微观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的叙事原则,延续人文关怀,体现风险预警,坚持人与自然共生的风险责任伦理,给正在经历'发展与风险'之惑的中国环境新闻带来了一定的反思与启示。
- 邓天白
- 关键词:环境新闻叙事框架
- 论财新网“数字说”的环境新闻叙事创新
- 2019年
- 本文通过对财新网“数字说”环境新闻报道的分析,来探讨融媒体时代中国环境新闻叙事的创新实践。在报道议题的选择上,其多元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受众认知需求呈现出较高的契合度;在叙事框架上,已经从过去的浅层揭露式叙事转向风险意识的传播;在叙事形式上,充分运用VR等新媒体呈现方式,形象化地再现环境风险。这些创新探索给正在经历“发展与风险”之惑的中国环境新闻带来了一定的反思与启示。
- 邓天白
- 关键词:环境新闻报道
- 乾隆《南巡记》碑中的“河工”记忆
- 2023年
- 水运建设是中华文明发展中重要的文化要素与宝贵财富,其文化继承与治理创新对提升国家软实力有着重要战略价值。中国自古就有注重治水的传统,文章结合乾隆《南巡记》碑文等相关史料,对乾隆六次南巡期间治理黄河、淮河、大运河、海塘等系列水利工程的理念及功过得失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天乃至后人提供治水之参考。
- 邓天白徐国磊
- 关键词:河工治水
- 新媒体时代调查报道的坚守与变革——从2017年ProPublica主要获奖作品谈起被引量:4
- 2018年
- 本文结合2017年ProPublica的主要获奖作品来分析其调查报道生产中的坚守与变革。从选题内容、呈现形式与生产模式层面,总结出该网站在保证一定深度的新闻品质基础上,丰富选题类别,强化环境报道;运用地图新闻、数据新闻等技术创新手段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完成由专业记者编辑主导向社会化协同报道的转变。从内容议题、生产路径和合作方式层面,都给正在经历转型的新闻业带来一定的启发和思考。
- 邓天白
- 关键词: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