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智赟
-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细胞介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IL-2、IL-6、IL-8、IL-10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PACG患者72例,以55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对象的一般资料和眼部参数[眼压、中央角膜厚度(CCT)、垂直杯盘比(VCDR)、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平均视野缺损(MD)、平均视敏度(MS)]。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PACG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IL水平与PACG患者眼部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PACG患者血清IL-6、IL-8和hs-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IL-1、IL-2、IL-10 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与MD、VCD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1、0.270,P<0.05);血清IL-8与MD、VCD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2、0.330,P<0.05),与CCT呈负相关(r=-0.279,P=0.023)。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6和IL-8是PACG发生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1.296、1.106,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009~1.664、1.044~1.172]。结论 IL-6、IL-8、hs-CRP可能与PACG有一定的关系。
- 姚天悦李剑宋云霄袁文华赵智赟葛雯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高敏C反应蛋白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 外周血红细胞平均分布宽度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测定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平均分布宽度(RDW)水平,分析RDW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20年6月1日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497例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以同期519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队列研究:对2016年1月1日—2017年6月30日就诊的100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有88例患者完成随访,并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和血液学检查。比较所有研究对象年龄、体质量、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史、饮酒史等资料。测定所有研究对象RDW水平,并对其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根据研究对象年龄分为<60岁、60~69岁、70~79岁、≥80岁4个年龄组,比较各年龄组RDW水平。结果前列腺癌组RDW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不同年龄组前列腺癌患者RDW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升高[比值比(OR)=3.300,95%可信区间(CI)为2.290~4.753,P<0.001]、体质量指数升高(OR=1.086,95%CI为1.003~1.177,P=0.042)、t-PSA升高(OR=1.255,95%CI为1.198~1.315,P<0.001)是前列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基线高RDW水平[风险比(HR)=7.439,95%CI为4.278~21.088,P<0.001)为前列腺癌患者3年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前列腺癌患者RDW水平显著升高,且是前列腺癌发生和预后的危险因素。
- 黄晓峰范雪明姚天悦袁文华赵智赟宋云霄
- 关键词:前列腺癌标志物预后
- 迈瑞H5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性能评价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全面评价迈瑞H5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简称H50)的临床性能,确认该仪器是否能满足临床应用要求。方法依据我国卫生行业标准YY/T1246—2014《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WS/T 461—2015《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5-A2、EP6-A、EP9-A3文件的要求对H50的携带污染率、重复性、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室内精密度、线性范围、与对比仪器[BIO-RAD VariantⅡ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简称VariantⅡ)]的可比性、正确度、样本稳定性、干扰试验及在扩展模式下对血红蛋白E(Hb E)的识别能力等项目进行评价。结果 H50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携带污染率低(-0.56%),高值样本对低值样本无携带污染;重复性结果显示不同浓度样本变异系数(CV)均<1%,批内、批间及室内精密度(CV)均<1%,低于WS/T 461—2015的要求;具有较宽的检测线性范围(4.2%~16.6%),可覆盖绝大多数患者的检测结果。样本在低温环境(4℃)及常温环境(18~24℃)保存6 d,结果仍然稳定。采用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标准品进行正确度验证,绝对偏差在±0.3%Hb A1c内。与VariantⅡ的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0.996),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移<1%,低于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的要求(6%)。甘油三酯(TG)、胆红素及葡萄糖(Glu)对H50检测Hb A1c不存在干扰。采用扩展模式可有效提示Hb E。结论 H50具有优异的性能,可满足Hb A1c临床检测的需要。
- 赵智赟袁文华宋云霄
-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性能评价
- 血清IL-1、IL-2、IL-6、IL-8、IL-10和hs-CRP水平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相关性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2、IL-6、IL-8、IL-10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VG患者69例(NVG组)和体检健康者39名(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的血清IL-1、IL-2、IL-6、IL-8、IL-10及hs-CRP水平,同时收集体格检查资料及眼科检查资料[眼压(IOP)、中央角膜厚度(CCT)、垂直杯盘比(VCDR)、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平均视野缺损(MD)、平均视敏度(MS)等]。将NVG患者根据病因分为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性NVG组(32例)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继发性NVG组(37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与NVG患者眼部参数的相关性。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NVG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诊断NVG的价值。结果NVG组血清IL-6、IL-8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IL-1、IL-2和IL-10水平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继发性NVG组与RVO继发性NVG组之间IL-1、IL-2、IL-6、IL-8、IL-10和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VG患者血清IL-6水平与MD呈正相关(r=0.257,P<0.001),与MS呈负相关(r=-0.196,P<0.001),血清IL-1、IL-2、IL-8、IL-10、hs-CRP水平与眼部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6[比值比(OR)=4.443,95%可信区间(CI)为1.207~16.40]、IL-8(OR=1.067,95%CI为1.001~1.237)、hs-CRP(OR=3.886,95%CI为1.191~12.683)是NVG发病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6、IL-8、hs-CRP和三者联合检测诊断NVG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3、0.873、0.760、0.902。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优于单项检测。结论IL-6、IL-8和hs-CRP对NVG均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可能与NVG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 宋云霄黄晓峰张海晨姚天悦袁文华赵智赟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高敏C反应蛋白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系统性炎症指标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发生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系统性炎症指标[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和C反应蛋白(CRP)]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骨折患者249例(骨折组,其中创伤性骨折108例、脆性骨折141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177例(骨质疏松症组)。检测所有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CRP水平,计算SII、PLR、NLR和LMR。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鉴别脆性骨折与创伤性骨折的效能。结果骨折组SII、PLR、NLR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骨质疏松症组(P<0.001),LMR水平显著低于骨质疏松症组(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RP、SII、PLR、NLR、LMR、CRP和5项指标联合检测鉴别脆性骨折和创伤性骨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89、0.899、0.835、0.866、0.788和0.903。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I升高、PLR升高、NLR升高、CRP升高、LMR降低是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1.001、1.008、1.178、1.021、0.813,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000~1.001、1.005~1.011、1.084~1.279、1.013~1.028、0.744~0.888]。结论SII、PLR、NLR、LMR和CRP均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脆性骨折有关。
- 宋云霄童巍张海晨张银网卞晓波张琳琳袁文华赵智赟葛雯姚天悦
- 关键词:骨折骨质疏松症
- 血脂水平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评估和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脂相关指标在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治疗方案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470例。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Ⅰ级组(80例)、Ⅱ级组(137例)、Ⅲ级组(204例)、Ⅳ级组(49例);按是否需接受外科/介入治疗分为治疗组(260例)和非治疗组(210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po)A1、apo B、总胆固醇(TC)和脂蛋白(a)[Lp(a)]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或需治疗的危险因素。采用LASSO回归分析建立基于血脂指标的判断冠心病患者治疗与否的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判断冠心病患者需接受治疗的效能。结果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和Ⅳ级组血清TC、TG、LDL-C、apo A1和apo B水平依次升高(P<0.05),血清HDL-C水平依次降低(P<0.05)。Ⅲ级组和Ⅳ级组血清Lp(a)水平显著高于Ⅱ级组和Ⅰ级组(P<0.001),Ⅱ级组显著高于Ⅰ级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和LDL-C水平升高是狭窄Ⅱ级和Ⅲ级的危险因素(P<0.05),HDL-C水平降低是狭窄Ⅱ级和Ⅲ级的危险因素(P<0.05),TC水平升高是狭窄Ⅲ级和Ⅳ级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组血清TC、TG、LDL-C、apo A1、apo B和Lp(a)水平显著高于非治疗组(P<0.001),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治疗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TG、LDL-C、apo A1、apo B和Lp(a)水平升高和HDL-C水平降低均是冠心病患者需接受治疗的危险因素(P<0.01)。LASSO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于TC、TG和Lp(a)的联合检测模型判断冠心病患者需接受治疗的曲线下面积为0.939。结论血脂相关指标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可作为指导临床进行干预性治疗的潜在指标。
- 乌有弘宋云霄朱勇葛雯卞晓波袁文华赵智赟
- 关键词:血脂冠状动脉狭窄冠心病
- 术前SII水平与开放性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术前全身系统性炎症指标[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与开放性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开放性骨折患者398例,收集其一般资料并检测其术前24 h内血常规,计算SII、PLR、NLR、LMR。术后进行10周的随访,根据有无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398例患者中有41例术后发生感染,术后感染率为10.30%。感染组SII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02),PLR、NLR和LMR水平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术前SII中位数将所有患者分为SII≥777组和SII<777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II≥777组患者术后感染率(14.93%)显著高于SII<777组(5.58%)(Log-rankχ^(2)=10.50,P=0.0012)。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高血压后,术前SII≥777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3.320,95%可信区间(CI)为1.450~7.599]。结论术前SII水平升高的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感染风险显著升高,术前SII水平对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感染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张银网刘瑾瑜宋云霄葛雯张琳琳袁文华赵智赟
- 关键词:开放性骨折
- 电泳法与化学法检测健康人血清蛋白组分和白/球蛋白比值差异探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建立本实验室血清蛋白电泳的参考范围。方法应用Helena SPIFER 3000半自动琼脂电泳分析仪检测98名成年健康人血清蛋白组分并确立其参考范围和白/球蛋白(A/G)比值,应用美国Bayer ADVIA1650生化分析仪同步检测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水平和A/G比值,比较两者间差异。结果上海地区健康人群血清蛋白各组分参考值为Alb 57.53%±3.71%、α1球蛋白3.16%±1.19%、α2球蛋白8.60%±1.65%、β球蛋白12.79%±1.35%(β1球蛋白7.44%±1.11%,β2球蛋白5.38%±0.88%)、γ球蛋白17.91%±3.51%,电泳法和化学法A/G比值分别为1.37±0.21和1.40±0.1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室必须建立本实验室血清蛋白电泳参考值范围,不同检验方法其结果应具可比性。
- 张海晨宋云霄钟琦赵智赟
- 关键词:血清蛋白电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