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松

作品数:3 被引量:61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篇社会资源
  • 1篇生态承载力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足迹
  • 1篇生态足迹模型
  • 1篇土壤
  • 1篇土壤重金属
  • 1篇农田
  • 1篇农田土壤
  • 1篇潜在生态风险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资源承载力
  • 1篇资源型
  • 1篇资源型城市
  • 1篇自然资源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特征
  • 1篇相对资源承载...
  • 1篇经济资源

机构

  • 3篇兰州大学

作者

  • 3篇南忠仁
  • 3篇秦松
  • 1篇丁海霞
  • 1篇王胜利
  • 1篇李媛
  • 1篇李易麟
  • 1篇赵转军
  • 1篇刘晓文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白银市相对资源承载力演化过程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为了弄清白银市的资源承载能力水平,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分别以全国、甘肃省和兰州市作为参照区,动态分析了该区域1996-2005年各种资源的相对承载力以及综合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①与全国或兰州市相比,白银市的综合资源承载力均处于超载状态,但近年来超载程度有所下降。2005年末,综合资源承载力均约为163万人,尚超载12万人。②与甘肃省相比,白银市的综合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且有上升的态势。2005年末,综合资源承载力为231万人,富余56万人。③白银市自然资源对其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都最大,均在42%以上,是综合资源承载力的主要贡献源。以全国为参照区,社会资源对资源承载力增长的贡献最大,自然资源最小;以甘肃省为参照区,经济资源对资源承载力增长的的贡献最大,自然资源最小;以兰州市为参照区,自然资源对资源承载力增长的贡献最大,社会资源贡献最小。
秦松南忠仁
关键词:相对资源承载力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
金昌市郊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被引量:42
2008年
以金昌市郊农田表层土壤(0~20cm)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属Zn、Ni、Pb、Cu、Cd的含量情况及可能来源,并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金昌市郊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累积现象比较明显,尤其是Cu、Ni,二者的几何平均值均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15618-1995)。相关性分析表明Cu与Ni,Pb与Cd之间分别呈显著正相关;Pb与Ni、Cu之间则呈显著负相关。因子分析显示,研究区土壤中的Cu和Ni主要来源于工矿业活动;农业生产活动则对Zn、Cd、Pb的贡献最大。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的结果为Ph、Zn这两种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均处于低危害水平,Cd、Cu、Ni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具体的潜在生态风险排序为Cd〉Cu〉Ni〉Pb〉Zn。
丁海霞南忠仁刘晓文李媛王胜利秦松赵转军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白银市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为了弄清白银市的可持续发展现状,根据2000—2004年的统计资料,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白银市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分别进行了动态分析,并与不同尺度区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五年平均生态足迹为1.55 hm2/人,年均增长率为4.76%;生态承载力变化不大,为0.55 hm2/人;平均生态赤字1.00 hm2/人,年均增长率为22.00%,处于一种相对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②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占生态足迹的99.97%,主要通过消耗本地的自然资源来维持区域的发展;耕地供给对生态承载力贡献率为92.38%,供给类型比较单一。③2004年的万元GDP生态足迹为2.71 hm2,相当于中国西部的平均水平,资源利用模式为粗放型、消耗型。④生态足迹特点是:大生态足迹、低生态承载力、高生态赤字。
秦松李易麟南忠仁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