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秋媛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重庆市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甘薯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吸收
  • 1篇养分吸收利用
  • 1篇玉米
  • 1篇套作
  • 1篇套作玉米
  • 1篇甘薯品种
  • 1篇

机构

  • 3篇西南大学

作者

  • 3篇王季春
  • 3篇王秋媛
  • 2篇滕艳
  • 2篇唐道彬
  • 2篇杨庆飞
  • 1篇杨国才
  • 1篇蔡叶茂
  • 1篇吕长文
  • 1篇朱小娇
  • 1篇赵勇
  • 1篇韩叙

传媒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薯蔓栽插与生长控制对粉用甘薯渝薯6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试验采用5因素4水平L16(45)正交设计,以甘薯品种渝薯6号为研究材料,研究栽插期、栽插密度、剪顶期、剪分枝数以及生根剂浓度对渝薯6号的结薯数、薯重、地上鲜重、商品率以及干率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极差比较和均值比较来确定最优栽插方案。结果表明栽插期在6月13日,栽插密度为90 000株/hm2,栽后70 d剪顶,剪分枝数为3个/株,使用生根剂浓度为30 mg/kg时能获得最大产量。
朱小娇王季春蔡叶茂滕艳杨国才王秋媛杨庆飞
关键词:甘薯
磷对淀粉型甘薯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甘薯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探究淀粉型甘薯磷肥营养效应,为甘薯高产科学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淀粉型甘薯渝薯17(淀粉含量24.06%)为材料,设置7个磷肥处理(P2O50、0、37.5、75、112.5、150、300 kg/hm2),田间随机区组排列。其P2O50处理不施任何肥料,其他处理均底施纯氮(N)90 kg/hm2和K2O 150 kg/hm2。甘薯苗移栽后每隔30 d,共计取样5次,对全株样品分叶片、茎蔓和块根测定其鲜重、干重及全氮、磷、钾的含量。收获期测定小区鲜薯产量、茎蔓产量并计算收获指数(HI)及其磷肥农学效率(PAE)、磷肥表观利用率(PAUE)、磷收获指数(PHI)、磷肥生理利用率(PPUE)、磷肥偏生产力(PFPP)和磷肥增产率(PIR);同时计算收获期各器官N、P、K的吸收量,对N、P、K吸收量之间及其与产量之间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适当增施磷肥有利于提高甘薯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且以施P2O5112.5 kg/hm2和150kg/hm2时最优,经济产量增产率分别为19.4%和21.06%。2)不同器官N、P、K最高含量分别出现在栽后60、90、150 d,各处理氮素和磷素含量均为叶片>茎蔓>块根,而钾素含量为茎蔓>叶片>块根。栽后60 d后,叶片∶茎蔓∶块根含氮量为4.08∶1.62∶1,栽后90 d后,叶片∶茎蔓∶块根磷含量为2∶1.35∶1,栽后150 d后,茎蔓∶叶片∶块根含钾量为2∶1.8∶1。3)施磷可提高甘薯块根、茎蔓和叶片对N、P、K的吸收,养分总吸收量为钾>氮>磷;施磷处理中N、P、K的吸收量增幅分别为23.9%66.6%、29.6%58.5%、41.3%73.7%。磷钾吸收量均表现为块根>茎蔓>叶片,吸氮量表现为块根>叶片>茎蔓。4)在不同施磷条件下,形成500 kg所吸收的N、P2O5、K2O分别为4.24 6.61 g,1.93 2.84 g和6.94 11.48 g。施P2O5112.5 kg/hm2时,形成500 kg鲜薯吸收的养分最多,N、P2O5、K2O吸收量分别为6.61、2.84和11.08 g。5)磷肥表观利用
王秋媛田江梅韩叙黄廷荣杨庆飞唐道彬王季春
关键词:甘薯养分吸收利用
不同甘薯品种套作玉米下的群体产量及效益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以7个不同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其在套作玉米下的群体产量优势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套作模式下,甘薯产量较净作降低,不同甘薯品种间的单株薯数、单株薯重、产量差异显著,套作南薯88、徐薯22和渝薯2号甘薯所得产量及淀粉产量均较高;7个不同甘薯品种套作玉米种植下的复合群体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均存在套作优势;以净作和套作宁4-6、济黑薯1号和E08101等特用型甘薯所得产值较高。
薛宪王季春吕长文赵勇唐道彬王秋媛滕艳
关键词:甘薯玉米套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