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慧灵

作品数:19 被引量:142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卒中
  • 8篇脑卒中
  • 5篇卒中后
  • 5篇脑卒中后
  • 3篇咽肌
  • 3篇中风
  • 3篇中风后
  • 3篇吞咽
  • 3篇康复
  • 3篇环咽肌
  • 3篇环咽肌失弛缓
  • 3篇教学
  • 3篇步态
  • 3篇弛缓
  • 2篇电针
  • 2篇循证
  • 2篇循证医学
  • 2篇认知功能障碍
  • 2篇疼痛
  • 2篇疼痛综合征

机构

  • 19篇河南中医药大...
  • 4篇河南卫生健康...
  • 1篇郑州铁路职业...

作者

  • 19篇王慧灵
  • 11篇冯晓东
  • 5篇李瑞青
  • 3篇王静
  • 3篇刘承梅
  • 2篇吴明莉
  • 2篇孙伟娟
  • 2篇赵薇
  • 2篇兰晓燕
  • 2篇张铭
  • 2篇陈卓
  • 1篇毕蓓蕾
  • 1篇任彬彬
  • 1篇谷玉静
  • 1篇白艳杰
  • 1篇朱琳
  • 1篇张伟
  • 1篇田力
  • 1篇冯红霞
  • 1篇王磊

传媒

  • 4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科技风
  • 2篇中医临床研究
  • 2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针刺研究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表面肌电技术在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脑卒中患者中有51%~73%的患者存在吞咽障碍,其中脑干损伤后引起的环咽肌失弛缓占80%。此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疗效,可造成患者梗阻感、呛咳、误吸、肺炎、心理及社会交往障碍等并发症,重者可致患者窒息死亡等。因此,早期科学有效的评估对此类疾病有极大的临床价值。本文将简要探讨表面肌电技术(sEMG)在此类疾病中的应用情况。
魏妍妍王慧灵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环咽肌失弛缓表面肌电
电针百会、足三里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足三里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和康复认知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百会、足三里。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The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life,ADL)。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在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和疗效上,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百会、足三里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较优。
王慧灵冯晓东陈卓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电针足三里脑卒中康复训练
自噬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许多基础研究证实,自噬网络系统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形成有相关性。文章通过对自噬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来探索自噬与认知障碍的关系,并从电针角度加以叙述。
冯晓东王慧灵陈卓湾明月史景
关键词:自噬
步态分析在益阳灸治疗痉挛性步态中的应用思路
2019年
益阳灸对中风后肢体痉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缺乏公认的评价方法,尤其对中风痉挛步态的疗效评定,缺乏特异性、敏感性的评价指标。而步态分析可检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在时间/空间参数、运动学、表面肌电等方面明显特异的改变,较影像学评估及自我评估量表能提供更详实而客观的静动态数据,反映痉挛性偏瘫步态的严重度和日常活动能力,并对病程进展和影响因素进行评估,为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冯红霞王慧灵冯晓东李瑞青
关键词:步态分析
改良的经络呼吸训练法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0
2018年
目的 观察改良经络呼吸训练法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则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进行改良的经络呼吸功能训练,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监测2组患者的肺功能[包括时间肺活量(FVC)和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EV1和FVC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和FVC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3例(10%),对照组7例(23.3%),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5)。结论改良的经络呼吸训练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肺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王晓丹王慧灵刘承梅冯晓东王莉娜
关键词:脑卒中急性期肺功能
镜像神经元疗法治疗中风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期的疗效及对血清SP、CGRP水平的影响
2024年
目的镜像神经元疗法对中风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Ⅰ期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选择康复科收治的40例CRPSⅠ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采用随机法,将选择的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镜像组,每组20例。均采取基础以及常规康复治疗,镜像组额外追加镜像治疗,两组每天上下午各治疗1次,5次/周,共治疗3周。采用休息状态视觉模拟评分(resting state visual analogue scale,R-VAS)与被动运动视觉模拟评分(passive movement state visual analogue scale,P-VAS)来评估上肢肩关节疼痛状况,选择运用排水法来评估手部肿胀状况,并且选择运用Fugl-Meyer量表,评估上肢运动功能,采用ELISA检测技术进行测定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含量。结果镜像组患者治疗3周后的肩关节R-VAS、P-VAS评分及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P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CGR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组能更有效地改善CRPSⅠ期患者肩关节疼痛、手部肿胀及上肢功能障碍,调节血清CGRP及SP细胞水平。
宋宇锦张伟温红娟王静张裴景冯慧利王慧灵常译牛任彬彬
关键词:中风肩关节疼痛P物质
肌肉骨骼超声联合生物力学在痛风性关节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及急性期中的应用被引量:26
2019年
目的:结合生物力学分析不同步态急性痛风患者及无症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发病部位及超声特征,提高痛风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通过GaitWatch三维步态动作捕捉与训练系统测定的足偏角度将急性痛风组患者分为正常步态和外八字步态各50例,超声检查所有受累关节;另选取无症状HUA患者50例,超声检查其双侧肩、腕、掌指、膝、踝、足跖趾关节;分析各组超声下双轨征、痛风石、强回声沉积、骨侵蚀、滑膜增生及关节腔积液的发生率;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无症状HUA组和急性痛风组最常累及关节均为第一跖趾关节,急性痛风组中外八字步态患者外踝关节受累仅次于第一跖趾关节。无症状HUA组超声检查阴性比例高于急性痛风组,急性痛风组各超声特征发生率均高于无症状HUA组(均P<0.05)。结论: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不同人群痛风的好发部位,通过超声筛查,可避免不典型痛风的漏诊。
孙姗姗田力冯晓东毕蓓蕾王慧灵王建国王华男廖大琴冯涛王珂宁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痛风步态生物力学
循证医学结合PBL教学法在“中国传统康复疗法”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本课题探讨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国传统康复疗法教学中采用循证医学结合PBL教学法的效果及价值。方法:本课题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本校二年级学生的72人进行抽样调查。对比两组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的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结果:数据统计显示,实验组学生实践技能中康复治疗的考核成绩为(87.05±1.3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考核成绩(80.24±3.04)分(t=7.562,P=0.001),且在调查问卷中显示,实验组学生教学效果中知识理解、学习兴趣、循证思维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3、0.001、0.004)。结论:将循证医学结合PBL教学法应用于康复专业中国传统康复疗法教学中效果比较显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的考核成绩,还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沟通技巧、临床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魏妍妍姜卜荧程大帅王慧灵
关键词:循证医学PBL教学法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联合浮针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5
2021年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NJF)联合浮针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按照1∶1∶1比例将39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患者分为NJF组、浮针组和联合组,每组13例,3组患者均接受防治肩关节半脱位及肩痛的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良肢位摆放、物理疗法活动和主被动运动训练,通过渐进性训练提高上肢活动能力,并在站立或行走时合理使用肩托保护患肩),在此基础上,NJF组加用NJF治疗,浮针组加用浮针治疗,联合组加用NJF联合浮针治疗,各组治疗均为每日1次,每周6 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超声法测量患者的肩峰大结节间距(AGT)评定3组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程度,采用目测类比法(VAS)和简化Fugl-Meyer评估量表(FMA)评定3组患者的肩痛程度及其上肢运动功能;并依据治疗后患者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症状的改善程度对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AGT值及VAS和F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AGT值及VAS和FMA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的AGT值及VAS和FMA评分[(14.76±3.13)mm及(3.61±6.65)和(34.15±4.93)分]显著优于NJF组[(17.62±1.85)mm、(2.84±0.80)和(20.92±3.40)分]和浮针组[(18.90±2.69)mm、(4.31±1.18)和(22.53±4.6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经临床治疗改善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症状的总有效率达到84.6%,明显高于NJF组(53.8%)和浮针组(61.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NJF和浮针疗法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的症状和上肢运动功能。
席建明王慧灵李瑞青王静吴明莉冯晓东
关键词: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肩痛
益阳灸联合五音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观察益阳灸联合五音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益阳灸组(对照组)和五音联合益阳灸组(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时间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MoCA(北京版)及功能独立性评分(FIM)的改变,对比二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MoCA及FI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各评估指标差异更显著(P<0.05)。结论益阳灸及五音联合益阳灸法在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时均取得显著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但二者联合应用作用更强。可能是由于在益阳灸温阳行气的同时,五音疗法又使患者身心放松,经脉通达,从而加强了治疗作用。
赵薇白艳杰王慧灵鲍颂扬张铭
关键词:五音疗法脑卒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