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睿 作品数:7 被引量:20 H指数:2 供职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电子电信 交通运输工程 建筑科学 更多>>
采用瞬时转移结构的凸组合最小均方算法 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避免单个滤波器在收敛速率与稳态误差上的相互制约,从而导致系统性能下降的问题,文章采用凸组合最小均方算法,将快速滤波器与慢速滤波器并联使用来解决。为进一步改善性能,提出了一种采用瞬时转移结构的低复杂度凸组合最小均方算法。在该算法中,分别使用修正反正切函数和sign函数对参数λ(n)和a n()的更新迭代公式做了简化和改进,同时为加快算法的收敛速率引入一个长度为N0的窗实现瞬时权值转移。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改进算法在噪声、相关信号输入以及非平稳环境下能够保持较好的均方性能和跟踪性能,并且具备更快的收敛速率。 曾乐雅 许华 王天睿关键词:自适应滤波 系统识别 最小均方算法 凸组合 低复杂度 基于洛伦兹函数的变步长凸组合最小均方算法 被引量:2 2016年 为进一步减小收敛速率与稳态误差之间的矛盾,改善自适应滤波算法,利用改进的Lorentzian函数提出了一种新的变步长凸组合最小均方(new variable step-size convex-combination of least mean square,NVSCLMS)算法,该算法既有效提高了收敛速率又具备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同时,为了克服CLMS算法停滞等待的弊端,采用了瞬时转移结构;另外,在参数的迭代公式中使用sign函数进行优化以降低运算量。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与CLMS、VS-CLMS相比,在不同的仿真环境中均能表现出良好的均方特性和跟踪特性。 曾乐雅 许华 王天睿关键词:自适应滤波 最小均方算法 凸组合 变步长 系统识别 基于数据重用的集员滤波拟仿射投影盲均衡算法 被引量:1 2017年 传统常模盲均衡算法应用广泛但是其收敛速率很慢。为了满足在短突发数据条件下的信道盲均衡,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重用的集员滤波拟仿射投影盲均衡算法。该算法将仿射投影思想结合到常模算法中,利用多数据向量同时提取信道信息,再附加改进的集员滤波算法有效减小了运算量,并结合数据重用思想重新设计所匹配的数据重用方式。仿真结果证明所提算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率,与同类算法相比能提前700个迭代点收敛,且在信噪比为10 d B以上的信道环境中也有较好的效果,能够在短突发数据信道均衡中有效发挥作用。 曾乐雅 许华 王天睿关键词:突发信号 信道盲均衡 数据重用 高铁时代甘肃省中心城市可达性演变研究 高铁时代,铁路网的完善与高速铁路的建设对沿线中心城市可达性变化产生关键影响。本文选取2008年、2015年及2025年三个年份作为时间断面,以甘肃省14个地级市及全国交通数据为基础,应用可达性技术分析方法对高铁通车前后沿... 王天睿 陆玉麒关键词:可达性 高铁 改进的凸组合最小均方算法 被引量:2 2016年 凸组合最小均方(CLMS)算法能够克服传统最小均方算法收敛速率、跟踪性能和稳态误差之间的矛盾.但传统CLMS算法使用最速下降法推导参数导致其搜索路径呈"之"字形而使收敛速率变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共轭梯度法实现参数的更新,同时使用双曲正切函数拟合Sigmoid函数来降低算法的运算复杂度.为进一步提高算法性能,在所设计的基础上附加瞬时转移结构实现优化.仿真结果证明,改进算法与传统CLMS、变步长CLMS相比,在噪声、相关信号输入以及非平稳环境下能够保持较好的均方性能和跟踪性能. 曾乐雅 许华 王天睿关键词:自适应滤波 系统识别 最小均方算法 凸组合 共轭梯度法 自适应切换双模盲均衡算法 被引量:13 2016年 常数模算法在无线通信系统的盲均衡中得到广泛的使用,为了进一步降低稳态误差通常选择将其与判决引导最小均方误差算法相结合,传统的双模切换盲均衡算法通过人为设定门限值实现两种算法的硬切换,其切换时机选择的合理性无法保证,不能充分凸显双模切换的长处。该文利用凸组合结构借助遵循一定规则迭代变化的联合参数将两种算法进行结合,实现两种算法模式的切换,自适应地选择切换时机,并通过对算法的修正和混合参数归一化的改进使在克服恢复信号相位偏转的同时加快了收敛速率、降低了稳态误差;另外,对稳态性能进行推导分析得到了理论的稳态模型。仿真结果证明稳态性能与模型推导结果保持一致,参数归一化改进所得效果较为明显,与同类其它双模切换算法相比具有更优的性能。 曾乐雅 许华 王天睿关键词:信号处理 盲均衡 凸组合 双模 归一化 高铁时代甘肃省中心城市可达性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17年 高铁时代,铁路网的完善与高速铁路建设对沿线中心城市可达性变化产生重要影响。选取2008年、2015年及2025年作为时间断面,以甘肃省14个地级市及全国交通数据为基础,应用可达性技术分析方法对高铁通车前后沿线中心城市的交通可达性演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25年高铁时代,中心城市之间的交通可达性水平显著提高;沿线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辐射影响增强;宝兰客运专线建成使得天水至西安段交通可达性增幅超两倍;兰渝高铁的建成缩短甘肃省至中部及南方大部分省份时间,实现地理时空有效收敛。"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可达性演变有利于廓清各地市空间发展导向,明晰省内各地区和省际地区间的联系,为区域空间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王天睿 陆玉麒关键词:高速铁路 可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