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细胞介素36及其在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5年
- 白细胞介素36(IL-36)包括IL-36α,IL-36β,IL-36γ和IL-36受体拮抗剂(IL-36Ra)。IL-36Ra,IL-36α,IL-36β和IL-36γ曾分别被命名为IL-1家族成员5,6,8和9,它们均通过IL-1受体相关蛋白2和IL-1受体辅助蛋白介导信号通路。IL-36Ra能够阻止IL-36受体信号的活化。IL-36参与多种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本文对IL-36的生物学特征、受体与信号通路、生物学活性及其在银屑病、局限性脱发、关节炎症、肺部炎症及其他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彭笑顾嘉杰顾贤波王凯袁仙丽李明才
- 关键词:受体拮抗剂炎症
- 听神经病的分子机制
- 2019年
- 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是指由听觉编码异常所造成的听觉障碍。这种听觉障碍除了影响听力外,还影响了言语理解能力。听神经病可以由内毛细胞、内毛细胞带状突触或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受损引起。目前遗传学、生理学及动物模型研究显示,破坏内毛细胞带状突触功能(通过改变基因表达从而影响突触前突触囊泡谷氨酸装载、钙离子内流或突触囊泡胞吐作用)可导致类似"听觉突触病变"的听力受损。此外,动物研究已证明过度声刺激会造成内毛细胞带状突触兴奋性毒性损伤,这可能是噪声暴露或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造成听力障碍的机制。虽然听神经病的定义包括了中枢部分,但由于其发病少、病因和病理机制均不清楚,而大部分听神经病发生在外周听觉系统,所以本文主要集中阐述听神经病外周(突触和听神经)病理机制及相应临床发现,讨论听神经病患者听力康复的现行策略,并对未来恢复听力的治疗方式进行展望。
- 王凯罗琳何志洲
- 关键词:听神经病毛细胞听觉螺旋神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