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垚
-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辽河盆地于楼油层地质体的分类评价被引量:1
- 2015年
- 蒸汽吞吐开采进入后期,储层非均质性对开发效果的影响日益凸显。以辽西凹陷某试验区为例,综合多种资料,开展储层地质体分类研究,为稠油热采储层蒸汽吞吐转蒸汽驱提供地质依据。优选充分反映储层地质体特征的有效厚度、净总厚度比、孔隙度、渗透率、渗透率变异系数和夹层频率等参数,将目的层地质体划分为A、B和C 3类。利用地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YⅠ层和YⅡ层共470个有效数据点进行统计分析,完成地质体分类评价。从分类结果看,不同类型地质体平面分布明显受沉积微相控制,YⅠ层以A、B类地质体为主,YⅡ层以C类地质体为主。地质体分类结果与开发效果匹配较好,蒸汽驱开发效果受地质体控制:A类地质体所在区域的蒸汽驱开发效果较好,C类的通常蒸汽热采开发效果较差,B类的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扩大试验区的蒸汽驱应以A类地质体发育的区域为重点。
- 陈欢庆许磊刘畅衣丽萍樊涛洪垚
- 关键词:地质体蒸汽驱蒸汽吞吐辽西凹陷辽河盆地
- 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8年
- 从精细油藏描述中地质建模的意义和现状入手,介绍了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研究现状及其与传统地质建模方法的差异。以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某蒸汽驱试验区为例,分析了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中建模的基础、训练图像的建立、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与传统地质建模相比所具有的优势等内容。指出多点地质统计学在井间预测方面具有明显优于其他传统建模方法的特点。在文献调研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探讨了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出未来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多信息综合地质成因分析基础上的训练图像获取、多点地质统计学算法进行改进和完善和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应用领域的扩大等。
- 陈欢庆李文青洪垚
- 关键词:多点地质统计学地质建模变差函数精细油藏描述
- 沁水盆地二氧化碳埋存潜力评价模型被引量:8
- 2016年
- 为了确定沁水盆地二氧化碳驱煤层气(CO2-ECBM)的增产潜力和煤层CO2的埋存量,通过对已有埋存量评价方法的局限性的分析,依据煤层气的不同赋存状态将埋存量分为吸附埋存量、溶解埋存量和矿化埋存量,根据中国煤层气"三低一高"的特征和勘探开发现状,认为适合埋存CO2的煤层埋深在1 000 m以上,并给出了考虑探明率、CO2与CH4的置换比、采收率、灰分、水分、有效孔隙体积、含气饱和度等因素的埋存潜力评价新方法。沁水盆地的评价结果表明:CO2驱可增加煤层气可采储量1 696×108m3,CO2可埋存量为4.5×108t,考虑经济和技术水平CO2可埋存量为1.4×108t,表明沁水盆地有较大的CO2-ECBM应用潜力和CO2埋存潜力。该研究可为其他地区CO2埋存评价提供借鉴。
- 姜凯李治平窦宏恩曹振义洪垚
- 关键词:煤层气沁水盆地
- 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注CO2井网优化与影响因素被引量:4
- 2016年
- 针对低渗透油藏直井井网CO_2驱油的不足,以大庆某低渗区块为例,建立反七点水平井井网CO_2驱油地质模型。在物性参数相态拟合的基础上,对反七点水平井和五点直井两种不同井网模式的开发效果进行了对比,对反七点水平井井网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对储层非均质(渗透率、储层非均质性、裂缝的发育情况等)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利用水平井注CO_2可以适当地增大井距、排距,减少井的数量,降低钻井成本;在生产制度相同的情况下水平井井网的开发效果要比直井井网的开发效果好;在水平井井网中,采出程度随着油井到水平井的垂直距离的比值变化而变化,当比值为1.4时采出程度最大;水平井注CO_2更适合低渗透正韵律储层;在储层裂缝发育的情况下,裂缝条数越多,CO_2在储层中的不均匀推进现象越明显,最终采出程度越低。
- 曹振义刘鹏程赵广民洪垚姜凯
-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水平井CO2驱油储层非均质
- 稠油热采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对开发的影响——以辽河西部凹陷某试验区于楼油层为例
- 2017年
- 摘要本文以辽河西部凹陷某试验区为例,基于7口井岩心、镜下薄片、分析测试及4001:3井测井等多种资料,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开展稠油热采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整体上,于楼油层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储层非均质性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等影响(以沉积作用为主)。单井岩电特征与层内韵律非均质性关系密切,目的层可见3种沉积韵律模式,包括正韵律、反韵律和复合韵律(其中以正韵律和复合韵律为主)。沉积微相空间上的快速变化,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增强。单层之间隔层分布较稳定,隔层厚度多大于2m。非均质性强、中、弱的区域大体呈条带状,以北西一南东向展布,与物源方向基本一致。储层非均质性直接影响到了油藏的开发效果,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可为油藏开发方式的转换提供参考。
- 陈欢庆王珏衣丽萍洪垚
- 关键词:辽河西部凹陷非均质性蒸汽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