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丹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 微囊藻毒素降解酶基因cDNA部分序列的克隆及检测分析
- 2013年
- 微囊藻毒素降解酶(Microcystinase,MlrA)是在自然环境中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酶。通过PCR方法从水体中扩增MlrA基因cDNA部分序列,序列长342 bp,编码113个氨基酸(GenBank号:FJ972202),PCR方法系统性检测不同季节环境中水体、鱼体MlrA的存在情况。结果表明,克隆的序列与日本学者Saito所公布的Sphingomonassp.MD-1、Y2菌株的MlrA基因同源性高达96%和89%,与挪威Sphingomonas sp.ACM-3962、澳大利亚Sphingopyxis sp.LH21菌株的MlrA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5%和94%,确定所获为鞘氨醇单胞菌菌株中的MlrA基因cDNA部分序列。同时对不同季节环境水体和部分鱼体MlrA基因的检测时,发现在水华发生的四月及五月,水体和所检测的鱼体中MlrA基因结果显示为阳性,而所检测的其余6个月份的全部水样以及7月和10月检测的鱼样,结果均呈阴性。
- 梁旭方白小丽程炜轩何珊沈丹
-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
- 日本沼虾mu型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3
- 2013年
- 利用简并引物从日本沼虾肝脏克隆mu型sGST基因cDNA核心片段获得其sGST氨基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日本沼虾肝脏mu型sGST基因cDNA核心序列长299bp,编码99个氨基酸。日本沼虾sGST与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小鼠(Mus musculus)、大鼠(Rattus norvegicus)、肩突硬蜱(Ixodes scapu-laris)、扇头蜱(Rhipicephalus appendiculatus)、热带爪蟾(Xenopus tropicalis)、微小牛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和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mu型sGST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60%左右,表明所克隆的日本沼虾sGST亦属于mu型sGST。通过对日本沼虾活体浸泡MC-LR,发现微囊藻毒素对日本沼虾肝脏mu型sGST基因表达没有显著的诱导作用。
- 瞿春梅梁旭方张进何珊沈丹
- 关键词:日本沼虾克隆微囊藻毒素
- 禁食与胰岛素处理对鳜血糖和leptin-A基因表达的影响(英文)
- 2019年
- 为研究硬骨鱼类leptin基因表达与血糖之间的关系,研究在禁食与胰岛素处理后,检测鳜血糖和肝脏、肠道和脂肪组织leptin-A基因表达水平。在禁食实验中,鳜被禁食10d,并分别于禁食后0、4h、2d、6d和10d取样。禁食后6d鳜血糖开始降低,禁食后10d鳜血糖显著降低。同时,禁食后6d鳜肝脏leptin-A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禁食后4h鳜肠道和脂肪组织leptin-A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在胰岛素处理实验中,分别于注射后12h和36h取样。腹腔注射胰岛素后12h,鳜血糖显著降低,而鳜肝脏、肠道和脂肪组织leptin-A基因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腹腔注射insulin后36h,鳜肠道leptin-A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禁食或胰岛素处理均能够降低鳜血糖水平,且影响消化器官和脂肪储存器官leptin-A基因表达。
- 李玲梁旭方梁旭方张焱鹏何珊沈丹
- 关键词:瘦素血糖禁食胰岛素
- 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几种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克隆与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通过RT-PCR法和RACE法,分别从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co aureus)肝脏获得alpha、rho1、rho2型GST(GSTA、GSTR1、GSTR2)基因cDNA全序列,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肝脏获得GSTR1、GSTR2基因cDNA全序列。结果表明:奥利亚罗非鱼GSTA基因cDNA全序列为933bp,5′非翻译区(5′-UTR)为98bp,3′非翻译区(3′-UTR)为166bp,开放阅读框(ORF)为669bp,编码222个氨基酸。奥利亚、尼罗罗非鱼GSTR1基因ORF均为681bp、均编码226个氨基酸;奥利亚、尼罗罗非鱼GSTR2基因ORF均为693bp,均编码23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均表明,罗非鱼GST基因与鱼类GST同源性较高,与哺乳类、鸟类、两栖类GST同源性较低。
- 瞿春梅梁旭方沈丹何珊白小丽
- 关键词: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克隆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
- 多级分养策略对翘嘴鳜幼鱼生长及水质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为了解早期多级分养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的生长及水质影响,用网箱将翘嘴鳜幼鱼在不同培育密度(1000,1500,2000尾/m2)下进行连续三级筛选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各密度组鳜幼鱼的生长速度存在差异,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鱼体生长速度降低;存活率在中等密度(1500尾/m2)组最高;在鱼苗3 cm之后,水体氨氮含量显著性升高。结果表明,三级分养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苗种规格整齐度;使存活率显著性提高。鱼种在幼鱼早期生长速度快,需注意此阶段的营养需求。
- 方刘梁旭方郭小泽易提林李娇孙龙芳骆小年沈丹
- 关键词:幼鱼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