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韬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央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永磁
  • 3篇伺服系统
  • 2篇电动机
  • 2篇永磁交流
  • 2篇永磁交流伺服
  • 2篇永磁交流伺服...
  • 2篇永磁同步
  • 2篇永磁同步电动...
  • 2篇伺服
  • 2篇同步电动
  • 2篇同步电动机
  • 2篇转动惯量
  • 2篇交流伺服
  • 2篇交流伺服系统
  • 2篇惯量
  • 1篇递推
  • 1篇递推最小二乘
  • 1篇递推最小二乘...
  • 1篇遗忘因子
  • 1篇永磁伺服电动...

机构

  • 5篇中央研究院

作者

  • 5篇张韬
  • 2篇张静
  • 2篇张静

传媒

  • 4篇上海电气技术
  • 1篇电机与控制应...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的伺服系统转动惯量辨识方法被引量:10
2017年
为了提高交流伺服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要求伺服驱动器具有在线参数自整定功能。实际系统运行中负载转动惯量是未知的,所以在提高系统动态抗干扰能力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对负载转动惯量进行准确辨识,以保证伺服系统的最优控制效果。针对负载惯量变化引起的转动惯量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的负载转动惯量辨识方法,根据辨识出的转动惯量,实时调整速度调节器的参数,使系统具体良好的动静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这一辨识方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高的辨识精度。
鲍海静张韬张静
关键词:伺服系统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
永磁交流伺服系统性能测试和分析平台的开发被引量:1
2017年
随着交流伺服系统性能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测试方法和手段已难以满足自动化检验高效性和统一性的要求。设计开发了一套永磁交流伺服系统性能测试和分析平台,采用C#作为平台语言,通过控制信号发生器、信号采集模块和频谱分析仪,可以实现对伺服系统动静态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和评价。
张韬鲍海静石海
关键词:伺服系统
分数槽绕组永磁伺服电动机的设计与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增大电动机的转矩密度、减小转矩脉动是提高伺服电动机性能的关键。分析了9槽10极、12槽10极、18槽10极及30槽10极几种常见永磁电动机的结构,利用傅里叶级数展开得到绕组磁势频谱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结构电动机的绕组因数,并对反电势、电磁转矩和转矩脉动进行研究。除此之外,利用二维有限元法分析了电枢电流对电磁转矩和转矩脉动的影响,以及端部绕组对电动机电磁转矩、铜耗和永磁体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18槽10极电动机能有效抑制电动机的转矩脉动,提高电动机的转矩密度。
鲍海静张韬张静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动机
五相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永磁同步电动机发展迅速,已在家电、工业和国防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多相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大转矩、低转矩脉冲、高功率密度等优势,近年来受到了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分析并建立了五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对比了四类矢量控制算法和直接转矩控制算法的区别,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利弊,得出可将弱磁控制与Id=0矢量控制结合起来,用于提升控制系统的性能。
张静张韬鲍海静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
基于重构系统的永磁交流伺服系统在线转动惯量辨识被引量:2
2018年
为了使伺服系统在负载变动下得到优良的动态响应,提出了一种基于实际电机控制系统输入输出构建的非线性可调重构模型,对实际系统进行重构,并根据收敛之后的重构模型参数,完成电机关键机械参数的准确辨识。其中,全维观测器用来获得电机负载转矩状态观测量,与输入电磁转矩一同作为所构建的自适应机构的输入参数;当可调重构系统的输出与实际系统的输出为无差收敛时,实现对实际系统的重构。仿真和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对模型中预设的不同转动惯量进行准确的辨识。
张韬鲍海静张静
关键词:转动惯量全维观测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