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峰
-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雷帕霉素滴眼剂抑制大鼠角膜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炎症因子的作用被引量:5
- 2010年
- 背景:雷帕霉素全身用药可明确抑制角膜移植后植片新生血管的生长,但雷帕霉素滴眼剂能否起到相同或者类似的作用尚有待验证。目的:观察雷帕霉素滴眼剂抑制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生长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角膜缝线法建立SD大鼠左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以抽签法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与雷帕霉素滴眼剂组。各组均术后第1天开始用药,4次/d,1滴/次。每日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术后第3,7,14天测量角膜新生血管的长度,计算新生血管面积。14d后切取角膜行组织学检查,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α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同时间点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均高于雷帕霉素滴眼剂组(P=0),说明雷帕霉素滴眼剂可抑制缝线后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雷帕霉素滴眼剂组角膜上皮层、浅基质层、新生血管内皮、角膜缝线处上皮以及浸润的炎性细胞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α表达明显降低,病理切片上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结果提示雷帕霉素滴眼剂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长,可能通过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抑制炎性细胞的分化浸润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
- 钟彦彦张海峰陆晓和
- 关键词:西罗莫司角膜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缝线诱导大鼠角膜血管新生过程中环氧化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被引量:1
- 2010年
- 背景:研究表明环氧化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及相互关系仍不明确。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缝线法诱导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探讨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有关机制。方法:采用缝线法建立SD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术后每日裂隙灯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并于1,4,7,14,21d取材,行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环氧化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的分布及二者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角膜缝线后三四天可见明显从角膜缘伸入角膜的毛刷状小血管,垂直角膜缘切线方向,角膜缝线处水肿;7d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旺盛,角膜水肿继续加重,14d新生血管延伸到达或超过缝线位置,分支密集并互相吻合形成袢状血管;21d角膜新生血管变细。免疫组化及RT-PCR显示环氧化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于缝线后表达逐渐增加,7d达高峰,以后随炎症细胞的减少而减弱,主要分布于炎症细胞胞质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两种因子的表达在角膜新生血管中具有正相关性(r=0.981,P<0.05)。证实炎症相关的角膜新生血管中环氧化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增加,并且与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张静陆晓和张妍李祥钟彦彦张海峰
- 关键词:角膜新生血管环氧化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2
- 结膜下注射50μmol/Lp38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SB203580对角膜细胞的毒性
- 2012年
- 背景:p38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SB203580具有抗炎及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作用,但其刺激性和毒性成为眼表应用的障碍。目的:观察结膜下注射SB203580对大鼠角膜的毒性作用。方法:分别于SD大鼠右眼结膜下注射0.04mL50μmol/LSB203580或等量生理盐水,1次/d,共7d。注射后第7天记录各组角膜炎症指数,并摘取角膜行组织学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与结论: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发现SB203580注射部位结膜呈可逆性贫血状改变,在注射次日消失;注射SB203580或生理盐水后,大鼠角膜炎症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注射生理盐水后睫状充血程度重于注射SB203580的大鼠(P<0.05);组织学检查发现所有大鼠角膜上皮层完整,基质层排列规则,内皮层连续,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细胞结构及细胞器无明显异常。提示结膜下注射0.04mL50μmol/LSB2036580对大鼠角膜无明显毒性作用。
- 张海峰钟彦彦黄淑馨陆晓和
- 关键词:角膜SB203580P38毒性
- 以蓖麻油为基质不同剂量雷帕霉素滴眼剂对大鼠角膜的毒性作用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将雷帕霉素溶于药用蓖麻油中制成滴眼剂,观察雷帕霉素滴眼剂对大鼠角膜的毒性作用,了解其用药安全性及适宜剂量,为雷帕霉素滴眼剂在角膜移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实验于2006-06/10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SD大鼠1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即生理盐水组、蓖麻油滴眼组、5g/L,10g/L及20g/L雷帕霉素滴眼组,每组3只。适应性培养1周后开始实验。各组大鼠均双眼用药,分别滴用不同滴眼剂,6次/d,1滴/次,连续7d。每日对大鼠角膜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并进行临床分级,0级:角膜透明无水肿,光源镜面反射清晰;1级:角膜透明度稍低,镜面反射像边界尚清。用药7d后麻醉大鼠摘取角膜行组织学检查,并于透射电镜下观察角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5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角膜临床分级:生理盐水组、蓖麻油滴眼组、5g/L,10g/L雷帕霉素滴眼组大鼠角膜临床分级为0级,未见角膜有明显变化;20g/L雷帕霉素滴眼组大鼠在用药第4日角膜临床分级为1级,角膜轻度水肿增厚,继续用药未见损害加重。②角膜组织学结构:20g/L雷帕霉素滴眼组大鼠角膜上皮层未见缺损,基底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极性消失,基质层、内皮层未见明显异常。其他4组大鼠角膜角膜结构完整,上皮层细胞排列整齐,角膜基质层厚度正常,内皮层无断裂。③角膜超微结构:20g/L雷帕霉素滴眼组大鼠角膜上皮细胞间隙扩大,细胞肿胀;内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糖原颗粒大量增加。其他4组大鼠角膜上皮及内皮细胞未见异常。结论:以蓖麻油为基质的10g/L及其以下剂量雷帕霉素滴眼剂对大鼠角膜无明显毒性作用;蓖麻油作为滴眼剂基质是安全的。
- 张海峰陆晓和袁伟
- 关键词:角膜移植
-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兔房水中的浓度变化
- 2011年
-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1可参与角膜损伤后的修复。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滴眼液滴眼后房水中的浓度变化规律。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PBS和质量浓度为0.5,1.0,2.0,4.0mg/L的转化生长因子β1滴眼液滴右眼。结果与结论:通过裂隙灯观察兔角膜和结膜结构,各组兔眼均无结膜分泌物、球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增厚、角膜后沉着物、前房炎性反应及晶状体混浊改变。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PBS组比较,质量浓度2.0和4.0mg/L转化生长因子β1滴眼液能有效提高兔眼房水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质量浓度(P<0.01),角膜穿透性良好,在房水中可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 吴伟廖国平陆晓和梁丽芳闫丽梦陈晗张海峰徐微魏二霞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房水角膜
- 双氢青蒿素滴眼液对血管化大鼠角膜磷酸化p38以及VEGFA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滴眼液对血管化大鼠角膜磷酸化p38(p-p38)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mR 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可能机制。方法:角膜缝线法建立24只大鼠右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分为双氢青蒿素滴眼液组和生理盐水组各12只。术后第7天,测量角膜新生血管长度,并计算新生血管面积;2组各随机选取6只大鼠并摘取角膜检测角膜p-p38的表达及VEGFA mR NA的表达。结果:双氢青蒿素滴眼液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面积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双氢青蒿素滴眼液组大鼠角膜p-p38表达量低于生理盐水组;双氢青蒿素滴眼液组大鼠角膜VEGFA mR NA表达量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20mg/L双氢青蒿素滴眼液可能通过抑制p-p38的表达以及VEGFA mRNA的转录,从而抑制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生长;p38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调控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生长。
- 张海峰钟彦彦陈晓虹钟嘉熙陆晓和
- 关键词:双氢青蒿素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 盐酸吡格列酮抑制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眼局部应用过氧化物酶增生体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γ)配体盐酸吡格列酮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抑制作用及其对CNV化大鼠角膜组织中PPAR-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角膜缝线法制作大鼠CNV模型,24只诱发新生血管的SD大鼠随机分为吡格列酮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处理组,每组各12只,并以6只正常大鼠做对照。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各组CNV的生长情况,计算CNV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组织中PPAR-γ和VEGF的表达。结果(1)盐酸吡咯列酮治疗组在第5天、第12天、第20天、第28天的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3.96±3.07)mm2、(13·06±4·97)mm2、(24.42±5.92)mm2、(10.49±3.12)mm2,而生理盐水对照组的新生血管的面积分别为(9.00±2.22)mm2、(17.25±2.11)mm2、(31.89±2.54)mm2、(19.12±3.15)mm2,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PPAR-γ在正常组角膜上表达量为2.70±2.16,在新生血管化大鼠角膜上的表达为13.30±4.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组PPAR-γ和VEGF的表达量分别为27.40±14·34、14.90±3.67,而生理盐水处理组分别为13.30±4.71、33.70±11.06。与生理盐水处理组比较,治疗组PPAR-γ的表达大幅上升(P<0.05),VEGF的表达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能够抑制大鼠CNV,其机制可能与活化PPAR-γ,降低CNV化角膜上VEGF的表达有关。
- 桑璇陆晓和柯晓云周瑾袁伟张海峰
- 关键词:角膜新生血管吡格列酮
-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与角膜新生血管被引量:3
- 2011年
- 炎症是促进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的重要因素。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通过调控IL-1β,IL-6和TNF-α等的表达,从而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p38抑制剂不仅抑制炎性介质的表达,而且阻断其功能,因此在抑制炎症反应中具有重大作用。从p38信号转导角度研究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机制,是角膜新生血管机制研究的新方向。
- 张海峰钟彦彦陆晓和
- 关键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信号转导角膜新生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