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博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地下水
  • 2篇地下水排泄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水排
  • 2篇海水入侵
  • 2篇值模拟
  • 1篇地下坝
  • 1篇地下水渗流
  • 1篇地下水源
  • 1篇地下水源地
  • 1篇地下水质
  • 1篇地下水质量
  • 1篇地下水质量评...
  • 1篇信息管理
  • 1篇信息管理系统
  • 1篇蓄积
  • 1篇悬浮物
  • 1篇悬浮物去除
  • 1篇氧化钛
  • 1篇雨洪

机构

  • 7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建设综合勘察...

作者

  • 7篇张博
  • 6篇郑西来
  • 1篇魏杨
  • 1篇潘进芬
  • 1篇彭涛
  • 1篇王欢
  • 1篇辛佳
  • 1篇孙佳玮
  • 1篇王秉政

传媒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工程勘察
  • 1篇地下水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截渗墙作用下滨海地下水渗流与排泄特征被引量:7
2022年
截渗墙的修建是防治滨海含水层中海水入侵的有效手段,然而它对地下水渗流和排泄的影响是被忽略的。本文通过建立场地尺度的数值模型,模拟了海水入侵的动力学过程,以地下水流速和流量为指标定量评价了截渗墙结构对地下水渗流和排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截渗墙条件下的地下水排泄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墙体下方形成高流速区域,但地下水平均流速有所降低;随着墙体深度增加,与海洋边界距离减小,地下水排泄量和平均流速减小,特别是当墙体深较大时,地下水排泄量和平均流速对深度变化更加敏感。
高明鹏郑西来郑天元常钦鹏方运海张博
关键词:地下水排泄截渗墙滨海含水层数值模拟海水入侵
基于模糊综合优化模型的地下水质量评价被引量:27
2019年
在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估中,存在地下水质量标准与方法要求的分级标准不匹配以及隶属度绝对化的问题。文中在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基础上,引入相对隶属度概念表征评价指标与水质标准间的模糊关系,从而建立起模糊综合优化模型。应用该模型对青岛市大沽河地下水源地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质量标准符合优化模型对评判标准类型的要求,克服了传统模型存在的标准不兼容问题。指标实测值介于某中间等级时,该等级与左右相邻等级的相对隶属度值均大于0。与绝对的隶属度分布相比,优化模型拓展了指标在各等级隶属度的分布,真实反映了其相对的特征。水源地南部地区(监测井S1和S3)地下水的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与其他特征污染物的含量均超过Ⅳ类水质标准,优化模型判定的水质等级也为Ⅳ类水,评价结果符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表明优化模型是可靠的。
方运海郑西来彭辉王欢王欢辛佳
关键词:地下水水质评价
地下坝上游非均质含水层残留咸水淡化过程研究
2025年
地下坝作为防治海水入侵的有效手段,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可能会导致上游咸水残留,从而限制地下水的开采。目前关于残留咸水的研究大多忽略了含水层非均质的影响或局限于实验室尺度,本文通过建立场地尺度的数值模型,模拟了不同层状非均质条件下地下坝建设前后的海水入侵过程,以残留咸水楔回退率、总残留盐去除率和地下水排泄量百分比为指标阐明了层状非均质对于残留咸水淡化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层状非均质含水层中,残留咸水的淡化行为主要受到下层含水层渗透性的影响;低渗透层中渗透系数的取值越大,淡化速率越快;而低渗透层厚度对于残留咸水的淡化过程影响较小,且只体现在快速淡化阶段。本研究对于地下截渗工程建设和滨海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曹燃郑天元张博郑西来
关键词:海水入侵地下坝地下水排泄数值模拟
人工湖泊与地下水界面渗流量测试技术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交换直接影响了区域水资源形成及其结构特征。本文在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和加工一组渗透流量仪,采用砂槽模拟试验分别测定了渗流稳定时间和渗透流量仪校正系数,并优化了渗透流量仪的尺寸,最后将标定的渗透流量仪应用于大沽河东岸魏家屯人工湖泊与地下水渗流量的测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研究表明,渗流稳定时间的长短对测定结果影响很大,渗透流速越小需要的稳定时间越长;渗流仪直径由12.5cm增大至28cm可减少非均质性对结果的影响,且校正系数为1.10;人工湖泊四周均表现为人工湖泊补给地下水,湖泊东部及东北部交换强烈(1.44cm/d^3.28cm/d),湖泊南部交换较弱(0.56cm/d^0.92cm/d)。
张博郑西来魏杨
关键词:人工湖泊地下水
纳米TiO2对菲律宾蛤仔消化腺中Cd的蓄积与生化响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及纳米颗粒在纺织、食品、太阳能及水处理等各行业的应用,进入水生环境的纳米颗粒对其中痕量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受到关注。本文研究了水环境中分布最广泛的纳米二氧化钛(n-TiO2)对镉(100μg·L^-1)在海洋双壳类菲律宾蛤仔体内生物利用性及生物效应的影响,通过14d的暴露实验,在环境真实浓度下研究Cd在蛤仔体内的蓄积量及毒性。暴露期间测定了蛤仔消化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丙二醛(MDA)和金属硫蛋白(MT)等生物标志物的活性或含量,同时分析了消化腺中Cd的蓄积。暴露3d后,Cd处理组及n-TiO2+Cd处理组均观测到蛤仔消化腺内Cd含量显著升高(p<0.05),并随时间延长而不断升高。各处理组SOD活性在整个暴露周期内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CAT(3d)和GST(7、14d)活性仅在Cd处理组出现显著升高(p<0.05)。Cd处理组在暴露结束时出现MDA含量的显著增加;n-TiO2单独及联合处理组MDA含量显著上升出现在7d后,至暴露结束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只有Cd处理组中蛤仔消化腺MT的含量呈现显著升高。结果表明,相同浓度条件下,Cd对蛤仔的亚致死毒性高于n-TiO2,而n-TiO2能够通过抑制Cd的生物积累而减轻后者对蛤仔的毒性,这种影响与n-TiO2对Cd的吸附作用有关。
张博潘进芬张雪娇张婷婉王竹梅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纳米二氧化钛生物蓄积
大沽河地下水源地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在大沽河地下水源地自然地理、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钻孔属性信息、地下水水位和水质监测数据,构建了基于Microsoft SQL Server基础数据库和Hydro Geo Analyst信息管理平台的大沽河地下水源地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解决了数据存储不规范、查询提取困难、缺乏系统管理和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实现了数据资料的存储、查询和可视化展示,帮助管理者快速、准确、全面地掌握大沽河地下水源地地层和岩性分布、地下水水位和水质的动态变化趋势与空间分布特征。本系统为大沽河地下水源地的合理开发、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了数据和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孙佳玮郑西来张博
关键词:地下水源地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可视化
雨洪水中悬浮颗粒物的沉降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用雨洪水进行地下水人工回灌时,水中的悬浮物易造成含水介质物理堵塞,致使回灌效率明显降低。本文在野外调查和采样的基础上,用河底沉积物进行了悬浮颗粒物的自由沉降试验,分别研究了颗粒物粒径、悬浮物浓度及环境温度对水中悬浮物去除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沉降速度为1m/h时,粒径在18.1μm以上的颗粒物可以通过沉降完全去除;当沉降速度为1m/h时,悬浮物的初始浓度分别为115mg/L和516mg/L时,悬浮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7.7%和81.3%;温度升高可以加快大颗粒物沉降,但当沉降速度为0.33m/h时,温度在18-50℃内变化对于7μm以下颗粒物沉降的影响很小。该研究结果可为人工回灌过程中的雨洪水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胡荣庭郑西来张博王秉政彭涛
关键词:人工回灌悬浮物去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