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鹏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震
  • 3篇断层
  • 3篇GRACE
  • 2篇形变
  • 2篇时间序列
  • 2篇位错
  • 2篇MS8
  • 1篇地表形变
  • 1篇地震预测
  • 1篇断层滑动
  • 1篇断裂带
  • 1篇震后
  • 1篇山前断层
  • 1篇数据获取
  • 1篇数据检测
  • 1篇水文
  • 1篇水文模式
  • 1篇同震变化
  • 1篇同震位移
  • 1篇同震形变

机构

  • 9篇长安大学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9篇尹鹏
  • 7篇张永志
  • 2篇杨珍
  • 2篇南康康
  • 2篇王慧玲
  • 1篇姜永涛
  • 1篇徐云马
  • 1篇高阳
  • 1篇祝意青
  • 1篇张凯南
  • 1篇赵延岭

传媒

  • 3篇测绘通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学报
  • 1篇测绘科学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年份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球体和黏弹性球体位错理论在尼泊尔M_S8.1地震中的应用与分析
2019年
本文利用球体位错理论和黏弹性球体位错理论,基于USGS发布的尼泊尔地震断层滑动模型,分别计算该地震造成的同震水平和垂直位移场,两种位错理论计算结果高度吻合,且都与实测GPS同震位移在空间分布和量级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了两种位错理论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为了更好的比较和分析这两种位错模型,分别模拟尼泊尔地震同震水平和垂直位移场,两种位错模型模拟结果均验证了尼泊尔地震主要以逆冲滑动为主,该次地震造成的水平位移较大,地震造成的南北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最突出,且集中在加德满都附近区域;但模拟结果也存在差异,在近场两组结果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差异占同震信号的不足3%,在远场两组结果的水平位移差异占信号的5%~9%左右,而垂直位移差异占信号的比例普遍在10%以上,显示出地球的黏滞性对近场水平同震位移和垂直同震位移影响较小,对远场水平位移影响有限,但是对垂直位移影响较大,即表明在计算远场同震位移时应该考虑地球黏滞性的影响.
李宇磊张永志尹鹏王毅鹏康朝虎
关键词:同震位移
尼泊尔MS8.1地震GRACE卫星重力变化研究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中东部郎塘地区(Lamjung)发生MS8.1地震,地震的孕育和发生伴随着能量积累与释放、物质迁移与重新分布,导致重力场发生变化,由强震引起的重力变化可以被大地测量手段如GRACE卫星观测到。本...
尹鹏
关键词:地震预测GRACE卫星时间序列
基于GRACE数据的尼泊尔M_S8.1地震北向重力梯度变化
2018年
利用德克萨斯大学空间研究中心发布的GRACE RL05月重力场模型数据,采用300 km扇形滤波,得到2015年尼泊尔M_S8.1地震北向重力梯度的时空分布,之后利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分析尼泊尔及其邻近区域北向重力梯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及研究区内6个特征点的北向重力梯度月变化时间序列,并结合黏弹性分层位错理论对GRACE检测尼泊尔M_S8.1地震北向重力梯度同震变化的可能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尼泊尔M_S8.1地震发生前北向重力梯度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正负异常变化,而该地震即发生在北向重力梯度正负变化的零值线附近;研究区北向重力梯度年变率在印度板块边界及其垂直方向所形成的四象限呈正负相间分布,6个特征点的北向重力梯度在2012年4月出现比较明显的跳变.由此推断,北向重力梯度的动态变化过程反映了震前区域物质迁移和震后壳幔物质黏滞性调整等问题.
尹鹏张永志焦佳爽槐岩珂
关键词:GRACE时间序列同震变化
断层转动引起的空间重力变化特征
2016年
以向错理论为基础,利用经典点源位错理论的解析式,推导得出了断层三维滑动和转动引起的空间重力变化.计算并分析了简单断层三维转动引起的空间重力变化特征,并基于子断层叠加法,采用数值方法模拟计算了智利大震同震断层转动引起的空间重力变化,将计算结果与断层滑动模拟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断层单分量转动ω_1产生的空间重力变化分布区域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单分量转动ω_2、ω_3时均呈现沿断层倾向方向为轴的对称分布特征;当断层同时以ω_1ω_2转动时,ω_1的转动效应将打破整个重力变化分布区域的的空间对称性.当断层同时以ω_2ω_3转动时,ω_2的转动效应对转动结果起主导作用;断层转动和断层滑动在计算大震同震引起的空间重力变化时,计算结果具有相同的量级.相较于断层滑动,断层转动引起的重力变化在空间上呈显著的不均匀分布,重力变化分布区域相对更大.
焦佳爽张永志杨珍张凯南姜永涛尹鹏
关键词:断层滑动位错理论
多视角InSAR数据解算2017两伊地震三维同震形变场被引量:6
2019年
2017两伊地震是自1900年以来发生在扎格罗斯山脉的最大地震,为了研究此次地震引起的同震形变场,利用覆盖同一地区的3对Sentinel-1A升降轨数据分别进行两通差分DInSAR处理,得到了研究区3个视线向的地表同震形变场,通过直接解算法重建了研究区的三维同震形变场。试验表明:3种视角的升降轨视线向上升与沉降总体趋势基本一致;联合多个视角的观测结果可以实现三维形变场的重建;根据地表视线向和三维同震形变的特征以及地质构造背景推测了发震断层很有可能为扎格罗斯山前断层。
韩鸣张永志程冬尹鹏
关键词:DINSAR
利用GRACE数据检测日本Mw9.0地震同震和震后重力变化被引量:1
2018年
基于德国地学中心(GFZ)发布的GRACE RL05月重力场模型数据,考虑全球陆地同化系统陆地水储量的影响,采用300 km的扇形滤波,利用叠积法提取了日本Mw9.0地震的同震和震后重力时变信号,并利用最小二乘拟合的方法计算了两个同震重力变化极值点在地震前后85个月的重力年变率。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和雪水引起的重力变化为-0.34~0.09μgal;利用GRACE数据检测到的同震重力变化为-5.3~4.2μgal,与基于PSGRN/PSCMP模型计算的结果在空间分布和量级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震后5 a震中附近区域的重力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断层上盘所在的日本海域与下盘所在的太平洋区域重力增加的最大值分别为2.6、4.5μgal,下盘重力增加较大,可能与断层下盘所在地层的黏滞性相对较低有关。
尹鹏张永志焦佳爽南康康王慧玲
关键词:GRACE
利用ALOS数据获取汶川M_S8.0地震的震前形变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短基线技术对汶川震前的地表形变进行面状监测。获取的是日本卫星L波段的ALOS PALSAR传感器拍摄的卫星数据。在Gamma软件处理下,将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的时隔320 d的6景数据,利用stacking技术得到汶川震中地区在震前一年内的变形速率。变形特征表明,沿着汶茂断裂带呈"凸"字形分布特征,断裂带处最大隆升值达24 cm,断层两侧出现下降的趋势,在绵虒镇附近达到最大沉降值22 cm。与前人用D-InSAR所做出的研究结果相比,二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王慧玲张永志郭大同高阳尹鹏
鲜水河断裂运动引起地表形变的向-位错模型模拟被引量:2
2017年
基于三维向错理论模拟倾角为60°的矩形断层在转动角不同量级和形式下引起的地表形变,分析断层转动对地表形变大小及空间分布的影响。利用向-位错模型,采用数值方法模拟鲜水河断裂带断层滑动与转动引起的地表形变,并与扣除趋势项的2009~2015年的GPS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1)转动角大小与断层向错引起的地表位移场大小呈正比关系,位移场方向不变,转动方向不同时,地表位移场方向随之改变,大小不变,且断层附近地表位移场影响较大;2)基于向-位错组合模型对鲜水河断裂带模拟结果与GPS结果在大小和方向上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鲜水河断裂带表现出一定的旋转特性,存在明显的分段差异性,具有一定的转换构造样式。
杨九元祝意青徐云马杨珍赵延岭尹鹏
关键词:位移场鲜水河断裂带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长期质量变化研究
2018年
针对青藏高原内陆地区存在的大范围未被合理解释的正质量变化信号问题,本文利用GRACE卫星观测资料定量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2002—2015年间的地表质量变化趋势,并与水文模式和降水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GRACE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存在等效水高为0.41cm/a的长期质量变化,水文模式得到的结果为0.12cm/a。长期信号显示两者虽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别,但在区域内具有相近极大值,且正信号均向研究区域的东南方向外延,体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GRACE结果的周年振幅是水文模式的23%,这说明在研究区域内呈周期变化的土壤水信号并非是GRACE的优势信号,即水文模式无法给该研究区域质量长期变化以合理解释。此外,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的水文模式结果受降水影响较大。
焦佳爽张永志尹鹏南康康
关键词:GRACE青藏高原水文模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