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洋
- 作品数:8 被引量:86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武汉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现状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了解武汉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现状,为研究制定相应防治措施,进一步加强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选取截止2015年12月31日武汉市15岁以上常住人口中明确诊断为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对人口学资料及未治期、病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7 702例,建档率为3.78‰,男女比例为1.15:1;年龄集中在18~44岁(50.26%),其次为45~59岁(33.84%);文化程度以低学历为主(初中及以下);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51.54%);36.46%患者无业或下岗;经济贫困患者占79.01%;61.15%患者病程超过10年,88.09%患者未治期≤2年。结论武汉市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地位及经济状况相对较低,建档率还有待提高,应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壮大精神卫生人才队伍,构建精神障碍康复体系,以促进该市精神卫生服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周洋陈文材黄先娥郭茜董玲刘修军
- 关键词: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
- 武汉市城区居民抑郁症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了解武汉市中心城区居民的抑郁症病耻感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减轻抑郁症病耻感提供有关依据。方法: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武汉市中心城区1000例社区居民,完成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抑郁症病耻感量表(DSS)。结果:武汉市中心城区居民抑郁症个人病耻感和感知病耻感检出率分别为21.58%和48.95%,感知病耻感总分及7个条目得分均显著高于个人病耻感(P<0.05)。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母亲文化程度对个人病耻感和感知病耻感有显著影响(P<0.05)。宗教信仰、父亲文化程度影响个人病耻感(P<0.05)。性别、民族与个人病耻感和感知病耻感均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武汉市中心城区居民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病耻感,社会公众感知到的抑郁症病耻感高于个人病耻感,应加强抑郁知识科普宣传,以减轻公众对抑郁症的歧视和个人对抑郁症的耻感。
- 周洋周洋王晓琴陈文材陈文材刘修军刘连忠
- 关键词:城区居民
- 基层医务人员精神健康素养现状调查
- 目的 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精神健康素养,为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精神健康素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在武汉市中心城区和远城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单位,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择卫生和计...
- 刘修军李文学黄先娥戴晓燕周洋郭茜陈文材
- 关键词:基层医务人员
- 武汉市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
- 目的 了解武汉市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选取武汉市15岁以上常住居民2400名,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障碍预防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武汉市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为73.25%,...
- 陈文材戴晓燕黄先娥周洋郭茜刘修军
- 武汉地区老年人群抑郁症的患病率调查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调查武汉地区老年人抑郁症(MDD)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多阶段随机整群抽取武汉市30个社区的1572例60岁及以上老人进行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评定,并了解MDD老人的精神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武汉地区老年人MDD的调整患病率为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80岁、农村居住、有孤独感、罹患慢性病、身体移动困难、自我照料困难和与他人相处困难是老年人MDD的危险因素(OR=1.60~3.90,均P≤0.05)。MDD老人的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率仅为3.9%。结论:武汉地区老年人MDD患病率高,但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率极低。提供心理社会支持以减轻孤独感、治疗躯体病及采取措施以减轻躯体活动和日常生活能力受限的程度可能有助于预防老年人的抑郁症。
- 刘修军周洋董玲郭茜陈文材
- 关键词:老年人抑郁症患病率
- 武汉市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被引量:28
- 2019年
- 目的了解武汉市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15岁常住居民2 400人,采用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障碍预防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武汉市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为73.25%,平均得分为(14.65±3.36)分;女性平均得分为(14.75±3.07)分,男性为(14.58±2.8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居住地、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程度和获取知识的途径的居民精神卫生知识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居住在中心城区者(15.15±3.12)分,30~45岁年龄者(15.08±3.23)分,本科及以上学历者(15.70±2.75)分,国企及事业单位人员(15.55±3.41)分,家庭月收入7 001~10 000元者(15.59±3.04)分,得分均较高;对知识的不同需求显示认为非常需要心理健康知识的人员得分较高(15.84±3.17)分;不同获取知识途径中从网络获取精神卫生知识途径者得分最高(15.12±3.08)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居住地、文化程度、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居民精神卫生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武汉市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仍需进一步提高,年龄低、受教育程度低、使用传统途径获取知识的居民是今后精神卫生知识宣传的重点。有效运用互联网开展健康促进是精神卫生宣传的发展趋势。
- 董玲周洋陈文材王玫玲黄先娥刘修军
- 关键词: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
- 大学生抑郁情绪求助行为现状调查及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了解并分析大学生抑郁求助行为现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6年11月-2017年3月,在武汉大学全校范围内选取871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流调用抑郁调查量表(CES-D)、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表(CIDI2.1)、实际求助行为问卷(AHSQ)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348名(43.3%)大学生报告在过去的12个月经历过抑郁情绪问题并汇报了实际求助行为;其中,94名(27.0%)表示未向任何人寻求帮助;254名(73.0%)表示寻求过帮助."最近1年是否经历过重大生活事件"在寻求"亲密伴侣""朋友""师长同学"帮助上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功能越好的大学生更愿意向父母寻求帮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是否存在因心理问题而产生的不适"在寻求"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热线/网络资源"帮助上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S-D得分越高的大学生越倾向于寻求"热线/网络资源"的帮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结论大学生抑郁症状高发,主要通过"其他非专业人员"及"热线/网络资源"方式寻求帮助,应提高大学生心理卫生服务的利用能力.
- 袁璠喻思红杨冰香周洋方舒杨芳
- 关键词:抑郁求助行为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