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鑫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小板
  • 1篇血液
  • 1篇血液透析
  • 1篇血液透析患者
  • 1篇脏器
  • 1篇脏器受累
  • 1篇受累
  • 1篇死亡率
  • 1篇透析患者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外周血单个核

机构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市第一...

作者

  • 4篇吕鑫
  • 1篇付锦
  • 1篇全红佳
  • 1篇焦军东
  • 1篇廖畅
  • 1篇李文松
  • 1篇关晶

传媒

  • 1篇现代医学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脏器受累及疾病活动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脏器受累及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初治SLE患者120例作为SLE组,同时选取同期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依据有无肾脏受累或者浆膜炎将SLE患者分为狼疮肾炎(LN)组和无LN组,浆膜炎组和无浆膜炎组,采用SLE疾病活动指数2000(SLEDAI-2000)评估疾病活动度,SLE-DAI<15分为轻中度疾病活动组,SLEDAI>15分为重度疾病活动组。分别比较以上各组的PLR值。同时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PLR与SLE患者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itic回归模型分析PLR与SLE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PLR在SLE诊断及活动性评估中的价值。结果SLE组PL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而红细胞分布宽度、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N组PLR明显高于无LN组,合并有浆膜炎组PLR明显高于无浆膜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疾病活动(SLEDA≥15分)的SLE患者有78例,中重度疾病活动(SLEDAI<15分)的SLE患者有42例,重度疾病活动组PLR值明显高于轻中度疾病活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LR分别与CRP(r=0.567,P=0.015),SLEDAI评分(r=0.875,P=0.001)呈正相关,与血清总蛋白(=-0.502,P=0.002),血清白蛋白(r=-0.611,P<0.001)呈负相关;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R是SLE患者疾病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PLR用于诊断SLE的最佳截断值为174.78,敏感性为70.89%,特异性为87.14%,AUC=0.735,95%CI 0.681~0.813。PLR用于诊断LN的最佳截断值为178.97,敏感性为64.12%,特异性为83.09%,AUC=0.713,95%CI 0.667~0.794。PLR用于诊断SLE患者重度疾病活动的最佳截断值为
吕鑫姜国涛陈琦李文松李灵丽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淋巴细胞浆膜炎
miRNA调节B淋巴细胞发育及功能并在免疫病中的作用
2014年
miRNA是一种内源性非编码的单链RNA分子,转录后水平通过降解mRNA或抑制mRNA的翻译负向调节基因表达。miRNA在B淋巴细胞发育不同阶段差异表达,并对B淋巴细胞发育、分化、凋亡及功能起到调节作用。特异miRNA缺失及过表达可相应的影响B淋巴细胞的发育并参与B细胞相关疾病的发病。对miRNA靶目标及通路的研究将增进我们对miRNA调节机制的理解,并为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吕鑫付锦
关键词:MIRNAB淋巴细胞细胞发育细胞分化
ICU危重患者发生口渴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调查ICU患者口渴感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的354例患者,采用一般资料和口腔干燥量表,调查患者人ICU48h时的口渴感发生情况,并分析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与患者口渴感的关系。结果ICU患者普遍存在口渴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个人史、既往史、24h出入量、利尿剂使用情况、血管活性药、供氧方式、血钠浓度、渗透压、PaO2是患者口渴感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或0.05)。结论不同患者口渴感发生情况是不同的,且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吕鑫关晶全红佳
关键词:护理ICU患者口渴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水平与心血管疾病(CVD)及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的关系,评估NF-κB对MH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在我院接收MHD治疗且大于6个月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NF-κB水平。所有患者随访5年,记录新发的非致死性CVD和患者的死亡原因和时间。根据NF-κB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NF-κB<750.82 ng·mg^-1核蛋白)、B组(750.82 ng·mg^-1核蛋白≤NF-κB<1142.42 ng·mg^-1核蛋白)、C组(1142.42 ng·mg^-1核蛋白≤NF-κB<1612.91 ng·mg^-1核蛋白)、D组(NF-κB≥1612.9 ng·mg^-1核蛋白)。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四组的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生存率。结果:四组间hsCRP、NT-proBNP以及糖尿病患病率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NF-κB水平最高的D组hsCRP和NT-proBNP明显高于A组、B组和C组(P均<0.05)。随访5年共有110例患者新发各类非致死性CVD,四组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意外以及外周动脉闭塞发生率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D组患者上述三种新发非致死CVD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P均<0.008);四组患者CVD病死率和全因死亡率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组生存率低于A组和B组(P均<0.05)。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水平和MHD患者CVD密切相关,NF-κB水平升高可增加CVD的发生率,且患者预后较差。
张羽廖畅吕鑫王晓旭焦军东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心血管疾病NF-ΚB死亡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