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逸
-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膜后腹腔镜技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技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炎的近期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2012年5月—2015年6月,本院采用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单纯病灶清除及持续灌洗(无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炎患者10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相关并发症及病原菌分离结果。随访12~24(19.8±4.9)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影像学方法(包括X线、CT及MRI)评估疗效。结果手术时间(88.3±16.0)min,术中出血量(97.0±38.9)m L。病原菌培养结果显示真菌感染1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3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1例、混合细菌感染1例、阴性4例。随访期间腰痛VAS评分与ODI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显示病变椎间隙近乎消失,相邻椎体间骨桥形成,其中7例患者出现部分椎体间骨性融合。无感染复发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无明显腰椎不稳及畸形的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炎患者,腹膜后腹腔镜技术近期疗效可靠。
- 陈逸曹晓建杨雷
-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炎腹腔镜检查
- 腹膜后腹腔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分析
- 目的初步探讨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行病灶清除及置管冲洗治疗单节段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2012年5月~2015年2月,对10例单节段腰椎间隙感染患者行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病灶清除与持续冲洗治疗,术后辅以腰部制动与抗感...
- 陈逸
- 关键词:微创腹腔镜腹膜后入路
- 文献传递
- Wiltse入路下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下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传统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手术治疗的RLDH患者41例,其中17例采用改良Wiltse入路下TLIF(TLIF组)治疗,24例采用传统PLIF(PLIF组)治疗。PLIF组复发间隔期长于TLIF组(P<0.05),其余术前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失血与术后引流、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期)、疗效指标(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性融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41例患者术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37.6个月。TLIF组手术时长(115.6±24.5)min,术中失血(229.1±61.1)mL,术后引流(194.1±41.2)mL,下床活动时间(3.1±0.7)d,住院期(7.6±1.7)d,均小于PLI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VAS及ODI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第12个月、24个月随访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硬膜撕裂共6例,其中TLIF组1例(4%),PLIF组5例(21%),均于术中缝合修补,PLIF组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PLIF组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例;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共3例(TLIF组2例,PLIF组1例),均接受扩大翻修手术;41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均达到坚强或完全骨性融合。结论 Wiltse入路下TLIF治疗RLDH具有良好疗效,相比传统PLIF,可以减小手术创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
- 陈洪涛陈逸李海俊曹晓建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