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一株铅镉抗性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3
- 2015年
- 鉴定了从黑龙江扎龙湿地土壤中筛选出的一株抗铅镉的菌株,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和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利用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菌属,并且研究Pb2+、Cd2+、Pb2+/Cd2+、温度、pH、盐以及抗生素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经鉴定,该菌株为阴沟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cloacae)。该菌株对Pb2+的去除率和吸附率分别达到了70.34%和44.39%,对Cd2+的去除率和吸附率分别达到了40.54%和25.14%。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H为7.0左右。此菌株对抗生素亚胺培南最敏感。随着盐、Pb2+、Cd2+、Pb2+/Cd2+混合浓度的升高,该菌株生长受到抑制。
- 金忠民郝宇刘丽杰张艳馥赵静李丹
- 关键词:铅镉生物学特性
- 黄芩悬浮细胞培养过程中黄芩苷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以黄芩悬浮细胞为试材,研究了悬浮培养过程中黄芩苷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变化,采用均匀设计法分析了不同激素配比对黄芩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细胞悬浮系生长呈较典型的"S形"曲线,黄芩苷变化与生物量积累基本一致;在黄芩悬浮培养周期中,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强弱与黄芩苷的积累有一定相关性,培养第12天时活性最强。经均匀设计实验法得到最适宜黄芩悬浮培养生物量积累的激素配比为MS培养基附加6-BA 0.75mg/L,NAA0.5mg/L,KT 1.5mg/L。
- 张东向赵静刘丽杰焦战战张令昂毕宇
- 关键词:黄芩悬浮细胞培养黄芩苷PAL
- 黄芩悬浮细胞培养过程中黄芩苷与蛋白质含量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以黄芩悬浮细胞为材料研究其生长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及与黄芩苷次生合成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在黄芩悬浮细胞生长周期(21 d)内,蛋白质含量的高低与黄芩苷的积累呈正相关.在黄芩悬浮细胞生长周期的前6 d,悬浮细胞处于潜伏期,蛋白质含量低水平表达,黄芩苷合成缓慢; 6~18 d,悬浮细胞处于生长期,蛋白质的含量高水平表达,合成速率较快,这期间黄芩苷也迅速合成; 18~21 d,悬浮细胞进入稳定期,此时蛋白质含量处于稳定期,黄芩苷合成也几乎停止. 同时采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培养基中6-BA、碳源、氮源、pH的配比对蛋白质含量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磷源(NH4+)对蛋白质的表达影响最大.
- 张东向焦战战张令昂邱全权赵静刘丽洁
- 关键词:黄芩悬浮细胞黄芩苷蛋白质含量正交试验
- 理化因子对黄芩悬浮细胞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从稳定黄芩悬浮细胞系中筛选生长状况良好的黄芩悬浮细胞,研究了pH值、接种量和摇床转速对黄芩悬浮细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芩悬浮细胞生长初期,pH值为6.6时PAL活性略高,但纵观整个黄芩细胞生长周期,pH为5.8时的PAL活性明显更好;而当接种量为30 g·L-1,摇床转速为110 r·min-1时,黄芩悬浮细胞中的PAL活性亦是最佳.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案筛选出适于黄芩悬浮细胞PAL活性提高的培养条件:NH4+∶NO3为10∶40 mmol·L-1,蔗糖4%,6-BA 1.0 mg·L-1,2,4-D 0.2 mg·L-1.
- 张东向张令昂焦战战刘丽杰赵静毕宇
- 关键词:黄芩悬浮细胞苯丙氨酸解氨酶正交设计
- 几种物理因素对黄芩细胞悬浮系生长与黄芩苷含量变化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为建立稳定的黄芩细胞悬浮系,采用悬浮细胞培养技术,研究了接种量、光照与否和pH值等3种物理因素对黄芩细胞悬浮系生长与黄芩苷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细胞悬浮系浊度随培养时间呈现"S"形变化曲线;采用MS基本培养基,添加0.2 mg·L-1 2,4-D、2.0 mg·L-1 6-BA和3%蔗糖,选取1.0 g·L-1的接种量、pH 5.8,并在25℃条件下进行暗培养,最有利于黄芩苷的积累,黄芩苷含量最高可达7.425μg·g-1FW。
- 顾长海张东向刘丽杰赵静卢蓉蓉王洪杰佟鑫鑫
- 关键词:黄芩接种量PH黄芩苷
- EDDS对铅镉污染的高羊茅和红三叶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本研究利用盆栽试验研究Cd、Pb以及外加EDDS对高羊茅和红三叶生长及富集Cd、Pb能力的影响,测定植物干质量、植株体内重金属质量分数及叶绿素质量分数,旨在为Cd、Pb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筛选适宜物种。结果表明,Pb、Cd污染使高羊茅和红三叶的生物量降低,添加EDDS使在经Cd100 mg.kg-1、Pb500 mg.kg-1处理的土壤中生长的高羊茅和红三叶地上部干质量均比对照略有升高,但差异不显著;高羊茅和红三叶可以富集土壤中的Pb、Cd,而且根部Pb、Cd的质量分数远大于地上部的,多数处理中EDDS可以增加根部Pb、Cd的富集量;外加EDDS使经Cd100 mg.kg-1处理的土壤中高羊茅和红三叶的叶绿素a/b的值有所升高,其他处理的叶绿素a/b的值都降低,但差异不显著。
- 金忠民沙伟张艳馥刘丽杰赵静
- 关键词:土壤污染植物修复高羊茅红三叶
- 中药黄芩的悬浮培养及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以黄芩悬浮细胞为实验材料,研究黄芩悬浮培养过程中悬浮培养液pH值、电导率值、蔗糖质量分数,并对不同培养时间测定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进行分析,确定次生代谢产物黄芩苷与培养液及同工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黄芩悬浮培养周期中,过氧化物酶酶谱变化与次生代谢产物黄芩苷的积累呈正相关,黄芩悬浮培养14 d过氧化物酶活性最强,黄芩悬浮培养第15天时,黄芩苷质量浓度最高.悬浮培养液pH值、电导率值、蔗糖质量分数随黄芩苷累积均有相应变化.
- 赵静张东向焦战战张令昂毕宇
- 关键词:黄芩苷过氧化物同工酶
- 黄芩愈伤组织中黄芩苷与过氧化物酶活性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以黄芩愈伤组织为试材,研究了其生长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与黄芩苷次生合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黄芩愈伤组织生长周期(27d)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高低与黄芩苷的积累呈正相关性。在黄芩愈伤组织生长周期的前15d,愈伤组织处于生长期,过氧化物酶活性低水平表达,黄芩苷合成缓慢;15~21d,愈伤组织处于稳定期,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高水平表达,并到达最大值,期间黄芩苷迅速合成,也达到最大值;21~27d,愈伤组织进入衰老期,而此时的过氧化酶活性降低,黄芩苷合成几乎停止。采用L9(34)正交表优化培养基中6-BA、碳源、氮源、pH的配比,筛选过氧化物酶活性表达最优的培养条件为:6-BA 2mg/L,碳源:20g蔗糖+10g葡萄糖,氮源(NH4+)30mmol/L,pH 6.0。
- 焦战战张东向赵静贾宾孟庆伟张超
- 关键词:黄芩愈伤组织黄芩苷正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