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艳丽
- 作品数:11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天文地球更多>>
- 同乡组织与1925年云南大理地震救灾初探--以北京云南震灾协济会为中心的考察
- 民初,同乡会在功能上逐步实现了由"救死"到"救生"的转变,因此,对家乡赈济就纳入同乡组织的视野.每当家乡有重大灾情时,同乡会便挺身而出,奔走呼号,为家乡捐款赈济.云南大学杨丽娥的博...
- 苗艳丽
- 关键词:地震灾害同乡组织救灾工作功能分析
- “一带一路”战略中文化自信的彰显被引量:4
- 2017年
- "一带一路"战略是一项具有全球视野、蕴藏中国智慧、基于长远考量的创新性发展战略,被赋予了深刻的时代内涵。这一战略的谋划和落实,既需要硬实力的支撑,也需要软实力的平衡。在发挥文化外交的柔性作用方面,不仅应坚持文化先行,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更需彰显文化自信,最大限度地形成对中华文化的价值认同。
- 郝士艳王海云苗艳丽
- 关键词:文化自信
- 论北洋政府时期云南灾情的严重性被引量:4
- 2013年
- 受自然和社会双重因素叠加影响,北洋政府时期云南灾情格外严重。主要表现在:民国云南死亡千人以上的3次地震灾害均发生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霜灾酿成云南近代史上最严重饥荒;疫情严重威胁云南公共卫生安全;政府救灾能力有限,助推了灾情蔓延。
- 苗艳丽
- 关键词:北洋政府时期自然灾害
- 抗日战争前期云南锡业兴盛的原因及特征
- 2015年
- 抗日战争前期是云南锡业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在产量和产值上都已取代铜业成为云南矿业的支柱。这一时期的云锡兴盛,除外部原因,设备更新和技术上的升级换代等内部因素是云南锡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决定性因素。而且,这一时期的云南锡业呈现出显著的外向型特征,其产量、价格等均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且在云南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与抗战期间中国工业呈现出的"内敛性"趋势大相径庭。
- 苗艳丽郝士艳
- 关键词:抗日战争前期外向型
- 民国云南工赈项目创新尝试——以嶍峨县平民工赈厂为中心的考察(1914-1918)被引量:2
- 2014年
- 受"实业救国"思潮和西方"教养并重"先进救济理念的双重影响,民初云南当局在灾区开办平民工赈厂是一次工赈项目创新尝试。它以传授织染技术为主要内容,先后培养2批72名毕业生,救济理念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尽管受时局动荡、资金不足等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其社会救助效果比较有限,但这在职业教育尚不发达的近代社会仍不失为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 苗艳丽
- 关键词:工赈实业教育
- 内联外引:1925年灾荒救治中的旅外云南同乡组织被引量:3
- 2018年
- 1925年3、4月间,云南突发震、霜巨灾,并引发遍及全省的严重饥荒。然而,中央政府和云南地方政府均呈现出灾荒救治职能的明显弱化态势,旅外云南同乡组织内联外引成为云南灾荒救治中纵横联系的关节点,彰显出西南边疆地区民间社团发育不足,组织能力和筹资能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的相对优势特征。
- 苗艳丽
- 关键词:同乡组织会馆
- 近代云南民间社团组织化赈灾特征探析被引量:1
- 2015年
- 随着清末民初中国政治制度转型,近代云南民间社团灾荒救治呈现出组织化赈灾特征,其具体表现是组织形式完备、以组织为募捐主体和接受社会监督。组织化赈灾是以组织为中介,利用新式媒体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和动员,最大限度地吸纳社会资金,实现捐助者与受助者相分离。这构成荒政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亦为云南近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彰显了近代云南慈善事业获得初步发展。
- 苗艳丽
- 关键词:民间社团慈善事业中国红十字会华洋义赈会
- 民国十四年云南大理震灾补正被引量:2
- 2013年
- 针对邓拓先生《中国救荒史》及民国报刊关于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云南大理地震灾情不确记载与报道,根据《民国十四年三月云南大理凤仪等属震灾报告》《云南大理凤仪等属地震区域图说》《云南地震考》和《民国十四年四月云南三迤各县荒灾报告》等一手资料,对1925年3月16日云南大理强烈地震的次数、灾区范围、死伤人数等予以补正,提醒后学注意经典著作和报刊中可能存在的作者自身难以控制的错误。
- 苗艳丽
- 关键词:地震
- 官民合办:北洋政府时期云南灾荒救治的特征
- 2019年
- '民捐民办'是自晚清'义赈'以来中国民间社团灾荒救治特征的概括。然而,笔者从区域灾荒救治案例中却发现:北洋政府时期云南灾荒救治呈现官民合办特征,更多地反映出民间组织不发达的边疆省份的区域特征,亦或可为理解近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双弱态'实质提供某种依据。
- 苗艳丽
- 关键词:北洋政府时期
- 近30年来中国近代民间组织救灾问题研究综述
- 2015年
- 中国近代民间组织救灾问题涉及到中国近代灾荒史、中国近代慈善史和中国近代社团史等领域,对此进行专题梳理后认为,当前研究受"传统—现代"视阈影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具有"现代性"的民间组织如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等个案研究上,而对传统社会组织、临灾所设民间组织及相关理论研究尚缺乏足够关注,这势必会影响对近代中国民间组织救灾问题的整体把握。
- 苗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