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玉萍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吸虫
  • 1篇血吸虫病
  • 1篇血吸虫病患者
  • 1篇乙肝
  • 1篇乙肝小三阳
  • 1篇易位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原位杂交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孕期
  • 1篇窒息
  • 1篇三体
  • 1篇三体综合征
  • 1篇伤指
  • 1篇顺产

机构

  • 4篇皖南医学院第...
  • 1篇安徽省血吸虫...

作者

  • 4篇武其文
  • 4篇王玉萍
  • 3篇付夏
  • 2篇浦春
  • 2篇朱翔
  • 2篇许芳
  • 1篇李书勤
  • 1篇李莉
  • 1篇张士发
  • 1篇操治国
  • 1篇杨进孙
  • 1篇刘道勤
  • 1篇胡卫华
  • 1篇张倩
  • 1篇胡国兵

传媒

  • 2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8606例中孕期妇女血清学三联筛查及产前诊断结果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学三联指标联合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对8606例孕中期妇女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和非耦联雌三醇(u E3)三联指标检测。将检测结果结合孕妇的年龄、孕周、体质量等因素输入中国南方人群数据库为基础的产前筛查风险评估软件计算出风险值。对染色体非整倍体病高风险者建议进行羊水穿刺细胞培养或荧光原位杂交试验进行产前诊断。低风险及拒绝进行羊水穿刺的高风险孕妇进行电话随访。结果:18606例孕妇21-三体综合征(DS)、18-三体综合征(ES)和开放性神经管缺陷(ONTD)的筛查高风险阳性率分别为6.47%(557/8606)、0.17%(15/8606)和0.56%(48/8606)。2羊水细胞培养产前诊断共检出21-三体综合征8例,18-三体综合征2例。此外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还检出特纳综合征3例,克氏征1例以及染色体结构变异2例。3随访结果表明血清学三联法对21-三体综合征的检出率为84.62%,假阳性率为6.34%,假阴性率为0.02%。结论:孕中期妇女血清学三联指标联合产前筛查和羊水穿刺进行产前诊断对预防常见染色体综合征具有重要作用。
朱翔许芳王玉萍付夏李书勤李莉浦春武其文
关键词:产前筛查产前诊断21-三体综合征荧光原位杂交
1076对自然流产夫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染色体变异与自然流产的关系,为本地区自然流产病例的遗传咨询指导。方法:1076对安徽皖南地区自然流产夫妇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常规收获制片,G显带处理,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异染色质区异常等加做C带处理。结果:共发现染色体异常263例,异常率为12.2%。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的14例,倒位25例,平衡易位36例,罗氏易位19例,复杂易位1例,染色体多态性168例。流产1次、2次与流产3次及以上者,其染色体异常率频率分别为10.5%,11.6%和16.8%,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染色体异常是自然流产的重要因素且随流产次数增加异常率明显增加,平衡异位是本地区染色体导致流产的主要变异。
张倩王玉萍付夏胡卫华武其文
关键词:自然流产染色体异常易位多态性核型
新生儿Wolf-Hirschhorn综合征一例
2017年
患儿女,出生2天,系第1胎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840g,羊水量适中,无污染。患儿无产伤、无宫内窒息,反应可,人工喂养,无茶色尿,不发热,无咳嗽、呕吐、抽搐,胎便已解,小便正常,Apgar评分8分。出生后第2天发现皮肤黄染,起初出现于颜面部,随后逐渐加重,考虑为“新生儿ABO溶血”,予以对症治疗。患儿父亲24岁,乙肝小三阳;母亲23岁;患儿父母为非近亲婚配,表型正常,否认有遗传病家族史。
武其文刘道勤许芳王玉萍张士发胡国兵浦春
关键词:APGAR评分患儿父母乙肝小三阳足月顺产出生体重宫内窒息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Tim-3分子表达及与肝功能损伤指标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检测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 protein 3,Tim-3)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肝功能损伤指标的关系。方法以28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20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Tim-3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以日立7600型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和总胆红素(TBIL)浓度。结果晚期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以及健康人群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578,P<0.05),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Tim-3表达水平为(8.33±2.2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人群的(6.57±1.99)%(t=3.015,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Tim-3表达水平与患者血清ALT(rs=0.746,P<0.01)、γ-GT(rs=0.656,P<0.01)、IL-4水平(rs=0.672,P<0.01)呈正相关,与IFN-γ水平(rs=-0.404,P<0.05)呈负相关。结论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Tim-3表达上调,其可能通过调节CD4+T细胞功能参与晚期血吸虫病肝损伤过程。
武其文朱翔王玉萍付夏杨进孙操治国
关键词:晚期血吸虫病TIM-3CD4^+T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