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红
-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DIC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调查分析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VLBWI)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高危因素,以便早期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1年10月我院NICU住院治疗VLBWI 78例DIC发生情况,分析DIC组与非DIC组基本资料、围生期情况、并发症及治疗方面的差异,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8例VLBWI发生DIC 26例,存活74例(94.9%)。DIC组与非DIC组胎龄、出生体质量、宫内生长迟缓(IU-GR)、窒息、败血症、低体温、肺出血、贫血、呼吸衰竭和消化道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095、3.100,χ2=4.524~18.56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UGR、窒息、败血症、低体温、贫血及呼吸衰竭是VLBWI发生DIC的高危因素(χ2=4.325~17.175,P<0.05)。结论 VLBWI是DIC高危人群,胎龄、出生体质量、IUGR、窒息、败血症、低体温、贫血、呼吸衰竭、肺出血、消化道出血与DIC发生有关,其中IUGR、窒息、败血症、低体温、贫血及呼吸衰竭是VLBWI发生DIC的高危因素。胎龄越小,体质量越低,越易发生DIC。
- 邵长荣姜红王启红
- 关键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晚期早产儿围生期与新生儿期临床资料分析
- 目的通过晚期早产儿与同期出生的早期早产儿、足月儿围生期及新生儿期的特点对比,研究晚期早产儿的临床特征,以期为完善晚期早产儿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8月31日本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产科...
- 王启红姜红李向红刘冬云
- 高乳清蛋白婴儿配方奶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及氨基酸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高乳清蛋白婴儿配方奶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及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选取6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配方Ⅰ组、配方Ⅱ组(每组各30例),同期母乳喂养新生儿30例为母乳组。配方Ⅰ组出生后予高乳清蛋白婴儿配方奶(蛋白质14 g·L-1、蛋白质/能量比2.0 g/418 kJ、乳清蛋白/酪蛋白=90/10)喂养,配方Ⅱ组为普通婴儿配方奶(蛋白质18 g·L-1、蛋白质/能量比2.6 g/418 kJ、乳清蛋白/酪蛋白=60/40)喂养;母乳组出生后完全母乳喂养。于出生28 d采取各组静脉血测定血清氨基酸、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同时测定身高、体质量及头围生长发育指标。结果 1.配方Ⅰ组出生28 d体格发育指标及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与母乳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配方Ⅱ组出生28 d体质量及血清前清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母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2.配方Ⅰ组除血清天冬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明显低于母乳组(P<0.05,0.01),苏氨酸明显高于母乳组(P<0.01)外,其余18种氨基酸水平与母乳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配方Ⅱ组血清天冬氨酸、瓜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均明显低于母乳组(P<0.05,0.01),天冬酰胺、甘氨酸、酪氨酸、苏氨酸均明显高于母乳组(Pa<0.01),其余15种氨基酸水平与母乳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配方Ⅰ组血清丝氨酸、甘氨酸、酪氨酸、脯氨酸及苯丙氨酸水平均显著低于配方Ⅱ组,瓜氨酸高于配方Ⅱ组(P<0.01,0.05)。结论 1.高乳清蛋白婴儿配方奶喂养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标可达到母乳喂养儿水平,与普通婴儿配方奶喂养儿比较,新生儿期体质量增长及血清前清蛋白水平更接近母乳喂养儿。2.高乳清蛋白婴儿配方奶喂养与普通婴儿配方奶喂养新生儿比较血清氨基酸水平更接近母乳,但不能完全替代母乳喂养�
- 姜红李向红王薇宋振凤王萃王启红邵长荣张沂洁
- 关键词:乳清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