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存志

作品数:4 被引量:40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应激
  • 2篇疗效
  • 2篇疗效对比
  • 2篇疗效对比研究
  • 2篇抗应激
  • 2篇科特壮
  • 1篇犊牛
  • 1篇盐酸
  • 1篇盐酸氯丙嗪
  • 1篇疫苗
  • 1篇原体
  • 1篇针织
  • 1篇诊治
  • 1篇支原体
  • 1篇肉牛
  • 1篇舌下
  • 1篇牛支原体
  • 1篇氯丙嗪
  • 1篇根部
  • 1篇发病

机构

  • 4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毛存志
  • 3篇彭清洁
  • 3篇邓立新
  • 2篇贺丛
  • 1篇胡长敏
  • 1篇郭爱珍
  • 1篇陈焕春
  • 1篇韩瑾瑾
  • 1篇石磊
  • 1篇白智迪
  • 1篇张雅莉

传媒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畜牧与饲料科...
  • 1篇中国牛业科学
  • 1篇第五届中国牛...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种抗应激处理对“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的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22
2011年
本试验旨在探讨肉牛启运前进行抗应激处理对降低肉牛引入后发病的效果,在运输前,对第1批的69头牛进行以肌肉注射科特壮为主的综合用药处理,对第2批的39头牛进行肌肉注射牛支原体灭活疫苗的处理,运输时间分别为32 h和36 h,途中不提供水和任何食物,牛运达后继续观察30 d,记录环境温湿度及发病情况,结果显示几乎肉牛始终都处于热应激的状态中;第1批牛和第2批牛在运达后陆续发病,2批牛分别在运后第9天和第13天前时,试验组均比对照组的累积发病数低,但之后到运后1个月,试验组又均比对照组的累积发病数高;运后第1批牛要比第2批牛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高1.23%和20.29%。
贺丛韩瑾瑾毛存志彭清洁邓立新
关键词:科特壮抗应激
一例针织勾针扎入犊牛舌下根部的病例报告
2010年
勾针扎入犊牛舌下根部是由于犊牛采食了混有勾针的料草致使勾针进入犊牛口腔内,在咀嚼过程中勾针到达舌下并扎入舌根部位所致。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喂食犊牛的料草没有经过认真筛选,犊牛在采食时缺乏采食经验而误食,并对机体造成危害。对一例勾针扎入犊牛舌下根部的发病情况、临床检查及处理方法作一概述,以期为避免该类病的发生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供参考。
贺丛毛存志邓立新
关键词:犊牛诊治
抗应激处理对肉牛引入后发病的影响被引量:22
2010年
[目的]旨在探讨肉牛启运前进行抗应激处理对降低肉牛引入后发病的效果。[方法]对两批共99头牛分别进行启运前注射牛支原体灭活疫苗(第一批)与盐酸氯丙嗪(第二批),途中运输时间分别为36 h与48 h,运输途中不给食物与饮水。牛运抵后继续观察35 d,记录发病情况。[结果]两批对照牛的平均发病率为67%。小体重组(250-300 kg)牛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大体重组(300-350 kg组和350-400 kg组)发病率(P〈0.05)。虽然接种疫苗诱导产生了抗体,但接种应激加重了牛引入后发病。牛运输前肌注盐酸氯丙嗪组较对照组发病率显著降低(P〈0.05),且0.6 mg/kg比0.3 mg/kg效果更好(P〈0.05)。[结论]启运前采用肌注盐酸氯丙嗪的抗应激处理能显著降低牛引入后的发病率。
彭清洁石磊毛存志张雅莉白智迪胡长敏邓立新陈焕春郭爱珍
关键词:应激牛支原体盐酸氯丙嗪
两种抗应激处理对'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的疗效对比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肉牛启运前进行抗应激处理对降低肉牛引入后发病的效果,在运输前,对第一批的69头牛进行以肌肉注射科特壮为主的综合用药处理,对第二批的39头牛进行肌肉注射牛支原体灭活疫苗的处理,运输时间分别为32h和36h,途中...
毛存志韩瑾瑾彭清洁邓立新
关键词:科特壮疫苗抗应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