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亨
-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78份冬小麦区试品种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检测被引量:4
- 2019年
- 为及时动态掌握我国小麦培育过程中对抗性基因的使用情况以及对优势生理小种的抗性水平,同时为小麦的安全生产和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采用Yr5,Yr9,Yr10,Yr18及Yr26的分子标记对78份2017—2018年国家冬小麦区试品种中可能含有的抗性基因进行检测,配合使用我国当前流行生理小种CYR32和CYR34进行成株期抗性鉴定,了解我国新培育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情况以及抗性基因的分布。在供试的78份材料中,成株期对CYR32具有抗性的有52份;对CYR34具有抗性的有42份;同时对CYR32和CYR34具有抗性的有26份(包括来自四川麦区的全部13份材料);分别占鉴定材料的66.7%,53.8%和33.3%。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在78份鉴定材料中,可能携带Yr5,Yr9,Yr10,Yr18及Yr26的材料分别为0,21,5,1及9份,分别占鉴定材料的0%,26.9%,6.4%,1.3%及11.5%。鉴定材料中有效抗性基因的使用率低,1B/1R易位系的使用率高,成株期对当前流行小种CYR32以及新小种CYR34的抗性偏低。
- 杨亨康晓慧陈万权李杰蒋欣东高利刘博刘太国
-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分子检测
- 28个绵阳地区主栽油菜品种抗根肿病鉴定及聚类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对绵阳当前主栽的28个油菜品种进行了抗根肿病鉴定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抗性程度品种的病叶率及病情指数方差分析均呈现显著性差异,且反应型、病叶率及病情指数三者呈正相关。聚类分析将28个品种分为3类,其中,宜油24(德润油)、得油16、亚华油10号、德油杂5号、高产黄油菜为中度抗性品种;川油21、宜油16、中油杂7号、乐油6号、丰油737、德盛油15、油满缸、德优2000、南油9号、南油杂1号、种都油998为中度感病品种;常油杂61、德新油、黔油15、宁杂11号、科乐油1号、乐油858、路油杂1号、中杂油8号、德新油19、德新油、xy12(组合)、德优9号为高度感病品种。
- 杨亨康晓慧白雪
- 关键词:油菜根肿病抗性鉴定聚类分析
- 不同小麦品种的不同生育期抗条锈性分析
- 2018年
- 本文以2006—2010年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10个川麦系列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观察记录其在四川省大田自然诱发条锈病的情况下的抗病性,并对所选用品种在成株期不同发育阶段的抗锈性进行鉴定分析,旨在筛选出免疫力强及高抗的品种,为当地的抗病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参考材料。通过品种的反应型表现及试验数据的分析整理,综合分析表明,川育12、川育17、川育18、川育20在整个成株期期间表现出了较强的抗病性,属于高抗品种,适合在绵阳市进行推广性种植;而川育11、川育13、川育19、川育23在成株期中期感病严重,属于中感品种,其余品种为中抗品种。
- 刘和平康晓慧张洪童路方桃红杨亨
- 关键词:抗锈性小麦条锈病
- 绵阳地区小麦近等基因系多品种混播的抗条锈病效果研究及异常寒潮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为了比较不同小麦品种的抗性基因对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影响,以及小麦对连续一个月寒潮且平均气温突降10℃以上的适应能力,以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6个品种为材料,在四川绵阳进行单播和混播处理,并和当地小麦进行比较分析.在自然发病条件下,研究了条锈病在单播和混播条件下的发病情况和寒潮对小麦抗病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种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条锈菌的反应型差异显著(P<0.05),不同近等基因品种单播和混播的枯芯率差异显著(P<0.05),同时,结合当年寒潮的影响,四川小麦品种适应当地异常环境的能力较强.
- 张华康晓慧陈万权刘博梁永亮杨亨
-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反应型冻害
- 2种生物农药对油菜菜青虫和小菜蛾的防治效果被引量:17
- 2017年
- 筛选了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防治油菜田菜青虫和小菜蛾的最佳防治浓度。结果表明,药后13 d,2种生物药剂防效达到最高;其中,苏云金杆菌浓度为150 g/667m^2时,对油菜田菜青虫和小菜蛾的防效最好,均在92%以上;白僵菌浓度为250 g/667m^2时,对油菜田菜青虫和小菜蛾的防效最高,分别为92.07%和92.66%。
- 梁永亮康晓慧周强杨随庄张华张洪杨亨
- 关键词:菜青虫小菜蛾生物农药
- 10个川麦系列小麦品种在绵阳田间抗条锈病鉴定被引量:4
- 2017年
- 选用2006—2010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的10个川麦系列小麦品种,通过大田自然诱发,对其成株期不同生育期的抗锈性进行鉴定分析,旨在筛选出具有免疫及高抗的品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普遍率以及严重度的差异显著,部分川麦系列品种病情指数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表明,川麦53、川麦48、川麦54表现为近免疫,川麦55、川麦58表现为高抗,川麦56表现为中抗,其余表现为中感。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抗性组分之间均表现为极显著相关。表明在生产中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因素,一旦发现条锈病,应立即进行防治,防止条锈病的加重与蔓延。
- 杨亨康晓慧陈万权梁永亮张华张洪
- 关键词:小麦生育期抗锈性病情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