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杭玥
- 作品数:5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德兴红花油茶主产区的气候特征及红花油茶栽培技术被引量:7
- 2012年
- 红花油茶是重要的种质植物资源,同时也是重要的油料植物,研究红花油茶主产区的气候特征及红花油茶栽培技术,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植物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基于江西德兴50年的气象条件,结合红花油茶的生物学特点,系统监测红花油茶栽培过程的一系列技术及其效应,分析适宜区域气候特点与环境条件的栽培技术,并提出保障红花油茶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 齐玮齐移民李杭玥骆云峰王志华
- 关键词:红花油茶气候条件栽培技术
- 东北地区春玉米发育期评估与预报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在东北地区中部开展春玉米分期播种试验,研究温度变化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利用分期播种资料,根据积温学说和玉米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建立了春玉米主要生长发育期评估和预报模式。经过资料验证,证明评估和预报方法效果较好,可以用于当地玉米发育期预报或评估。
- 陈剑王琪韩智平马树庆李杭玥
- 关键词:春玉米分期播种发育期
- 2011年长春市一次持续浮尘天气成因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利用气象探测资料和环境监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环流演变分析、物理量诊断以及后向轨迹法分析了长春市浮尘发生的气候特征和2011年5月12日长春市出现的一次持续时间较长、污染程度较重的浮尘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长春地区浮尘天气整体上呈波动性减少趋势,3—5月是主要发生时期;本次浮尘天气过程沙源来自蒙古国中部和内蒙古中东部,并随高空急流的输送影响东北地区,本地沙源没有补充;高空急流明显、地面风速较小、温度露点差较大、内蒙古东部辽宁省北部存在弱风区、整层大气稳定是该区域未出现沙尘暴而出现浮尘的主要原因。
- 马梁臣刘海峰王宁李杭玥
- 关键词:浮尘沙源后向轨迹
- 飓风Bonnie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强度结构变化和惯性稳定度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利用MM5高分辨率数值模式模拟飓风Bonnie(1998)的资料,根据风垂直切变随时间的变化,将飓风Bonnie的发生、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中,通过分析飓风结构和强度的变化,研究其惯性稳定度的演变。结果表明,Bonnie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非对称性,并出现眼墙替换过程。在飓风结构发展中,较高的惯性稳定度发展与风暴的内核尺度发展一致;高惯性稳定度区提供抗径向运动,主要出现在主眼墙附近和内部区域,高惯性稳定度区的建立致使Rossby变形半径减小,风垂直切变影响减小,使得潜热释放集中于该区,有利于飓风加强,这是飓风内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 李杭玥王咏青辛辰
- 东北地区暴雪天气的统计学划分方法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8
- 2012年
- 应用近49 a东北地区200个气象站冬半年降水资料和相对应的NCEP/NCAR 2.5o×2.5o温度场再分析资料,提出了基于降水相态变化特征的东北地区暴雪天气划分的统计学方法,将东北地区暴雪分为纯雪型暴雪(Ⅰ型暴雪)和雨雪混合型暴雪(Ⅱ型暴雪)两大类,并根据影响范围将其划分为大范围暴雪、区域暴雪和局地暴雪3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东北区暴雪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两型暴雪出现频次基本相当,Ⅱ型大范围暴雪明显多于Ⅰ型,局地暴雪则相反;东北地区暴雪的年际变化较大且具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Ⅰ型暴雪明显多于Ⅱ型,21世纪初期Ⅱ型暴雪多于Ⅰ型,表明全球变暖在中国东北的区域响应显著;东北区暴雪主要集中在秋末和初春两季,但两型暴雪起止时间和峰值都不相同;两型暴雪出现频次都呈东多西少的分布,其中Ⅱ型暴雪频次自东南向西向北减小的梯度更大。从结果来看所提出的划分办法很好的反映了不同降水相态的东北地区暴雪的发生和变化规律具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异与以往东北地区暴雪个例的分析工作中反映的情况是一致的;证明了本划分方法是合理的,具有实际工作意义。
- 陈长胜王盘兴杨秀峰李杭玥
- 关键词:相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