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晓烨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大豆生物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篇凝胶稳定性
  • 1篇分离蛋白
  • 1篇改性
  • 1篇7S和11S
  • 1篇大豆蛋白
  • 1篇大豆分离
  • 1篇大豆分离蛋白

机构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刘红玉
  • 2篇迟玉杰
  • 2篇朱晓烨
  • 1篇许岩

传媒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大豆蛋白7S和11S组分分离方法的优化被引量:11
2011年
对分离大豆蛋白中7S和11S组分的Nagano法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对浸提液、浸提条件、还原剂的添加和除去中间组分等关键步骤进行了改进。采用凯氏定氮法和SDS-PAGE分析,得到的结果表明:浸提液选择水,调pH9.0,料液比为1∶15,45℃提取1h,采用两次浸提法,添加还原剂NaHSO3的量为0.01mol/L。在分离过程中,pH6.4时获得11S组分,pH5.4时除去中间组分,于pH4.8时获得7S组分。优化后的方法其提取率和蛋白纯度与Thanh法和Nagano法相比得到提高。
朱晓烨迟玉杰刘红玉
关键词:大豆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稳定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0年
大豆分离蛋白因其蛋白质含量高,具有凝胶性等多种功能特性,在食品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大豆分离蛋白在贮藏过程中,其凝胶的稳定性往往下降,严重地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国内外研究发现,在贮藏过程中蛋白组成成分、蛋白浓度、温度、pH值和离子强度等的变化对凝胶形成具有一定影响,通过各种改性方法可以提高大豆蛋白的凝胶稳定性。
朱晓烨迟玉杰许岩刘红玉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稳定性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