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朋伟 作品数:18 被引量:143 H指数:9 供职机构: 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 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灰色模型GM(1,1)在苏州市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了解苏州市伤寒副伤寒发病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管理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根据苏州市2009—2021年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数据,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伤寒副伤寒发病率灰色模型GM(1,1)模型,并进行发病率预测。结果2009—2021年苏州市伤寒副伤寒发病率,2009年最高(14.264/万),2021年最低(1.177/万),其他年份在1.306/万~6.818/10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χ^(2)_(趋势)=194.714,P<0.001)。建立GM(1,1)模型:■。拟合检验显示模型拟合精度好(C=0.143,P=0.923),预测2022—2024年苏州市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分别为0.984/万、0.845/万、0.726/万,呈缓慢下降态势,符合整体发病趋势。结论GM(1,1)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苏州市伤寒副伤寒发病趋势,预测2022—2024年全市发病率继续呈下降趋势。 崔朋伟 杭惠 沈严章 陈立凌关键词:伤寒 副伤寒 发病率 2011—2019年苏州市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分析2011—2019年苏州市登革热流行特征,为防控登革热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2011—2019年苏州市登革热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登革热病例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输入来源、病原学特征和发病就诊情况。结果2011—2019年苏州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53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5),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0556/10万。男女性别比为2.53∶1,年龄以21~<51岁为主,44例占83.02%。职业以家务及待业者为主,23例占43.40%。报告病例集中在6—11月,44例占83.02%。均为输入病例,境外输入52例,占98.11%;其中东南亚和南亚地区输入50例,占94.34%。登革病毒血清型以1型和2型为主,各6例。首次就诊以三级医疗机构为主,34例占64.15%。病例发病到初诊、初诊到确诊、发病到确诊的时间间隔中位数分别为1.0 d、5.0 d和7.0 d。病毒血症期确诊14例,占26.42%。结论2011—2019年苏州市登革热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报告集中于6—11月;均为输入病例,输入来源以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为主;登革病毒1型和2型为优势型别。 崔朋伟 包林 董泽丰 陈立凌 张钧关键词:登革热 输入病例 2015—2019年苏州市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了解苏州市5岁以下儿童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A)腹泻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5—2019年在苏州某儿童医院住院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1634份,进行RVA/诺如病毒GІ/诺如病毒GΠ核酸三重实时荧光PCR检测,对RVA阳性标本进行札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三重实时荧光PCR检测和G、P分型。同时收集患儿的人口学、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结果检出RVA核酸阳性标本426份,检出率为26.01%,其中350份为单一RVA感染,混合感染76份,混合感染以RVA合并诺如病毒为主。RVA检出率高峰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检出率与气温成负相关。13~18月龄和19~24月龄组检出率较高,24月龄以下患儿占所有阳性患儿的85.55%(365/426)。RVA阳性组发生水样便和入院前呕吐的比例高于RVA阴性组,且呕吐次数更多。G9P[8]为优势基因型,感染不同基因型的患儿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差异。结论RVA是苏州地区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原体,需在冬春季加强2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控。 包林 艾静 付建光 陈海燕 刘成 崔朋伟 王笛 董泽锋 张洪明关键词:轮状病毒 病毒性腹泻 儿童 2018—2020年苏州市5岁以下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及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2022年 目的了解苏州市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和流行特征,为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2020年在苏州市某国家级哨点监测医院开展感染性腹泻病原主动监测,对病例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粪便标本,对所有标本进行5种病毒和6类细菌检测和分型(群)。结果共纳入感染性腹泻病例999例,病原检出率为36.34%,病毒检出率为31.41%,细菌检出率为6.31%,多病原混合感染检出率为4.8%。检出率排前3位的病原体是轮状病毒17.92%、诺如病毒12.51%和沙门菌3.4%。轮状病毒腹泻和诺如病毒腹泻均高发于7~24月龄儿童,分别于冬季和冬春季形成发病高峰。细菌性腹泻未见明显季节和年龄组分布特征。多病原混合感染以病毒-病毒为主,轮状病毒G9[P]8占绝对优势,诺如病毒以2型占绝对优势。结论2018—2020年苏州地区5岁以下儿童感染性腹泻主要由病毒引起,其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本地的优势病原体,病毒性腹泻具有明显的人群分布和季节性特征。细菌性腹泻的优势病原体是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须在全年全年龄段加强防控。 包林 王迪 崔家瑞 陈海燕 崔朋伟 陈立凌关键词:儿童 感染性腹泻 病原学 苏州市孕妇人群流感及流感疫苗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苏州市孕妇人群流感及流感疫苗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推动孕妇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的公共卫生策略提供支撑。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2023年在苏州市不同等级医疗机构接受体检的不同妊娠期的孕妇进行面对面调查,分析其KAP现状,并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2195份。苏州市孕妇人群流感和流感疫苗相关知识的得分M(Q_(1),Q_(3))为7.60(5.23,9.80)分,得分范围为0.20~14.71分,及格率为34.12%,流感疫苗的知晓率为57.45%,过去1年接种过流感疫苗者占1.91%,妊娠期有流感疫苗接种意愿者占3.57%。有关流感和流感疫苗相关知识得分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及格率与文化程度、孕周及家庭年收入呈正相关,居住在农村地区、职业为农民工、无医保与及格率呈负相关,接种意愿的多因素分析显示,流感疫苗有效性降低、不良反应增多会降低妊娠期的接种意愿。结论苏州市孕妇人群对流感的关注度较高,妊娠期接种率和接种意愿普遍较低。早、中妊娠期、低文化程度、居住在农村地区、职业为农民工以及无医保的孕妇是普及流感和流感疫苗相关知识的重点人群。 王睿 张媛媛 刘成 崔朋伟 徐凤 蒋佳润 陈立凌 陈立凌 杨海兵关键词:孕妇 流感 流感疫苗 知识 影响因素 苏州市2015-2018年孕产妇季节性流感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2015-2018年苏州市孕产妇季节性流感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2015-2018年在苏州市开展的孕产妇人群流感随访队列资料,描述队列人群的基本情况和流感病毒感染后的临床特征,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产妇实验室确诊流感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招募19006名孕产妇,其中实验室确诊流感病例479名,A(H3N2)(42.8%)为主要的病毒亚型。在有流感流行期暴露风险的人群中,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或者其丈夫户籍在苏州市、职业为保育员及保姆、除本人外家中常住人口>2人、在苏州市有医疗保险、在苏州有生育险、纳入时为孕晚期、近一个月有过咳嗽、第一次怀孕、已有孩子、怀孕前后户外时间比以前多、怀孕前后戴口罩频率比以前多、怀孕前后聚会频率有改变均与孕产妇流感病毒感染有关,其中第一次怀孕、怀孕前后户外时间比以前多、怀孕前后戴口罩频率比以前多、怀孕前后聚会频率有改变为保护因素;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中常住人口>2人(aOR=1.24,95%CI:1.01~1.52)、孕晚期(aOR=1.56,95%CI:1.26~1.91)是孕产妇感染流感病毒的危险因素。结论家中常住人口数较多及孕晚期的孕产妇更要注意预防季节性流感。 冯倩 张媛媛 包林 庞媛媛 谭亚运 崔朋伟 张钧 陈立凌关键词:流感 孕产妇 影响因素 南京市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经济负担研究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了解南京市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经济负担,并为是否将轮状病毒疫苗纳入我国常规计划免疫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5岁以下急性腹泻门诊病例和住院病例作为调查对象,根据粪便检测结果确定轮状病毒阳性病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其就诊期间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进而评估南京市轮状病毒腹泻的经济负担.结果纳入轮状病毒腹泻的门诊病例和住院病例分别为236例和87例.轮状病毒腹泻门诊病例和住院病例的次均总费用分别为970元和7868元.估计南京市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门诊总费用为每年7.1千万元,住院总费用为每年1.4千万元.结论轮状病毒腹泻对南京市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应考虑给5岁以下儿童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李静欣 崔朋伟 陶育晖 金玉 刘娜关键词:儿童 轮状病毒腹泻 经济负担 流感与气象因素相关性分析和预测模型的建立 2024年 目的分析苏州市流感发病水平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运用2016—2019年苏州市流感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流感发病水平和气象因素的相关性;运用2016年第1周—2019年第48周苏州市周流感病例数和气象因素数据建立Poisson回归模型,对2019年49~52周数据进行预测,计算AIC和RMSE值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评估。结果2016—2019年,苏州市流感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均在12月至次年2月。流感病例数与平均气温(r=-0.58)呈负相关,与平均气压(r=0.47)和最大温差(r=0.21)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将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和最大温差纳入预测模型,基于3周前的气象因素和2周前的流感活动强度建立的Poisson回归模型,AIC值(28811.87)和RMSE值(166.12)均最小,拟合值和实际值差距最小,预测效果最好。结论周平均气温、气压和最大温差对苏州市流感发病水平有显著影响,运用气象因素资料可以建立预测模型,对流感的发病水平进行预测和预警。 庞媛媛 谭亚运 崔朋伟 陈立凌关键词:流感 气象因素 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既往感染者再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既往感染者的再感染率,比较分析再感染者和初次感染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方法对2020年1月22日至2022年11月8日苏州市报告的新冠病毒既往感染者开展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8日新冠病毒感染情况问卷调查。1∶2成组匹配,从苏州市新冠病毒感染社区随访队列人群中选取与再感染者居住社区、年龄组和性别相同的初次感染者,采用χ^(2)检验比较再感染者和初次感染者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和预后情况。结果既往感染者的再感染率为13.01%(147/1130);初次感染1~6个月未发现再感染者,距初次感染间隔时间7~12个月和≥24个月者再感染率分别为10.59%(95/897)和45.61%(52/114)。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4剂次的既往感染者再感染率最低(9.09%,1/11)。再感染者感染后出现的主要症状与初次感染者基本相同,除干咳、恶心/纳差和其他症状外,其余各项临床症状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高体温低于初次感染者且发热持续时间短。再感染者的就诊率为4.08%(6/147),低于初次感染者的11.56%(34/294)。再感染者感染后核酸/抗原转阴时间和自我感觉明显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时间短于初次感染者。结论新冠病毒既往感染者中存在再感染,再感染距初次感染的间隔时间和疫苗加强免疫4剂次是再感染率的影响因素;再感染者较初次感染者就诊率低,症状较轻、感染后恢复更快。 张媛媛 杭惠 许倩 刘成 谭亚运 崔朋伟 包林 刘慧 路珊珊 徐凤 庞媛媛 田歌 张钧 朱杰 陈立凌关键词:再感染 苏州市2005—2015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分析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了解苏州市2005—2015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收集苏州市2015年12月31日前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者数据,分析其治疗后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1 885例接受治疗者纳入分析,58例(占3.1%)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第1、5、10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08%、94.55%、94.5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感染途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经同性性行为感染HIV者病死风险是经异性性行为感染HIV者的30%(HR=0.309,95%CI:0.13~0.71);纳入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50/mm3、50~199/mm3的患者病死风险分别是≥200/mm3的20.01倍(HR=20.01,95%CI:6.84~58.53)、5.28倍(HR=5.28,95%CI:1.69~16.49)。结论苏州市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良好,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赵艳秋 崔朋伟 傅卓华 赵秀萍 黄金龙关键词: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