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辉
-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绵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清末“礼法之争”的评价与启示
- 2013年
- 清末"礼法之争"是指在晚清修律过程中,礼教派和法理派围绕《大清新刑律》的出台而展开的激烈争论,其中最重大、最关键的论题是礼教存废和礼法关系问题。"礼法之争"是中西法文化从冲突、对立走向初步整合、融合的必然产物。礼法之争的法理问题,即法律的本土化与国际化、传统法与近代法的矛盾,成为后人继续思考与探索的重要课题。
- 吴志辉
- 关键词:沈家本张之洞
- 汉代比考论
- 汉比(汉代比的简称)是指在汉代法律、行政实践中,比照相关律文、前例、经义、故事进行司法、行政裁决的行为,也指比照的相似律文、前例、经义、故事本身,其中判例是比的主体。比是汉代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近代以来学者皆倾...
- 吴志辉
- 关键词:法律体系拘束力
- 文献传递
- 试论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被引量:2
- 2008年
- 在保护交易安全上,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已成为学者们争议的焦点之一。通过对"优越论"观点的冷静分析发现,这两者制度在不同的物权变动模式中有着不同的价值定位。在采取物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下,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原则固然可以与善意取得制度成为互补关系;但在我国采取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下,不管在形式合理性还是在实质合理性上,善意取得制度均比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原则更为合理。
- 汪乾友吴志辉
- 关键词:物权行为理论无因性原则善意取得物权变动模式
- 论王韬法律思想之主旨——以《弢园文录外编》为视角
- 2013年
- 王韬是近代中国的改良思想巨擘,"通"——以变通、疏通、沟通求得融通的思想,即改良变法的思想——是其法律思想之主旨所在。以"通"为法思想之逻辑起点,王韬着力于对传统法哲学观——"天下观"、"道器观"、"循环观"、"变易观"等的融通与重构,并把"变通"、"改良"的思想主旨溶灌于种种具体法律主张中。把握"通"的法律思想主旨对深刻理解其法律思想的整体有重要意义。
- 吴志辉
- 关键词:法律思想主旨
- 论北川羌族习惯法的演化与我国现代法治的重构被引量:1
- 2016年
- 北川羌族习惯法是在与国家法的冲突与协调中演化发展的,大致经历了独立运行、国家法干预、国家法挤压和此消彼长四个历史阶段。北川羌族习惯法的演化规律启示我们需传承和固化羌族习惯法,实现羌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对接和融合,以重构我国的现代法治。
- 吴志辉
- 关键词:国家法现代法治
- 章太炎民权思想评析
- 2010年
- 章太炎的民权思想具有"中西化合"、"古今化合"的特点。本文初略把章太炎民权思想归纳为废弃不能伸民权的代议制,构建保障民权的"五权分立"新政制,以"法治"作为保障民权实现的条件,以"损上益下"、"抑强辅微"作为民权的内在精神四个方面。章太炎批判地移植西方"民主"思想,化合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表现了他创建适合中国近代民情、国情的民权思想和制度的不懈追求。
- 吴志辉
- 关键词:章太炎民权思想代议制
- 瑞士宗教改革之特征探析被引量:2
- 2006年
- 吴志辉
- 关键词:宗教改革加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