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海永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岩石
  • 3篇成矿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质
  • 2篇地质意义
  • 2篇岩石成因
  • 2篇杂岩
  • 2篇侏罗世
  • 2篇锆石
  • 2篇锆石U-PB...
  • 2篇晚侏罗世
  • 2篇花岗岩
  • 2篇白垩世
  • 2篇班公湖
  • 2篇成因及地质意...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定年
  • 1篇岩石学
  • 1篇早白垩世

机构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四川省地质矿...
  • 1篇江苏省地质勘...

作者

  • 6篇刘海永
  • 2篇唐菊兴
  • 1篇肖渊甫
  • 1篇范建军
  • 1篇肖倩茹
  • 1篇于云鹏
  • 1篇罗巍
  • 1篇曾强

传媒

  • 2篇地球科学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川西雀儿山花岗杂岩体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专属性被引量:2
2016年
川西义敦岛弧碰撞造山带北段雀儿山复式花岗杂岩体的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雀儿山杂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该岩体中的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224±3 Ma),二长花岗岩则形成于早白垩世(102±1 Ma)。地球化学数据表明,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为火山弧岩石序列,形成环境为碰撞前俯冲环境;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为后碰撞岩石序列,形成于造山期后板内或陆内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雀儿山杂岩体为印支期—燕山期义敦岛弧碰撞造山带经历俯冲--碰撞--隆升过程中的产物。
刘海永旺姆严维兵曾强赵磊廖炳勇杨剑红张芝虎张铁硬罗巍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岩石成因
西藏纳木错地区晚白垩世过铝质花岗岩成因及对构造演化的制约被引量:1
2023年
对纳木错地区过铝质花岗岩开展锆石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精确限定其形成时代,探讨其成因机制及构造演化。纳木错地区过铝质花岗岩为二云母钾长花岗岩及(含红柱石)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与NW、NE向逆冲走滑断裂构造较为密切。岩石A/CNK值为1.05~1.28,具有高CaO/Na_(2)O值(0.30~0.71)、低Al_(2)O_(3)/TiO_(2)值(25~80)的特征,属钾玄岩–高钾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系列,为“高温”型后碰撞花岗岩。岩石的锆石^(206)Pb/^(238)U年龄为76~75 Ma。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纳木错地区早白垩世中期(120 Ma左右),班公湖–怒江洋盆最终闭合,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开始陆陆碰撞,在晚白垩世早期进入后碰撞阶段(100?~75 Ma),地壳增厚不明显(≤50 km)。岩浆源岩可能为拉萨地块基底的念青唐古拉群变质砂屑岩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可能代表了北拉萨地块碰撞岩浆事件的谢幕,火山–岩浆(弧)的总体构造格局形成。
魏永峰肖倩茹吴建鑫肖渊甫刘海永罗巍
关键词:晚白垩世过铝质花岗岩拉萨地块
班公湖-怒江洋早-中侏罗世洋内俯冲:来自洞错蛇绿岩的证据被引量:10
2019年
本文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洞错蛇绿岩中新厘定一套洋内俯冲成因的岩石组合,岩性以橄榄岩、堆晶岩(包括堆晶辉长岩和斜长花岗岩)、辉长岩墙、枕状熔岩和辉绿岩脉等为主。堆晶辉长岩、辉长岩墙和辉绿岩脉锆石U-Pb测年显示,它们形成于中侏罗世(172~165Ma)。辉长岩墙和辉绿岩脉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显示,它们兼具N-MORB和岛弧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且均来自亏损地幔源区,形成过程中受到了俯冲流体的影响。结合区域上同时期的玻安岩、高镁安山岩和钙碱性岩浆岩等资料,我们得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保存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早-中侏罗世洋内弧岩石层序,记录了班公湖-怒江洋早-中侏罗世时期的洋内俯冲事件。早-中侏罗世是班公湖-怒江洋快速消减期,洋内俯冲和洋-陆俯冲同时存在。
范建军张博川刘海永刘海永于云鹏于云鹏阿旺旦增
关键词: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西藏安多纳茸矿区石英闪长玢岩成因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
2022年
纳茸矿区位于南羌塘南缘东段,是认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理想窗口.以纳茸矿区内出露的石英闪长玢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锆石原位Hf同位素及全岩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纳茸矿区石英闪长玢岩形成于晚侏罗世(158~155 Ma),属于钙碱性系列,具有高Sr(178×10^(-6)~1086×10^(-6))含量以及高Sr/Y(15~82)和(La/Yb)^(N)(17~34)比值,亏损重稀土元素(如Yb=1.05×10^(-6)~1.45×10^(-6),Y=10.50×10^(-6)~14.78×10^(-6)),整体呈现出与埃达克质岩石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石英闪长玢岩样品低MgO、Cr、Ni,高Th和Th/U,锆石ε_(Hf)(t)值在-1.7~4.3之间,(^(87)Sr/^(86)Sr)i比值为0.70593~0.70681,ε_(Nd)(t)值在-2.67~-0.49之间.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指示其是俯冲背景下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将本文研究结果与南羌塘中西段的同期岩浆作用相结合,表明班公湖‒怒江洋向北俯冲至羌塘地体之下,在晚侏罗世形成了超过1200 km的近东西向岩浆弧.纳茸矿区与多龙矿集区内成矿岩体具有相似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锆石微量元素具有高Ce/Ce^(*)、Eu/Eu^(*)比值,全岩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Sr/Y、V/Sc比值,显示纳茸矿区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
刘海永唐菊兴唐菊兴曾庆高赵洪飞央宗华康张鹏
关键词:晚侏罗世岩石成因成矿潜力地球化学
西藏拉果错蛇绿混杂岩岩石学、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4
2020年
拉果错蛇绿岩是青藏高原中部狮泉河-纳木错-嘉黎缝合带中出露最完整的蛇绿岩组合之一,对恢复和反演该缝合带代表的洋盆演化及洋盆性质具有重要的约束意义。以拉果错蛇绿岩中的辉长岩、辉绿岩、辉绿玢岩和斜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在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拉果错蛇绿岩的成因和构造背景,以此约束狮泉河-纳木错-嘉黎缝合带的性质。结果显示,斜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67.8±1.7 Ma(n=24,MSWD=0.22),表明拉果错蛇绿岩形成于晚侏罗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拉果错蛇绿岩中辉长岩与辉绿岩端元均兼具岛弧与富集洋中脊玄武岩的地球化学性质,指示其形成于大陆弧后盆地环境。
刘海永曾庆高王雨毛国正
关键词:晚侏罗世弧后盆地锆石U-PB定年
西藏中部塔吉冈矿区早白垩世花岗岩成因及地质意义被引量:3
2022年
塔吉冈铜多金属矿位于南羌塘地块的南缘,是认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理想窗口.以塔吉冈铜多金属矿区内出露的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原位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塔吉冈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120~118 Ma),岩石地球化学具有高SiO_(2)、高碱(Na_(2)O+K_(2)O)、低P_(2)O_(5)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0.78~1.02,整体显示偏铝质钙碱性I型花岗岩的特征.塔吉冈花岗岩具有正的锆石ε_(Hf)(t)值(+3.9~+7.2)、年轻的地壳模式年龄(T^(C)_(DM)=717~926 Ma)以及与陆壳相似的Zr/Hf(26.88~38.65)、Nb/Ta(7.01~13.61)、Sm/Nd(0.17~0.21)、Nb/La(0.32~0.58)等特征元素比值,指示其起源于新生的火成岩下地壳部分熔融.对比研究区域地质资料,塔吉冈花岗岩形成于拉萨与南羌塘地块碰撞的构造背景,并显示与区域同时期成矿相关岩体一致的地球化学与同位素组成,均为西藏中部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考虑到新生地壳通常富含铜金等金属元素,研究提出西藏中部大规模发育的新生地壳熔融成因的花岗岩体具有一定的成矿条件,是今后寻找斑岩型铜金矿重点勘查方向.
刘海永唐菊兴唐菊兴华康赵洪飞王雨央宗
关键词: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早白垩世岩石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