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文涛

作品数:10 被引量:75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遥感
  • 2篇遥感影像
  • 2篇森林面积
  • 2篇水土
  • 2篇水土保持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1篇地形
  • 1篇地震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灾害
  • 1篇东北黑土
  • 1篇东北黑土区
  • 1篇信息提取
  • 1篇孕灾环境
  • 1篇灾害
  • 1篇支持向量
  • 1篇支持向量机
  • 1篇山区地震
  • 1篇生态

机构

  • 10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青海省人民政...
  • 1篇北京地拓科技...

作者

  • 10篇杨文涛
  • 3篇李凌超
  • 3篇王玉杰
  • 3篇王云琦
  • 2篇程宝栋
  • 2篇刘金龙
  • 1篇赵晓迪
  • 1篇秦伟
  • 1篇张会兰
  • 1篇史培军
  • 1篇史明昌
  • 1篇王彬
  • 1篇王晓晶
  • 1篇孙娜
  • 1篇高志强

传媒

  • 2篇林业科学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文
  • 1篇林业经济
  • 1篇地理空间信息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WEPP模型的水土保持措施因子与侵蚀量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水土保持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以北京市延庆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径流小区观测数据为基础,利用WEPP模型模拟了坡面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的侵蚀量,结果表明:(1)植被盖度与侵蚀量呈负相关关系,植被盖度越高侵蚀量越少,当盖度>50%时侵蚀量会显著减少,且植被有效盖度的阈值为70%;(2)梯田的土壤侵蚀过程主要发生在田坎处,水平田面几乎没有水土流失,侵蚀量与田坎高成正比,与田面宽成反比。在北方土石山区,水平梯田田坎高度不宜超过2.5 m,田面宽不宜小于5 m;(3)粮—草间作能有效减少土壤侵蚀量,且草带所占比例越大减蚀效益越好。在水土保持为主的坡耕地上适合推广粮:草比为2:4的间作配置模式。研究结果对于北方土石山区的土壤侵蚀研究以及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邬铃莉杨文涛王云琦王玉杰
关键词:土壤侵蚀水土保持措施WEPP模型
面向水土保持监管的黄土高原区生产建设项目地块快速提取被引量:4
2017年
生产建设项目是黄土高原区人为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之一。快速获取生产建设项目地块的位置和属性信息,对提升水土保持监管效率、保护区域水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生产建设项目地块的提取主要采用专家目视解译遥感影像的方法,存在效率低、主观性强、稳定性差等问题。本文采用高分一号(GF-1)影像,提出一种面向对象的快速提取黄土高原区生产建设项目地块的方法。首先,分析研究区各类典型生产建设项目地块中组成地物的可分性,确定6类用于标记生产建设项目地块的标志性地物。在此基础上,融合多尺度分割和模糊分类方法,构建面向对象的多层次提取模型提取标志性地物,获得生产建设项目地块的提取结果。结果显示:6类标志性地物具备标记黄土高原区生产建设项目地块的能力,使用本方法提取点型生产建设项目地块的数量精度达到95%以上,提取线型生产建设项目地块的长度精度超过86%,且总耗时不超过现行方法的20%。与专家目视解译相比,本文方法在保证提取精度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提取效率,可用于黄土高原较大区域的生产建设项目地块的快速准确提取。这一方法可为水土保持监管的高效化、精准化实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高志强史明昌杨文涛孙娜王晓晶
关键词:黄土高原区
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王家桥小流域径流的影响被引量:13
2019年
以三峡库区内典型小流域王家桥为例,利用SWAT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及两者共同作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扩大耕地、退耕还林、发展经济林的土地利用情景下,年均径流量较基准年变化率分别为15.13%、-13.99%、23.22%,退耕还林能有效调节和减少流域径流量;浓度路径为RCP2.6、RCP4.5、RCP8.5的气候变化情景下,径流量变化率分别为7.13%、7.78%、8.91%,径流量随未来温室气体和硫酸盐气溶胶排放情况增大而增加;两者综合情景下年均径流量均增加,2030年左右增幅较显著;对影响径流的因素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比气候变化的影响更显著。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可通过合理配置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实现对流域水量平衡的调节。
秦文静王云琦王彬王彬王玉杰
关键词:土地利用气候变化径流SWAT模型
基于气象和覆被条件考量的无人机地形勘察适宜期——以东北黑土区为例被引量:3
2021年
基于无人机平台的SfM技术是获取高精度地形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开展外业测量之前确定地形勘察的最佳日期对水土保持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至关重要。以东北黑土区不同气候带为例,结合当地的气候和植被动态变化特征探讨该区适宜无人机地形勘察的最佳时间窗口,以期为其他地区的地形勘察期选取提供借鉴,为水土保持领域的地形侵蚀监测研究服务。选择的试验区东北黑土区跨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3个温度带,分析不同温度带典型站点1988—2017年的气候数据以及2020年全年的植被覆盖度、雪盖变化;以常见的大疆无人机运行参数作为气候数据的筛选条件,初步按照中覆盖(FVC<0.6)条件为植被覆盖度的筛选依据,确定无人机地形勘察的适宜期。结果表明:东北黑土区3个温度带进行无人机地形勘察的最适时间范围分别是:寒温带的适宜时间为4月中旬至5月初、中温带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暖温带为3月中旬至4月底和9月底至11月初。
王玥璞秦伟杨文涛王玉杰王云琦蒋涛
关键词:无人机地形东北黑土区
山区孕灾环境下地震和极端天气气候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被引量:14
2020年
开展多致灾因子耦合作用下的地质灾害研究对山区综合风险防范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山区孕灾环境中,极端降水和地震是触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以往研究多在山地孕灾环境稳定的假设下,研究极端降水或强震单独导致的地质灾害过程,而对孕灾环境变化下的极端天气和地震致灾因子共同诱发地质灾害的关注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梳理了国内外发生在山区的地震和极端降水共同导致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研究案例,系统总结了山区强震与极端降水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相互作用过程。现有研究已在地震和极端降水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问题上取得了以下认识:(1)山区地震可强烈改变孕灾环境,显著提升震后降水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放大极端降水-滑坡灾害链;(2)地震对降水引发滑坡的影响随着震后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该现象可能受控于气候因素;(3)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定量研究山区强震和极端天气气候二者“遭遇”下的地质灾害链将面临更多挑战。由于观测案例不足,针对山区地震与极端降水共同导致地质灾害的研究仍缺少定量分析,触发机理也需进一步明确。
史培军杨文涛
关键词:山区地震气候变化
京津冀森林破碎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的背景下,维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2000-2018年京津冀38个样本县的卫星影像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森林破碎化程度进行了定量测算,并对森林破碎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人均GDP对京津冀样本县森林破碎化程度的影响呈倒"U"型,即在人均GDP较低的发展阶段,人均GDP增长加剧了森林破碎化程度;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在经历拐点后人均GDP增长则有助于降低森林破碎化程度。此外,退耕还林工程对森林破碎化的影响为负,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助于降低森林破碎化的程度。城镇化比率、农村人均用电量、人均粮食播种面积以及人口密度等变量对样本地区森林破碎化程度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缓森林破碎化的政策启示,以推动京津冀区域可持续发展。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从理论分析的角度丰富了森林破碎化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二是基于人文地理与林业经济交叉学科视角,利用县域层面数据和计量回归模型在提高研究结论准确性的同时,为促进社会经济与森林生态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指导。
李凌超邓丹丹张鼎文杨文涛
关键词: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生态建设卫星遥感影像
中国劳动力转移对森林转型的影响被引量:16
2018年
森林转型理论阐述了几百年来各国实现森林恢复的路径与机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为显著、同时森林生态大幅改善的国家,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重要贡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经济与森林生态协调发展的规律和经验需要进一步探索与总结。本文对森林转型的理论进行扩展,基于1981—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虑到变量间的空间依赖性,采用GMM方法和空间面板模型对劳动力转移对森林转型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森林数量与森林质量变化的驱动力有所不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的大规模营林公共投资是森林面积恢复最主要的原因。然而,由于新造林的蓄积量较低,森林面积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短期平均森林密度的下降。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尤其是沿海地区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成长,引发内陆到沿海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减轻森林资源集中的内陆林区对森林资源的生计消耗,成为促进中国森林密度提高与森林质量改善的最显著因素。
李凌超刘金龙程宝栋杨文涛
关键词:森林面积经济全球化空间计量模型
基于支持向量机遥感影像滑坡信息提取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2008年汶川地震导致映秀镇引发了严重的山体滑坡,给灾区人民带来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为了快速获取滑坡信息,以WorldView-2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提取滑坡信息。通过实验对支持向量机的核函数与分类可能性阈值(CPT)进行组合实验,并将采用检验数据对提取结果进行可靠性评价。最终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核函数选Sigmoid函数,CPT值为0.7时,滑坡提取的正确率最高,为73.34%。
赵军利朱红巍杨文涛
关键词:滑坡支持向量机遥感影像信息提取
福建省县域森林转型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研究森林转型的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为推动区域社会经济与森林生态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福建省32个典型样本县2000—2016年遥感影像,获取森林面积数据,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不同森林资源条件下社会经济和制度等因素对森林转型的影响。【结果】1)林农人均收入水平对森林面积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森林资源适中的地区,人均收入提高对森林转型的促进效应较大,而在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或相对匮乏的地区,人均收入提高对森林转型的促进效应较小;2)人均粮食产量对森林转型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在森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人均粮食产量提高对森林面积增长的促进效应更显著;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森林转型具有负向影响。【结论】林农收入增长和人均粮食产量提高是促进福建省县域森林转型的重要因素,提高林区人均收入水平、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有助于森林面积恢复和增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森林转型具有负向作用,应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形成促进林农投资林业的长效激励。
赵晓迪赵晓迪李凌超杨文涛程宝栋
关键词:林农收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森林面积
皇甫川流域2000—2015年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分析黄土高原砒砂岩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探讨土地利用类型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影响及植被盖度与水热因子的空间和时滞关系,为黄土高原砒砂岩区退化植被恢复重建和黄河粗泥沙的综合治理提供思路,改善当地生存条件和生态环境。【方法】在皇甫川流域,利用2000—2015年MODIS13Q1共192期产品,以ENVI为技术平台,计算NDVI,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和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其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和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格局,基于地理空间系统分析其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分辨率30m)的时空特性,并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详细分析NDVI和水热因子间的响应关系。【结果】2000—2015年,皇甫川流域NDVI平均值为0.429~0.630,呈线性增加趋势,增长速率为0.0042·a^-1,生长季与非生长季差别显著,5月出现最大值,气温和降水量亦呈增加趋势,增长速率为0.0348℃·a^-1和6.27mm·a^-1;空间上,纳林川子流域16年来NDVI为0.1~0.3,十里长川子流域为0.25~0.4,均呈“沟道高-坡面低”的空间格局;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NDVI为0.2~0.25,表现为林地>耕地>草地>未利用地,16年的增长速率表现为草地>未利用地>林地>耕地;纳林川支流沟道附近NDVI呈下降趋势,变化率为-0.09~0,而远离沟道的坡面地区呈上升趋势,变化率为0~0.12;十里长川支流沟道附近NDVI变化率为0~0.4,而沟道周围地区变化率为0.04~0.12;整个流域内NDVI的增长趋势在空间上呈坡面极显著、沟道附近显著、沟道不显著的空间格局;16年间生长季NDVI与气温无明显相关性,与降水的相关系数为-0.41~0.87,相比沟道附近植被而言,坡面上的植被更易受降水量影响;植被生长对降水的响应存在1年(P=0.036<0.05)和1个月(P=0.001<0.01)的滞后期,对气温存在2个月(P=0.002<0.01)的滞后期。【结论】时间上,皇甫川流域NDVI在不断波动中呈显著上升趋势,生�
黎铭张会兰孟铖铖杨文涛田琰琰
关键词:时空异质性NDVI降水气温皇甫川流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