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慧婷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木香
  • 4篇白木香
  • 2篇植物
  • 2篇土壤
  • 2篇种质
  • 2篇理化性质
  • 2篇结香
  • 2篇根际
  • 2篇根际土
  • 2篇根际土壤
  • 1篇形态学
  • 1篇学成
  • 1篇药理
  • 1篇药理活性
  • 1篇园艺
  • 1篇真菌多样性
  • 1篇植物调查
  • 1篇植物叶
  • 1篇植物叶片
  • 1篇生理特性

机构

  • 7篇海南大学
  • 3篇中国热带农业...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7篇李慧婷
  • 6篇徐诗涛
  • 2篇王军
  • 1篇武华周
  • 1篇于旭东
  • 1篇刘德兵
  • 1篇余文刚
  • 1篇王健
  • 1篇蔡泽坪
  • 1篇罗佳佳
  • 1篇付影
  • 1篇张晔

传媒

  • 4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沉香属植物叶片研究的进展
2023年
沉香叶瑞香科植物沉香的茎叶,是沉香树副产物。沉香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将其放置在水中会出现下沉状况,又因其味异香而显得出名,是瑞香植物中含有油脂芯材,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地区,如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研究表明,沉香有温中止呕,行气止痛,舒缓经络等药效,对胸腹胀闷,肾虚喘急,胃寒呕吐,气逆不适等具有明显疗效。近年来,由于野生沉香产能低,人为大量砍伐掠取,沉香存货严重不足,市场供不应求。现发现,沉香叶产量大,每年可采摘两次,且沉香叶中化学成分含有众多多糖、氨基酸、苷类黄酮、酚类黄酮以及萜类黄酮等益处生物活性化合物,其倍半萜类、脂肪酸类以及黄酮类有机物为主要成分,特别是经过人工培育的沉香,相关成分会更多。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为了促进沉香开发利用,本文对沉香叶的形态学、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以及其它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调查总结,以期为沉香叶后期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曹奇萌胡义康李思李慧婷徐诗涛
关键词:形态学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白木香6个不同种质的树干木材生理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以白木香[Aquilaria sinesis(Lour.)Spreng.]6个不同种质(3个已认定良种:海香1号、海香2号、海香3号;3个待审品种:皮油种、大叶种、囊泡种)为研究对象,其中皮油种来源于广东省揭阳市,大叶种来源于海南省定安县,其余均来源于海南省文昌市。分别采用GB/T 6043—2009《木材pH的测定》、蒽酮比色法、考马斯亮蓝法和硝酸-乙醇法测定树干木材的pH、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纤维素含量,并利用SPSS 26.0软件对以上5个指标的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沃勒邓肯法、LSD法)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白木香6个不同种质树干木材均为酸性,pH为5.40~6.06(海香3号最高,大叶种最低);淀粉含量为13.16~33.85 mg/g(大叶种含量最高,海香3号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为3.60~20.16 mg/g(大叶种含量最高,海香1号含量最低);可溶性蛋白含量为0.17~0.25 mg/g(海香1号含量最高,皮油种含量最低);纤维素含量为0.46~0.61 g/g(海香1号含量最高,海香2号含量最低)。白木香不同种质树干之间的pH、淀粉含量、可溶性糖、纤维素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H与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溶性蛋白、纤维素含量与其他生理指标无显著相关关系。
李慧婷徐诗涛王军张梦真王德立王露露李思
关键词:白木香种质树干生理指标
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热带花卉产业发展刍议被引量:5
2021年
该文以自贸港建设形势下海南省热带花卉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海南热带花卉产业开发现状、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海南热带花卉品种的培育和产业化,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为今后加强热带花卉市场与科研的合作、发展大规模生产、创建产品品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信息系统建设做准备。
李思李慧婷徐诗涛武华周余文刚王健
不同样地白木香结香前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研究
2024年
为阐明白木香结香前后根际细菌群落差异,并探讨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相关手段,对海南省3个种植地(海口市文山村、临高东光农场、乐东抱伦农场)白木香结香前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冗余分析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与细菌群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样地间共获得7944402条序列,隶属于51个门,151个纲,380个目,637个科,1296个属,2649个种;样地内结香前后细菌群落和多样性差异性不大,样地间存在显著差异。3个样地根际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上均呈现为:LDJX>LDWJ>LGWJ>LGJX>WSWJ>WSJX。在群落结构上,乐东样地与文山和临高样地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在门水平上,乐东样地的优势细菌门为浮霉菌门(Planctomycet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i)、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文山和临高样地的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属水平上,文山和临高的优势属为拟杆菌属(Bacteroides)、uncultured_bacterium_f Muribaculaceae、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乐东优势属为未确定属(g_uncultured_f__Gemmataceae)、Candidatus_Udaeobacter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对RDA分析发现,不同样地间白木香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受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具有一定差异。全磷与细菌种群差异和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pH与细菌种群差异和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该研究结果对白木香根际微生物互作关系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对海南沉香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李思徐诗涛王德立张梦真李慧婷
关键词:白木香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理化性质
不同种植区白木香结香前后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理化因子相关性分析
2024年
通过分析不同种植地白木香结香与未结香的根际真菌种群,了解白木香结香前后根际微生物变化规律,为白木香制定合理栽培措施提供参考依据。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手段对海南省3个样地(海口文山、临高东光、乐东抱伦)白木香结香前后根际土壤和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并结合冗余分析阐明白木香结香前后土壤理化性质与真菌群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产地共获得3 697 288条ITS序列,隶属于3个种植区,共获得1界2门12纲25目42科55属62种。样地内结香前后真菌群落和多样性差异性不大,但优势种群丰度存在差异;样地间存在显著差异。白木香结香前后根际土壤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上从高到低依次呈现为:LDWJX>LDJX>LGJX>LGWJX>WSWJX>WSJX。白木香根际土壤样品真菌物种组成丰富,不同地区白木香根际未结香和结香后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分类单元的相对丰度及优势分类单元皆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在群落结构上,3个产地的优势菌群均存在差异;在门水平上,3个种植区共有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在纲水平上,文山优势纲为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临高优势纲为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乐东优势纲为子囊菌纲(Ascomycetes);在属水平上,文山优势属为子囊菌属(p__Ascomycota),临高优势属为漆斑菌属(Myrothecium),乐东优势属为座囊菌属(c__Dothideomycetes)。通过对3个种植区白木香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与白木香根际真菌的主要菌属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表面pH、有机质、碱解氮、全氮、全磷、有效磷对白木香根际土壤中主要真菌群落有显著影响,表明通过调节土壤养分水平来改变白木香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遗传多样性。该研究结果对真菌水平上改良土壤和白木香土壤质量评价具有指导意义,也为今后海南省白木香产区的施肥策略提供参�
李思王德立徐诗涛张梦真李慧婷
关键词:白木香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理化性质
海南大学儋州校区苏木科植物调查被引量:4
2017年
对海南大学儋州校区的苏木科(Caesalpinioideae)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校园内的苏木科植物共有7属15种,其中决明属(Cassia)植物7种,羊蹄甲属(Bauhinia)3种,凤凰木属(Delonix)1种,盾柱木属(Peltophorum)1种,云实属(Caesalpinia)1种,酸豆属(Tamarindus)1种,格木属(Erythrophleum)1种。由于在这些植物中,金凤花[Caesalpinia pulcherrima(L.)Sw.]、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 Dunn)和凤凰木[Delonix regia(Boj.)Raf.]的数量最多,分别为438丛、228棵和123棵,对这3种植物的具体分布和长势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记录,分析其在校园内的园林应用状况,并为这3种植物在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提出了参考意见。
付影张晔刘德兵罗佳佳李慧婷杨鑫汪于旭东蔡泽坪
白木香6个不同种质所结沉香的GC-MS分析
2024年
本研究旨在为区分白木香不同种质、品种选育及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以白木香6个不同种质的结香样品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海香1号(Aquilaria sinensis‘Haixiang 1’)、海香2号(A.sinensis‘Haixiang 2’)、海香3号(A.sinensis‘Haixiang3’)、皮油种、大叶种和囊泡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乙醚法超声提取的结香样品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个不同种质所结沉香的挥发性成分中倍半萜类较高,而色酮类较低;种质间差异较大,共有成分仅有2个,即叔丁基对甲酚和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倍半萜类成分的数量(10~26种)和总相对含量(25.39%~87.50%)较高,以白木香醛为主,其中海香3号中的倍半萜类数量和含量最高。色酮类的数量(1~3种)和总相对含量(4.66%~37.32%)较低,以2-(2-苯乙基)色酮为主,其中海香1号中的色酮类数量和含量最高,而海香3号、大叶种和囊泡种中均未检出。海香1号、海香2号、海香3号和皮油种所结沉香具有较丰富的致香成分,如白木香醛、7α-H-9(10)-烯-11,12-环氧-8-氧艾里莫芬烷和卡拉酮等;海香2号、海香3号、皮油种和囊泡种所结沉香中含有多种倍半萜成分,如沉香螺旋醇和沉香雅槛蓝醇等;海香1号和海香2号所结沉香中的苄基丙酮成分含量较高;海香1号、海香3号和大叶种所结沉香中的7α-H-9(10)-烯-11,12-环氧-8-氧艾里莫芬烷和6,7-二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等成分含量较高。白木香6个不同种质所结沉香的挥发性成分在种类及含量上具有较大差异,可根据活性成分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发。
李慧婷李慧婷王雅丽王军王军李思徐诗涛
关键词:白木香种质GC-M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