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涛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冈底斯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质公园
  • 1篇地幔
  • 1篇地幔柱
  • 1篇定年
  • 1篇雅鲁藏布江缝...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地球
  • 1篇岩石地球化学
  • 1篇早始新世
  • 1篇山岩
  • 1篇闪长岩
  • 1篇石地
  • 1篇始新世
  • 1篇特征及成因分...
  • 1篇品牌形象
  • 1篇品牌形象设计
  • 1篇侵入岩

机构

  • 4篇甘肃省地矿局...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陕核工业集...

作者

  • 4篇马涛
  • 2篇李进喜
  • 1篇陈福坤
  • 1篇刘龙
  • 1篇张健
  • 1篇段凯
  • 1篇齐玥
  • 1篇董瀚
  • 1篇李斌
  • 1篇张海峰
  • 1篇李进喜
  • 1篇王强

传媒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甘肃科技
  • 1篇西北地质
  • 1篇矿产勘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西藏萨嘎二叠纪OIB型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西藏萨嘎二叠纪火山岩主要岩石类型为强蚀变玄武岩和蚀变气孔-杏仁状安山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曲嘎组火山岩高Ti(玄武岩、安山岩平均分别为3.16、2.15),高FeOT(平均分别为12.21、9.45),低Mg(平均分别为4.33、4.72),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其属于碱性岩系列。玄武岩、安山岩ΣREE分别为210×10^(-6)~444.7×10^(-6)、94×10^(-6)~386.1×10^(-6),LREE/HREE分别为1.77~12.18、4.02~24.4,La_N/Yb_N分别为1.14~29.66、4.19~57.1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明显右倾型,微量元素蛛网图呈"隆起"型,具碱性玄武岩和洋岛玄武岩(OIB)特征。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亦指示其为洋岛玄武岩(OIB),是地幔热柱或热点物质分异的结果,没有经历地壳混染,与此带中其余二叠系火山岩均起源于二叠系新特提斯裂谷作用,证实特提斯喜马拉雅从中二叠世之前就已经开始伸展裂陷。
马涛张健王晓青黄登鹏李进喜李斌刘渭
关键词: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西藏南木林县阿木雄北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2019年
对冈底斯带中段阿木雄北花岗闪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61.8±1.2 Ma。花岗闪长岩为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花岗岩,Si O2含量为58.65%~73.5%,A/CNK值介于1.01~1.10之间,A/NK值介于1.34~2.19之间,稀土元素总量(∑REE)在99.96~201.42之间,在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上,表现为倾斜下凹的浅"V"字型,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表现出相对富集Rb、Th、La、Pr、Hf、Nd、Dy,而亏损Ta、Nb、Ce、P、Zr、Ti的特征。花岗闪长岩显示出壳幔混源的特性,母源岩浆来自地幔,而后经AFC过程所形成的分异型I花岗岩,新特提斯洋板片回撤是其形成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
颉贵琴刘龙火久伟马涛李进喜
关键词: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喜山期冈底斯
甘肃临潭冶力关国家地质公园品牌形象设计研究
2018年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公认的第一大朝阳产业,也是近年来中国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其中品牌形象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旅游资源深层次的开发、旅游市场的有效推广和旅游产业高效率的运营都离不开品牌形象的建立。品牌形象是一个地质公园的象征,随着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热潮的兴起,地学旅游业发展迅速,其市场竞争亦是日趋激烈,冶力关国家地质公园具有独特的地学价值、景观价值和科普教育价值,通过宣传推广加快树立其品牌形象,丰富品牌内涵,可提高社会公众对冶力关地质公园的关注度、提升冶力关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使其旅游形象拥有打动人心的品牌力量。
段凯扎西马涛张海峰郭林业
关键词:品牌形象国家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
拉萨地块南部冈底斯^50 Ma负εNd(t)花岗质侵入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拉萨地块南部冈底斯岩浆带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早新生代(205~40 Ma),正的锆石ε_(Hf)(t)和全岩ε_(Nd)(t)显示了新生地壳组分的特征,其形成普遍被认为与新特提斯洋俯冲或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后的板片断离有关。作者近期的研究工作显示,冈底斯岩浆带中部的早始新世挡顶拉和先弄错纳花岗质侵入岩具有明显的负ε_(Nd)(t)值。锆石LA-ICP-MS U-Pb年龄表明,上述侵入岩形成于~50 Ma,与冈底斯早新生代岩浆大爆发时期(~50 Ma)一致。挡顶拉和先弄错纳侵入岩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以及中等的负Eu异常特征,但先弄错纳岩体具有低的稀土元素总量和更明显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挡顶拉和先弄错纳侵入岩具有明显富集的Sr-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096~0.7121,εNd(t)=-7.3^-8.0。这些侵入岩主要可能来自古老地壳的重熔,且其源区组成矿物可能为黑云母+角闪石+石英+斜长石,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结晶分异。尽管目前的研究资料还无法解释这种富集的同位素特征是与拉萨古老地壳的部分熔融有关,还是与俯冲的印度古老大陆地壳物质熔融有关,但是明显负ε_(Nd)(t)值的花岗质岩石在拉萨地块南部冈底斯岩基中部的出现,有可能为新特提斯洋俯冲及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过程提供新的启示。
董瀚齐玥马涛黄登鹏李进喜苟国宁陈福坤王强
关键词:冈底斯早始新世侵入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