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永华

作品数:3 被引量:63H指数:2
供职机构:核工业208大队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盆地
  • 2篇二连盆地
  • 2篇成矿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学
  • 1篇岩石学特征
  • 1篇岩体
  • 1篇铀成矿
  • 1篇铀成矿特征
  • 1篇铀矿
  • 1篇铀矿成矿
  • 1篇铀源
  • 1篇找矿
  • 1篇找矿意义
  • 1篇找铀
  • 1篇上段
  • 1篇同位素
  • 1篇平庄盆地
  • 1篇立井
  • 1篇古河谷

机构

  • 3篇核工业208...
  • 1篇核工业北京地...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作者

  • 3篇吕永华
  • 1篇康世虎
  • 1篇张成勇
  • 1篇刘武生
  • 1篇姜美珠
  • 1篇赵兴齐
  • 1篇聂逢君
  • 1篇严兆彬
  • 1篇乔鹏
  • 1篇何剑锋
  • 1篇夏菲
  • 1篇胡鉴
  • 1篇杨建新
  • 1篇封志兵
  • 1篇张鑫
  • 1篇杜鹏飞

传媒

  • 1篇地球学报
  • 1篇铀矿地质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二连盆地中部古河谷砂岩型铀矿成矿特征及潜力分析被引量:60
2017年
二连盆地早白垩世末期断拗转换的构造应力场背景,为赛汉组上段古河谷沉积的发育创造了有利的地质条件。赛汉组上段古河谷沉积是在下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基础上演化而成,由于湖泊沉积衰亡,形成了长流程的古河道砂体,为铀成矿提供了理想的赋矿空间。晚白垩世-古新世长时间的沉积间断,有利于氧化带的发育。因此,古河谷砂体和氧化带控制了盆地内的铀成矿。笔者通过以哈达图、赛汉高毕和巴彦乌拉铀矿床的对比分析,建立了二连盆地3种不同古河谷类型的铀成矿模式,并对其进行了潜力分析,指出找矿的方向。
康世虎杨建新刘武生赵兴齐乔鹏杜鹏飞吕永华
关键词:二连盆地古河谷铀成矿特征
二连盆地西部隆起区卫境岩体铀丢失与盆内铀矿成矿关系探讨
2022年
二连盆地在近20年已探明多个砂岩、泥岩型铀矿床,是我国重要的产铀盆地。位于二连盆地边缘西北部隆起区的卫境岩体,是一个多期次(海西—燕山期)的复式岩体。其分布面积广(>1000km~2)且有多个铀矿床围绕分布。为查明卫境岩体与盆地内铀成矿之间的关系,开展了详细地野外地质调查,采取了卫境岩体出露地表、钻孔中揭露的岩石以及盆地内含矿目的层砂岩样品。露头观察和镜下鉴定结果表明,卫境岩体主要为中粗粒黑云母似斑状花岗岩。其在地表已被强烈风化、剥蚀乃至夷平。含矿目的层砂岩中主要碎屑颗粒为石英、长石(斜长石与钾长石),部分为花岗岩岩屑,它们主要来自花岗岩岩体。卫境岩体和哈达图铀矿床目的层(赛汉组)砂岩样品稀土元素及其参数对比表明,含矿层砂岩物质成分来自于卫境岩体。卫境岩体与赛汉组砂岩样品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卫境岩体原始铀含量(U0)较高,平均达15.17×10^(–6),丢失的铀含量平均达到–45.47%。赛汉组氧化带砂岩中铀明显丢失,平均铀的丢失率为–41.42%,而还原带砂岩中铀多为获得,平均铀获得率达66.80%。由此可知,目的层铀矿化中铀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富含铀的卫境岩体,二是含矿目的层砂岩(其物源来自卫境岩体)本身。磷灰石裂变径迹模拟结果揭示,包括卫境岩体在内的二连盆地西部隆起区快速抬升始于晚白垩世,止于始新世(76.7—53.8 Ma),这一结果与盆地中砂岩、泥岩型铀矿化时代基本一致。因此,抬升作用诱发了二连盆地外生铀矿床的形成。
聂逢君夏菲严兆彬姜美珠何剑锋杨东光封志兵张成勇张鑫吕永华胡鉴
关键词:铀源PB同位素二连盆地
平庄盆地六家立井地区找铀目标层岩石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被引量:3
2019年
六家立井地区位于平庄盆地北缘,白垩系下统阜新组上段是该区砂岩型铀矿床目标层位,具有较好找铀前景。为深入了解该区砂体的岩石学特征,通过野外钻探工作、岩心编录、样品采集及岩矿测试方法,详细研究了目标层碎屑岩类型、碎屑岩成分、结构构造等岩石学方面特征。结果表明目标层碎屑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具有搬运距离短、沉积速度快的特点,其物源较单一,初步判断物源来自盆地东北部和西北部隆起带酸性花岗岩,同时也为铀成矿提供了良好的铀源。
殷榕蔚霍超吕永华赵岳赵明张恒利贺军
关键词:岩石学特征平庄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