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贵 作品数:13 被引量:35 H指数:3 供职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交通运输工程 建筑科学 更多>>
骨形态发生蛋白2信号对肿瘤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分化和浸润的作用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明确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信号是否通过增强髓样抑制性细胞(MDSC)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肿瘤组织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分化和浸润。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P2信号诱导MDSC的TGF-βmRNA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BMP2信号诱导MDSC分泌的TGF-β蛋白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P2信号诱导MDSC分泌的TGF-β对Treg分化的影响。将人源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材料埋植于荷瘤小鼠体内以检测生物体内BMP2通过诱导MDSC分泌TGF-β对Treg细胞活化的作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的TGF-β蛋白水平,应用免疫荧光检测Treg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情况。结果BMP2在体外可以促进MDSC TGF-β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升高,BMP2信号诱导MDSC分泌的TGF-β可于体外诱导Treg细胞分化。rhBMP2的局部埋植可以促进小鼠外周血和肿瘤组织TGF-β蛋白水平的升高,且可促进Treg细胞浸润肿瘤组织。结论BMP2信号通过促进MDSC分泌TGF-β诱导Treg的分化,并诱导肿瘤组织Treg细胞的浸润。 黄菲 王海 陈尧清 吴贵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2 调节性T淋巴细胞 肿瘤 扩大Carlson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合并前外侧平台骨折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扩大Carlson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合并前外侧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2019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例胫骨后外侧平台合并前外侧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2~59岁[(35.2±4.3)岁]。根据Schatzker分型:Ⅱ型10例,Ⅲ型4例,Ⅴ型1例,Ⅵ型1例。双柱骨折14例,三柱骨折2例。均采用扩大Carlson切口钢板内固定进行手术。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及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情况。术后12个月进行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3~38个月[(18.3±4.6)个月]。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为(11.5±4.7)°,与术前的(28.93±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为(25.8±1.1)分,与术前的(13.1±3.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9例(56%),良6例(37%),一般1例(6%),优良率达94%。无一例患者出现皮肤坏死、浅表或深部感染、内置物外露及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扩大Carlson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合并前外侧平台骨折,可有效复位、固定骨折,改善胫骨后外侧平台的后倾角,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且无血管、神经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王海 谢昀 林章雄 王发圣 吴贵 邱耀宇关键词:胫骨骨折 手术入路 扩大Carlson入路治疗股骨外侧髁Hoffa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采用扩大Carlson入路治疗股骨外侧髁Hoffa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2019年1月收治的17例股骨外侧髁Hoffa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0例,女7例;年龄32~68岁,平均4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高处坠落伤6例,其他伤2例。根据Letenneur分型:Ⅰ型8例,Ⅱ型6例,Ⅲ型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32 d,平均7 d。均采用扩大Carlson入路治疗,LetenneurⅠ、Ⅲ型患者采用后前方向螺钉联合后侧抗滑移钢板固定,Ⅱ型患者采用单纯后前方向螺钉固定。术后复查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膝关节CT及三维重建,评估骨折愈合及内固定物在位情况;采用Letenneur等的Hoffa骨折功能评估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物断裂、腓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16~32周,平均18周。末次随访时,按Letenneur等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获优12例、良5例,优良率100%。结论采用扩大Carlson入路治疗股骨外侧髁Hoffa骨折,具有显露清楚、便于复位与固定、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王海 叶君健 郑力峰 陈尧清 吴贵 谢昀关键词:HOFFA骨折 股骨外侧髁 手术入路 空心拉力螺钉加内侧支撑钢板固定结合缝匠肌蒂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加内侧支撑钢板固定结合缝匠肌蒂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1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7例,女4例;年龄32~58岁,平均4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6例,交通事故伤4例,运动损伤1例。左髋7例,右髋4例。Pauwels角55°~75°,平均64°。均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加内侧支撑钢板固定结合缝匠肌蒂骨瓣进行治疗。术后复查骨盆X线片以及髋关节侧位X线片、CT及三维重建,评估骨折愈合及内固定物在位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未出现感染、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等症状。术后次日复查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内固定物位置良好。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9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6~23周,平均18.2周。术后30个月1例患者(9.1%)发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获优9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0.9%。结论空心拉力螺钉加内侧支撑钢板固定结合缝匠肌蒂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生物力学稳定性强,能够有效改善术后股骨头、颈血运,减少ONFH发生,但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王海 叶君健 陈春永 吴贵 陈尧清 谢昀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青壮年 内固定 股骨头坏死 一种新型万向锁定解剖板在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万向锁定解剖板(以下简称“新型万向锁定解剖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应用新型万向锁定解剖板治疗的14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7例;年龄29~75岁,平均59岁。左侧5例,右侧9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5例,交通事故伤7例,其他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0 d,平均6 d。Schatzker分型:Ⅱ型4例,Ⅴ型8例,Ⅵ型2例;骨折均累及胫骨后外侧平台。三柱分型:双柱(前外侧柱+后侧柱)4例,三柱10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评估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情况,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5~180 min,平均154 min;术中出血量100~480 mL,平均260 mL。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9个月,平均12.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5~24周,平均18.7周。随访期间出现1例腓总神经麻痹,1例创伤性骨关节炎,未出现血管损伤、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异位骨化、骨不连、内固定物失效等其他并发症。术后即刻胫骨平台骨折复位良好,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为10~18分,平均15.7分;其中优3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92.9%。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HSS评分及等级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累及胫骨平台后外侧柱的骨折,新型万向锁定解剖板可提供坚强固定,术后骨折复位满意,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蓝文彬 林培森 王发圣 吴贵 邱耀宇 谢昀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基于三维打印技术的异烟肼/利福平双载药聚乳酸环形植入剂的制备 2017年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打印技术制备异烟肼/利福平/聚乳酸环形缓释制剂的可行性,并对打印的缓释剂的体外释放性能及生物相容性进行检测。方法将聚乳酸制成大小为75~100μm的粉末,异烟肼和利福平药物分别溶解于有机溶剂中作为三维打印的黏结液,三维打印机通过层层黏结的原理,将聚乳酸逐层黏结成环形植入剂,用动态浸泡的方法研究该植入剂的体外释放特征,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实验检测植入剂的细胞相容性。结果将异烟肼或利福平溶解于黏结液中,以聚乳酸为载药基质能够实现多载药缓释植入剂的三维打印;在电镜下药物成巢状分布于植入剂内。双载药环形植入剂在体外能够持续释放32 d以上,在体外释放32 d测得的异烟肼和利福平的浓度高于药物的最低有效抑菌浓度。细胞毒性实验以及体外直接接触实验表明该植入剂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所配制的载药聚乳酸三维打印方法能够实现双载药植入剂的制备,为抗结核药物的局部缓释制剂的制备提供了新方法。 吴贵 伍卫刚 周剑波 郑启新关键词:异烟肼 利福平 左旋聚乳酸 植入剂 BMP2活性肽在制备三维打印水凝胶骨修复组合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BMP2活性肽在制备三维打印水凝胶骨修复组合物中的用途。本发明中的BMP2活性肽,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性,同时具有高稳定性。由于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短小,合成成本低廉,与BMP2蛋白相比,具有很高的经济性。本发明选取... 吴贵 黄菲 伍兵 魏国祯 张莹穿支皮瓣修复骨盆区软组织缺损疗效分析 谢昀 叶君健 郑立峰 吴贵空心开路器辅助下经皮逆行耻骨螺钉植入技术在耻骨支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空心开路器辅助下经皮逆行耻骨螺钉植入技术治疗耻骨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2019年3月采用空心螺钉固定治疗的42例耻骨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传统手术组(A组20例,采用传统逆行耻骨螺钉植入固定)与改良手术组(B组22例,采用空心开路器辅助下经皮逆行耻骨螺钉植入固定)。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合并症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植入螺钉长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次日根据Matta标准评估骨折复位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Majeed评分评价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B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均显著小于A组(P<0.05);两组植入螺钉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3,P=0.437)。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8个月。两组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断裂,螺钉进入关节腔,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8,P=0.299)。A组出现切口感染2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0%;B组仅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发生率为4.5%,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4,P=0.147)。A组发现1例骨折再移位,B组无骨折再移位发生。术后次日Matta影像学评价及术后12个月Majeed功能评价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开路器辅助下经皮逆行耻骨支螺钉植入技术治疗耻骨支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 王海 叶君健 林章雄 吴贵 谢昀关键词:骨盆骨折 耻骨支骨折 经皮内固定 胎鼠原代脊髓神经元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良 2023年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原代胎鼠脊髓神经元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取育龄期雄、雌SD大鼠各36只,合笼配种怀孕.取受孕10~12d、13~15d及16~18d的SD大鼠各6只,解剖分离胚胎脊髓,按常规胰酶消化法制备单细胞悬液,应用细胞计数板及台盼蓝染色,在显微镜下数出蓝色细胞数和细胞总数,计算细胞存活率,明确最佳取材胎龄;接着以上述最佳取材胎龄为取材时间点,每组6只孕鼠,按无酶法、胰酶法和Accutase酶法消化三种不同的方法制备单细胞悬液,显微镜下数出蓝色细胞数和细胞总数,计算细胞存活率.接种、纯化细胞并培养1、3、7d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脊髓神经元生长状态,利用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βtubulinⅢ与细胞核双标记法鉴定培养脊髓神经元的纯度.结果:孕13~15d组细胞总量和存活细胞量高于孕10~12d组,细胞存活率高于孕16~18d组(P<0.05).Accutase酶组获取的细胞总量、存活细胞量以及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无酶组及胰酶组(P<0.05).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脊髓神经元培养7d后,胞体周围逐渐出现光圈,神经突起逐渐伸长,最终形成密集的神经突起网络;与无酶组及胰酶组相比,Accutase酶法分离的脊髓神经元分布更加均匀并且神经突起形成的网更密集.经βtubulinⅢ和hoechst33342荧光染色鉴定,Accutase酶组、无酶组及胰酶组三组分离提取培养的脊髓神经元纯度分别为(90.29±2.55)%、(83.51±6.20)%和(88.10±4.07)%,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3~15d胎龄是原代培养脊髓神经元的最佳取材时间;Accutase酶法相较于常规无酶法、胰酶法所获取的脊髓神经元产量更大、生长状态更好,可作为体外研究脊髓神经元病变的细胞模型. 蓝文彬 魏国桢 王发圣 吴贵 郑力峰 谢昀关键词:脊髓神经元 原代培养 酶消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