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婷婷

作品数:26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土资源部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土壤
  • 5篇整治
  • 4篇砒砂岩
  • 4篇复配
  • 3篇养分
  • 3篇植物
  • 3篇土地整治
  • 3篇污染
  • 3篇成土
  • 2篇生态
  • 2篇生物炭
  • 2篇水分
  • 2篇土壤养分
  • 2篇土体
  • 2篇轨道交通
  • 2篇改良剂
  • 2篇
  • 1篇地铁
  • 1篇地铁4号线
  • 1篇地温

机构

  • 26篇陕西省土地工...
  • 25篇国土资源部
  • 23篇陕西地建土地...
  • 2篇长安大学
  • 1篇北京林大林业...

作者

  • 26篇曹婷婷
  • 5篇李娟
  • 3篇师晨迪
  • 2篇徐艳
  • 2篇王欢元
  • 2篇陈贝
  • 1篇张海欧
  • 1篇吴林川
  • 1篇张宏凯

传媒

  • 2篇农业与技术
  • 2篇西部大开发(...
  • 2篇乡村科技
  • 2篇农业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交通与运输
  • 1篇山西农经
  • 1篇资源节约与环...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环境保护与循...
  • 1篇绿色科技
  • 1篇环境与发展
  • 1篇植物学研究
  • 1篇自然科学
  • 1篇可持续发展

年份

  • 4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10篇2018
  • 5篇201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砒砂岩对毛乌素沙地风沙土储水能力影响的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为探析砒砂岩对于风沙土储水能力的影响,在毛乌素沙地设置不同比例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试验小区(砒砂岩与沙的体积比分别为1∶1,1∶2,1∶5),进行单季玉米种植,并分别于2013—2015年连续3年对0—120cm深度内土壤水分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从2013—2015年,适量砒砂岩的加入将风沙土储水量从100mm左右提升至200mm以上,并可逐步调节土壤水分至不亏缺状态,显著提升土壤的保水蓄水能力,有利于作物生长需求;土壤储水以40cm以下中深层土壤储水能力改善作用最为明显,且经多年种植,0—40cm和80—120cm土层逐步成为土壤水分较为稳定的土层,利于作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利用;砒砂岩与沙1∶1~1∶5范围内,随砒砂岩所占比例提高,复配土储水特征的改善作用有增强趋势,但趋势不显著。
孙婴婴孙绪博曹婷婷曹婷婷
关键词:土壤水分亏缺
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生物培肥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为寻求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生物可持续性培肥措施,本研究开展了秸秆、微生物菌剂、有机质、油渣4种改良剂对复配土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肥力提升研究,以期探索适合复配土大田生物培肥措施,为复配土稳定性及可持续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研究表明:4种培肥技术均可以实现复配土有效磷、速效钾的显著提升,除秸秆外的3种改良剂对有机质均可以显著提升。改良剂的施用可在时间尺度上大幅度缩小复配土自然熟化进程,培肥方式取得的养分效应大于时间尺度的自然熟化进程效应。
曹婷婷曹婷婷孙绪博
关键词:改良剂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面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2019年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黄土高原坡面存在的生态问题,调查国内外沟坡治理现状,并指出以生态保障为导向的黄土高原坡面治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阐明沟道-坡面治理的流域生态安全响应及效应,揭示主要沟道—坡面治理工程对流域生态安全的影响机制、沟道-坡面治理工程协同作用及流域生态灾害阻控机制,提出沟道—坡面治理工程优化配置方法;针对坡体失稳、植被系统恢复困难等问题,提出坡体—植被系统稳定性及生态灾害阻控技术;探明开挖边坡滑塌及沟道新造土地沉降的致灾机制,研制边坡—沟道整治工程生态安全调控技术;针对坝系洪灾隐患与坝地安全利用问题,研发坝系安全运行与资源安全高效利用技术;探究保障生态安全的沟道—坡面治理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集成坡体-植被、边坡—沟道以及沟道-坝系协同的生态灾害阻控技术,构建沟道—坡面治理工程生态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开展县域试验示范,制定沟道及坡面治理工程生态安全保障技术规程。
曹婷婷
关键词:黄土高原生态安全沟坡沟道
“土地退化”研究范畴概述
2021年
土地退化问题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而生的一种限制农业生产、影响生态安全、威胁自然环境的重大科学问题。针对这一科学问题,国内外学者和协会均开展了相关研究,对土壤的显性退化给予了足够的重视,针对各类显性退化问题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截止目前对土壤的隐性退化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其发生机理缺乏认知、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对发生机理尚未探明。
曹婷婷曹婷婷
生物炭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养分的影响及修复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通过生物炭–小白菜盆栽试验,研究果木炭与猪粪炭在0%,5%和10% (以风干土计)添加量下种植小白菜后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养分及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小白菜前后猪粪炭的添加有利于土壤pH、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的提升与保持。种植前相较CK组,pH、全氮和速效钾含量随两种生物炭浓度增加而增加,有效磷含量随浓度增加而略有下降。种植后,两种生物炭的添加均减缓了土壤中养分含量的下降。生物炭–小白菜联合修复不利于供试土壤中总Cr、总Ni、总Cu和总As的修复,而对总Pb、总Hg、总Zn和总Cd的修复有利,修复效果依次为总Pb >总Hg >总Zn >总Cd。其中猪粪炭对总Pb、总Zn和总Cd的修复更有利,果木炭对总Hg的修复更有利,且随浓度增加效果更显著。后期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实践中,可优先选用猪粪炭,且10%的用量效果较佳。
徐艳师晨迪师晨迪汪怡珂
关键词:小白菜土壤养分
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重金属的去除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水资源的日益短缺是当今世界的主要难题,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注重节约用水的同时,加大对污染水的治理至关重要。随着工业的发展,污水成分逐渐复杂,传统的工艺已不能满足去除此类污染物的需求,尤其是重金属污染、石油污染等。人工湿地最为一种原位污水净化系统,有投资小、能耗低等优点。大量研究表明湿地系统对重金属工业废水的去除有较好的作用。人工湿地系统通过基质、植物、微生物对重金属进行去除。该文研究5种由水平潜流、垂直潜流、表面流3种不同工艺组合成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Cd、Cr、Cu、Pb、Z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系列1~系列4复合型人工湿地对5中重金属都有去除效果。系列5除对Cu和Zn有显著释放现象外对Cd、Cr、Pb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Cd、Cr、Pb的去除效果好于水平潜流和表面流人工湿地;多级复合型人工湿地对Cd、Cr、Pb的去除效果好于单级人工湿地;垂直潜流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Cu的去除差异不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Zn的去除效果优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通过本研究结果,针对不同种类的重金属污染可对人工湿地系统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曹婷婷曹婷婷孙婴婴
关键词:人工湿地重金属基质植物
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思路与措施
2020年
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是新时代我国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本文从城镇化及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城镇化及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思路以及措施方面开展详尽探讨,旨在推进城镇化及美丽乡村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幸福指数。
曹婷婷曹婷婷
关键词:城镇化美丽乡村
轨道交通对冬季雾霾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针对冬季雾霾严重现象,西安市实施限行常态化政策现状,本文从轨道交通对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比较轨道交通与机动车辆对空气质量产生的影响。探索轨道交通对本区域空气质量的贡献模式,为西安鼓励公共交通出行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曹婷婷曹婷婷
关键词:轨道交通空气质量雾霾
不同植物根系对土质边坡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近年来为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发生,增加浅层边坡稳定性,以草本植被为主的边坡固定成为研究热点,草本植物的生长不仅能起到防护土质边坡稳定性的作用,还可对土壤特性产生影响。本项目在商洛地区开展紫花苜蓿、狗牙根和黑麦草3种常见护坡草本植物根系生长对土壤特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草本作物经过1a种植培育,土壤中粉粒含量均下降,降幅为7%~14%;土壤中粘粒含量均增高,增幅为15%~21%;随着作物根系分泌物不断增加,土壤中胶体含量增多,粘粒含量增多,作物的生长营造了适于土体正向演替的良好生境;毛管孔隙度减少了8%~17%,非毛管孔隙度减少了27%~68%;作物根系生长显著改善了土壤孔隙结构,进而降低了土壤膨胀性;3种草本作物种植处理下,有机质含量减少了15%~72%,作物生长及根系蔓延,显著消耗了土壤中有机质。草本植物在进行边坡护理的同时,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显著影响。
曹婷婷曹婷婷
关键词:植物根系土壤性质土质边坡
以“土体有机重构”为核心的土地工程发展模式探究
2021年
研究目的:基于新时期土地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的持续变化,探索土地工程发展模式,促进土地工程技术体系完善。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与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土地领域学科成熟度低,但领域内学会、院所在逐步设立,土地工程学科建立的外在机制已经具备。土地问题的隐蔽性和包容性,阻碍了前期土地工程的发展。研究结论:围绕“土体有机重构”这一核心,根据工程目标筛选适宜的优选方案解决土地问题是土地工程发展的根本。基于该核心理论需开展“土体剖面的层级重构”、“土体生物化学重构”等技术研发。土地工程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曹婷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