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倩
-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冀东油田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基于扇三角洲储层单砂体的剩余油定量描述——以南堡凹陷柳赞油田北区Es_3~3油藏为例被引量:4
- 2017年
- 扇三角洲储层具有相变快、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等特点,以小层为单元的剩余油研究难以满足开发中后期调整需求,亟需开展单砂体剩余油定量描述。以南堡凹陷柳赞油田北区Es33油藏为例,在岩心描述、沉积构造分析、测井相识别的基础上,应用"垂向分期、侧向划界"方法,进行单砂体划分与边界识别;应用分级相控建模方法,建立单砂体三维非均质地质模型;开展单砂体油藏数值模拟,并应用剩余油饱和度、剩余油储量丰度与剩余油储量等3项指标对单砂体剩余油潜力进行了定量描述。钻探证实,预测结果真实可靠且具有较高精度,能有效指导研究区剩余油的精细挖潜。
- 方度贾倩龚晶晶高东华袁立新尹莉
- 关键词:扇三角洲单砂体南堡凹陷
- 注水开发油藏改建储气库微观渗流机理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针对注水油藏改建储层库微观渗流机理问题,本次研究首先进行注气速度及储层性质对库容的影响研究,了解多次注气采气循环作业后的渗流特征,最后进行多次注采作业后对库容及渗流能力的影响分析,为推动我国注水油藏改建储气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研究表明:在改建储气库的初期阶段,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注气速度,同时还需要考虑形成次气顶以后的强注问题,以此防止气井将油藏内的水资源封隔,增大水锁气的量;对储气库进行多次注采作业以后,其库容和注采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这十分有利于注水油藏改建储气库。
- 孙彦春何海燕仲学哲贾倩胡彩云李聪
- 关键词:注水油藏改建储气库微观渗流机理储层性质
- 干扰试井方法在水淹油藏建库安全性分析中的应用
- 2024年
- 工程测试分析可提前评价储气库安全性、有效降低风险,国内油藏型储气库建设中工程测试实例研究较少,本文以南堡M号油藏型储气库建库目标为例,详细介绍了干扰试井测试方法在该类储气库建设中的应用,对测试中合理注气量预测、激动周期确定展开论证,并对试井结果综合分析,提供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干扰试井测试,可以得出南堡M号储气库建库区纵向和侧向封堵性良好,具备改建储气库的密封条件。研究对国内后续油藏型储气库安全性评价具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 胡彩云贾倩范家僖胡勇科王杨
- 关键词:地下储气库干扰试井
- 冀东油田堡古2油藏建库机理探讨
- 冀东油田堡古2区块为块状强挥发性油藏,经历注水开发,油气水三相共存。与气藏建库不同,油藏建库存在气油(水)高速交互驱替过程,三相渗流机理、空间动用特征及扩容规律复杂,需深化周期注采储层特征、三相(油气水)互驱渗流机理、三...
- 何海燕孙彦春张扬商琳贾倩李聪辛春彦
- 关键词:挥发性油藏
- 断块型低渗透油藏非均质地应力场建模与应用——以南堡油田403X1断块为例被引量:1
- 2021年
- 低渗透油藏压裂开发中,压裂裂缝的延伸方向、缝高等受现今地应力控制,搞清现今地应力的展布规律即三向主应力方向及数值具有重要意义。南堡凹陷属于复杂断块、陆相小湖盆碎屑岩沉积的地质特点使油藏的岩石力学特性、应力场受到断层、岩性、区域应力场等多因素影响,地应力场描述异常困难。基于岩石力学室内实验,同时参考利用测井数据计算的岩石力学参数,开展地震多属性与力学参数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确定权重,采用确定性和随机建模方法构建三维非均质岩石力学场,实现断陷小湖盆复杂断块油藏三维非均质岩石力学场的构建。在三维非均质力学参数场的基础上,发挥Petrel软件与ANSYS软件在建模和有限元数值模拟上的优势,建立复杂三维地质模型、精细刻画断层并体现储层岩石的非均质性,实现复杂断块三维非均质应力场预测。基于三维非均质地应力场模型,采用全三维有限元法模拟人工裂缝,建立压裂裂缝三维模型,实现复杂断块油藏压后人工裂缝的有效表征。建立基质与人工裂缝耦合的双重介质模型,开展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明确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并针对不同类型剩余油制定不同的挖潜对策。结果表明:发挥Petrel软件与ANSYS软件的优势,精确刻画构造形态,包含断层展布及构造起伏,可实现强非均质砂岩储层的精细表征。
- 张扬吴海涛段彬贾倩王淼何海燕
- 关键词:复杂断块南堡凹陷
- 气顶砂岩油藏型储气库运行上限压力和库容量定量评价研究
- 2024年
- 提高运行上限压力是增加储气库工作气量最直接、最有效且综合效益最优的方案。通过在矿场井中原位实测得到的最小主应力,对冀东南堡油田1-29气顶砂岩油藏型储气库的运行上限压力和库容量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最小主应力准则,盖层发生拉张破坏对应的上限压力最低,即根据实测最小主应力确定南堡油田1-29储气库的运行上限压力为27.2 MPa。基于有效库容计算模型,综合考虑气层含水量、残余水和边缘孔隙以及油层的波及系数、气驱液效率和含油空间利用率等因素,将上限压力从原始地层压力22.5 MPa提升到27.2 MPa,储气库的有效库容从15.46×10^(8)m^(3)增加到18.14×10^(8)m^(3),库容量增加约17.3%,预期可显著提升储气库的经济效益。研究成果对其他地下储气库运行上限压力和库容量定量评价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胡彩云李聪杨智斌贾倩孙彦春李超锋孙军昌杨跃辉孙东生
- 关键词:地下储气库地应力库容
- 基于多轮次注采渗流实验分析的挥发性油藏储气库建库可行性评价被引量:5
- 2022年
- 油藏型储气库兼具提高原油采收率及储存天然气两大作用,目前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但油藏建库远比气藏建库复杂,国内外针对油藏型储气库渗流特征、相态变化特征、建库可行性等方面的研究较少,严重制约了油藏型储气库的发展。为此,以冀东油田某断块油藏为例,开展多周期注采相渗实验测试、长细管混相压力实验测试,结合油气相态实验与气驱油多周期注采实验,分析明确油藏型储气库建库可行性及建库过程中的渗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原油与天然气混相压力为36.2 MPa(高于设计上限压力35 MPa),注采过程中不能发生混相;②注入气溶解能够使原油黏度降低、体积膨胀,经5轮次注采后,天然气抽提能力变弱,原油黏度降低幅度减小,注气改善原油性质的能力略有下降;③经过5轮次油—气和水—气注采后,油和水仍保持较高的渗流能力,但气—油、气—水两相共渗区变窄,渗流能力减弱,气驱油和水效率有一定下降;④相比于水驱,经过5轮次注采后,可提高原油采收率20%,岩心内含气饱和度达到47%。结论认为,多周期注采后能够形成较大库容,且在此基础上能够大幅度提高采收率,该研究成果可为油藏型储气库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 刘伟王群一孙彦春高广亮何海燕贾倩向祖平雷函林刘哲知
- 关键词:水驱油藏相渗曲线
- 冀东油田堡古2油藏建库机理探讨
- 冀东油田堡古2区块为块状强挥发性油藏,经历注水开发,油气水三相共存。与气藏建库不同,油藏建库存在气油(水)高速交互驱替过程,三相渗流机理、空间动用特征及扩容规律复杂,需深化周期注采储层特征、三相(油气水)互驱渗流机理、三...
- 何海燕孙彦春张扬商琳贾倩李聪辛春彦
- 关键词:挥发性油藏
- 基于渗流-温度双场耦合的油藏型储气库数值模拟被引量:2
- 2023年
- 调峰保供是储气库的职能,建库指标的精确预测,事关新钻井数量和投资。复杂断块油藏改建储气库后,多周期高速注采过程均为油气水三相流动,油、气高压物性参数受温度影响极大,在进行复杂断块油藏型储气库数值模拟时,若忽略冷气注入温度场扰动和高速非达西附加压力损失,可能会导致储气库数值模拟指标预测精度降低。为提高指标预测精度,以复杂断块油藏型储气库为例,结合流体黏温及高速非达西实验,建立了渗流-温度双场耦合数学模型。基于有限体积法(FVM),在空间上采用两点通量近似方案(TPFA),在时间上采用后向(隐式)欧拉格式对模型进行离散求解。高精度拟合了衰竭开发阶段区块、单井物质平衡及压力,实例开展了储气库运行指标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冷气注入温度场扰动、高速非达西效应分别是累产油、气量误差的主控因素;井控温度范围随注气速度增加呈对数上升,油气相渗流能力大幅下降时水相渗流能力反而上升,使得采出液量增多、地层压力下降;高速非达西附加压降造成天然气注入后部分采不出,随着储气库多周期运行,天然气储量及压力逐渐增加。
- 何海燕刘先山耿少阳孙军昌孙彦春贾倩
- 关键词:数值模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