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中英 作品数:18 被引量:57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政治法律 经济管理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文化科学 更多>>
夏洛茨维尔骚乱:折射美国社会和政治困境的多棱镜 2017年 “把美国夺回来”“你们不会取代我们”,这是美国“白人至上主义”者为表达对白人主体地位渐丧的不满,在8月1l日开始的“团结右翼”集会抗议活动中喊出的口号。这场抗议发生在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起因是该市市议会响应当地部分族裔居民要求,决议拆除美国内战时期南方邦联军队总司令罗伯特·李将军的雕像。 刁大明 牛可 成晓河 成晓河 庞中英 赵明昊 安刚关键词:美国社会 政治困境 棱镜 骚乱 抗议活动 中国与世贸组织改革:积极参与制定全球经济新规则 被引量:5 2018年 目前,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战"仍在不断升级,通过谈判解决双方贸易冲突的前景不明。中美贸易冲突扩大到世界贸易组织(WTO),与WTO的未来息息相关。在贸易冲突的背景下,长期争论中的WTO改革再次凸显出来。作为全球秩序的坚定捍卫者,欧盟仍然在努力协调各方,特朗普政府在改革WTO上与欧盟合作,中国也重申了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立场,承诺与欧盟合作改革WTO。展望未来,中国与欧盟需尽快协调双方立场,争取提出共同改革方案。 庞中英关键词:欧盟 全球海洋治理:中国“海洋强国”的国家目标及其对未来世界和平的意义 被引量:8 2020年 中国已经雄心勃勃和历史性地确定了在21世纪成为"海洋强国"的国家目标。但是,如何在现存国际体系和平地实现这一目标?如何有效避免和遏阻未来的冲突和战争?从全球治理(全球海洋治理)和世界和平(全球海洋和平)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如何通过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而走向世界海洋和平的认识出发,中国已经是世界海洋和平的一个重要国家行动者,事实上已经在推进海洋领域新的国际协和。在"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下,中国提出的"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对于全球海洋治理和世界海洋和平具有充分的国际规则和国际规范的意义。 庞中英全球治理研究的未来:比较和反思 2021年 关于复杂性的全球治理研究,本文使用“多”字来描述和指出全球治理研究之学科的方向:第一,多“多”(multiplexity或者multi-polycentricity)。我们需要在本体论意义上认识世界的“多”。第二,认识到多“多”是第一步,接下来是“治理多‘多’”(governing the multiplexity or multi-polycentricity)。第三,是“多‘多’的治理”(multi-multplex governances)。“多”治,显示治理的复杂性。 庞中英关键词:全球治理 本体论意义 网络空间全球治理:议题与生态化机制 被引量:5 2019年 网络空间治理既包含技术性意义上以"物"为对象的治理,还包含社会文化意义上以"人及其行为"为对象的治理,因而本文将网络空间视为一个因行为体的互动而构成的有机生态系统,并强调这个系统中不同治理议题、治理主体及治理手段之间的差异和复杂互动联结关系,提出了网络空间生态化治理的原则和路径。网络空间治理主要包括七大核心议题,根据特性可将它们分为私域主权型、公域型、公私兼具型三种类型。针对三种类型的议题,提出法规路径、技术和市场路径、自组织路径三种治理模式,以期根据网络空间治理的议题来划分政府、私营部门与公民社会的职责。以务实原则为基础,网络空间的生态化治理强调治理主体和手段的多元化,以及治理主体、手段与具体议题之间的适应和匹配,最终形成多层次的动态互动生态体系,实现网络空间的差异化治理,而不是追求统一普遍的治理模式。 那朝英 庞中英关键词:网络空间 以全球视野构建21世纪的东亚经济伙伴关系 被引量:1 2020年 2019年12月24日,中国在成都成功举办了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成都会议表明,中日韩三方经济合作重新获得强劲发展动力,正在展现出新的合作机遇。一、中日韩三方经济合作的新机遇中国外交部在此次会议结束后发布的《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简称《展望》)文件中指出:"我们一致认为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具有重要作用,将致力于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强化现有国际规则,确保公平竞争以培育良好营商环境。 庞中英关键词:多边贸易体制 中日韩 多边主义 经济伙伴关系 动荡中的全球治理体系: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5 2019年 冷战结束后,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行动者或利益攸关方呈现多样化态势,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复合。然而,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现有全球治理体系近年来却面临日趋严重的挑战甚至危机。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些国家,如美英,正在退出一些全球治理机构或对全球治理有重大影响的地区性组织;全球性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并未得到根本改善;竞争影响了世界大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合作,导致全球治理体系愈加复杂。挑战同时也是机会。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加大了对国际公共产品的贡献。展望未来,世界各大国在全球治理问题上的协调合作及其成效将决定21世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庞中英关键词:全球治理 “去全球化”是长期趋势还是暂时现象——全球化悖论剖析 被引量:2 2018年 我们不仅需要严肃地看待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而且需要思考如何治理去全球化。去全球化与全球化一样,都是高度复杂的,是复杂性科学的研究对象。与理解全球化一样,理解去全球化,也并非易事。我们需要组织力量开展对去全球化的科学研究。 庞中英关键词:悖论 国际体制的成败——Susan Strange的最后论文、欧洲协奏和21世纪的全球协奏 2022年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制在欧洲建立以来,370多年过去了。在这一超长历史时期,国际体制经历了太多的成功和失败。19世纪的欧洲协奏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国际体制。许多研究证明大国协奏是如何维持世界和平和缔造世界繁荣的。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在过去76年中成败并存。国际政治经济学之母斯特兰奇(Susan Strange)在其"最后的论文"中认为,20世纪的威斯特伐利亚体制是失败的,因为该体制在应对金融危机、生态环境问题和经济社会不平等等全球挑战上是失败的。在21世纪的今天,为了全球和平和全球繁荣,全球人民已经到了构建全球协奏、确保国际体制成功的迫切时刻。 庞中英 马偲雨新冠肺炎疫情与二十国集团的危机应对 被引量:2 2020年 1999年建立二十国集团(G20)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防控未来发生类似“亚洲金融危机”等国际性危机。2008—2010年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G20举行了4次领导人紧急峰会,其作用发展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首要论坛”,并从“危机应对机制”逐渐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随着多边主义遭遇逆潮,G20也受到了冲击,特别是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美国与其他G20成员之间的分歧公开化,不仅导致美国在G20中的作用大不如前,而且制约了G20发挥应有作用。2020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G20再次启动“危机应对机制”,包括中国在内的G20成员支持充分发挥G20作用以应对当前危机。“后疫情时代”,G20改革应牢记“危机应对”的最初使命,并将“危机应对”作为“长效治理”目标的核心内容。 庞中英 卜永光关键词:G20 全球治理 多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