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瑜
-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转化二维平片与头颅侧位片测量磨牙后间隙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对比研究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转化的头颅侧位片(CCB)与传统头颅侧位片(Ceph)对磨牙后间隙相关标志点的定点准确性,并比较两种侧位片所测得磨牙后间隙是否有差异。方法对25例需要正畸的错畸形患者(男性1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21.5岁)进行CBCT扫描,并拍摄Ceph。按统一标准将CBCT数据转化成左右两半头颅侧位片。选择测量磨牙后间隙的常用标志点,由同一名操作者分别对CCB与Ceph中磨牙后间隙相关标志进行3次定点并测量,对CCB与Ceph上的定点误差、3次测量的误差及磨牙后间隙长度与高度值采用方差分析、组内相关系数及配对t检验。结果3次CCB与Ceph测量磨牙后间隙结果符合正态分布,操作者3次测量值重复性好,在CCB上定点的精度明显优于Ceph。结论CCB定点的精度普遍要优于Ceph,尤其是磨牙根尖点在CCB上的定点更精确。对磨牙后间隙测量精确性也更高。
- 杨彤彤刘莉萍王之瑜
- 关键词:头颅侧位片
- 正畸关闭萎缩性牙槽骨间隙前后牙槽骨形态的口腔锥形束CT评价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应用口腔锥形束CT(CBCT)评价正畸关闭萎缩性牙槽骨间隙前后缺牙区牙槽骨形态的变化。方法选取5例需要关闭下颌第一磨牙区萎缩性牙槽骨间隙的患者,在关闭间隙前后进行CBCT检查,分析正畸牙移入萎缩性牙槽骨区域后牙槽骨高度和厚度的变化。结果正畸牙齿移入萎缩性牙槽骨区域后,近远中牙槽骨高度和厚度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CBCT可用于评价正畸关闭下颌萎缩性牙槽骨间隙过程中牙槽骨形态的改变,自行设计的定点方式有可行性,治疗前后缺牙区牙槽骨高度和厚度均增加。
- 杨彤彤王之瑜李静
- 关键词:牙槽骨质丢失牙间隙
- Angle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舌体腭部形态及位置相关性研究
- 2019年
- 舌体与腭部都是口颌系统重要的组织结构,对上气道的通气情况以及颜面部美观有重要影响[1]。通常舌体位于腭部空间内,形态与之相协调,AngleⅡ类1分类患者由于下颌后缩,舌体及腭部形态位置可能发生适应性改变。目前对于AngleⅡ类1分类患者舌体及腭部形态的各研究结论不一,且二者间相关关系并不明确。本研究主要通过与AngleⅠ类患者相对比,研究AngleⅡ类1分类患者舌体及腭部形态位置特点,探讨二者之间相关性,分析此类错形成机制,以期为其预防与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 杨彤彤王之瑜刘莉萍
- 关键词:下颌后缩口颌系统腭部上气道舌体
- 三维评价正畸牙齿移入萎缩性缺牙间隙后牙槽骨形态变化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三维重叠的方法评价正畸牙移入萎缩性缺牙间隙后牙槽骨的形态变化。方法选取10例需要正畸关闭萎缩性缺牙间隙的患者,在治疗前后使用同一台CBCT设备扫描,将治疗前后的CBCT图像进行三维影像重叠,测量矫治前后该处牙槽骨高度及宽度。结果正畸牙齿移入萎缩性缺牙间隙后,牙根被完全包围在牙槽骨内,未发生骨开窗、骨开裂等不良反应;该处牙槽骨高度与宽度均有增加。结论应用CBCT三维重叠方法评价正畸关闭萎缩性缺牙间隙过程中牙槽骨形态的改变具有可行性,治疗后缺牙区牙槽骨形态随着牙齿的移动发生有利于正畸的改变。
- 杨彤彤王之瑜张金云刘莉萍
- 关键词:牙槽骨质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