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翠华
- 作品数:36 被引量:129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荔枝钾氮肥滴施比例及施肥方式对土壤pH和盐分的影响被引量:5
- 2021年
- 灌溉施肥引起的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问题是限制其可持续应用的重要因素。2013~2018年在海南省澄迈县进行了荔枝滴灌施肥试验,探讨在磷肥土施条件下以不同比例滴施钾氮肥(K_(2)O/N=0.6、0.8、1.0和1.2)及在K_(2)O/N=1.0条件下以不同方式施肥(磷肥土施而钾氮肥滴施、全部肥料滴施及全部肥料土施)对砖红壤荔枝园0~30和30~50 cm土层土壤pH和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5年以不同比例滴施钾氮肥,土壤pH、盐分及盐分阳离子(K^(+)、Ca^(2+)和Mg^(2+))和阴离子(Cl^(-)、NO_(3)^(-)、SO_(4)^(2-)和HCO_(3)^(-))含量变化与钾氮肥比例之间均缺乏密切关系。然而,在试验结束时,偏施氮肥(钾氮肥滴施比例为0.6)由于促进Ca^(2+)在两个土层的淋失而降低土壤pH,而合理滴施钾氮肥(钾氮肥比例为1.0)则稍提高土壤pH,对盐分及盐分阴阳离子含量影响则未达显著水平。全部肥料土施比全部肥料滴施有利于盐分阳离子的保存,对盐分阴离子的影响则不大,从而也有利于维持土壤pH。在荔枝滴灌施肥中,可将钾氮肥以1∶1的比例滴施且将磷肥土施,即使在降雨丰沛的荔枝产区长期应用,也可避免土壤酸化及次生盐渍化。
- 白翠华周昌敏王祥和罗东林朱陆伟姚丽贤
- 关键词:荔枝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
- 华南荔枝和龙眼叶片营养状况诊断及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利用荔枝和龙眼叶片营养诊断指标,对华南主产区22个荔枝园及8个龙眼园在2016—2019年不同生育期的叶片大中微量元素营养状况进行了研究和诊断。结果表明,荔枝龙眼叶片养分含量在不同年份的同一生育期间、同一年份的不同生育期间及同一年份同一生育期不同树之间的差异均很大。其中,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大于中量元素的,而后者又大于大量元素的。荔枝龙眼叶片各种养分的含量属于适宜等级的基本均不足一半,叶片营养缺乏和过量的情况普遍存在。荔枝叶片N含量主要表现为不足,P、K往往过量,而中微量元素含量低于及高于适宜水平的比例接近。龙眼叶片N含量普遍过量,P、Ca、Mg主要表现为不足,叶片Mn、Cu、Zn、B则普遍缺乏。在荔枝龙眼进行叶片营养诊断,及时调整施肥方案,平衡树体营养,不但必要,而且是获得荔枝龙眼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技术手段。
- 姚丽贤周昌敏白翠华罗东林朱永聪王伟
- 关键词:荔枝龙眼叶片营养诊断营养特性
- 华南龙眼叶片营养诊断指标的建立被引量:10
- 2021年
- 比较4种叶片营养诊断方法在龙眼上应用的优缺点,确定适用于龙眼的营养诊断方法并建立诊断指标,为华南龙眼叶片营养诊断和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17—2019年在华南主产区分别采集2次末次梢老熟期和果实膨大期龙眼叶片样本,测定大、中、微量元素含量,记录果实产量,建立产量与叶片养分含量关系函数;利用4种叶片营养诊断方法[临界值法(CVA)、充足范围法(SRA)、诊断施肥综合法(M-DRIS)、组分营养诊断法(CND)],分别对2年4个时期叶片营养状况进行诊断。结果表明,龙眼年际产量变异大,不同年份同一生育期及同年不同生育期叶片多数养分含量差异显著,但2年高产群体叶片养分含量较为接近。根据产量与叶片养分含量关系模型,CVA仅获得少数养分的诊断指标,M-DRIS和CND只能定性列出养分需求顺序,而且诊断准确性与诊断时期、养分丰缺程度有关且年际差异很大,SRA可获得所有养分诊断指标,而且2年指标接近。故SRA可用于龙眼叶片营养诊断,并用该法建立末次梢老熟期和果实膨大期龙眼叶片养分诊断指标体系。用该法获得龙眼末次梢老熟期叶片养分适宜水平为N 22.6~24.3 g/kg、P 1.56~1.86 g/kg、K 10.2~11.3 g/kg、Ca 5.7~7.1 g/kg、Mg 1.07~1.25 g/kg、S 1.39~1.52 g/kg、Fe 34.2~41.3 mg/kg、Mn 30.8~51.3 mg/kg、Cu 6.3~7.6 mg/kg、Zn 18.2~21.9 mg/kg、B 17.1~24.0 mg/kg;果实膨大期叶片养分适宜范围为N 20.8~21.7 g/kg、P 1.29~1.44 g/kg、K 8.0~9.5 g/kg、Ca 15.6~19.1 g/kg、Mg 1.29~17.20 g/kg、S 1.56~1.73 g/kg、Fe 52.8~67.5 mg/kg、Mn 43.9~73.9 mg/kg、Cu 5.1~5.9 mg/kg、Zn 32.2~38.3 mg/kg、B 24.3~28.1 mg/kg。
- 朱永聪王伟周昌敏白翠华姚丽贤
- 关键词:龙眼叶片营养诊断
- 融合高校公选课《矿物资源与宝石鉴赏》于土壤学类专业课程的探索——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
- 2021年
- 土壤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加强土壤学科类课程建设对于完善农业类院校涉农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华南农业大学开设的全校公选课《矿物资源与宝石鉴赏》为例,探讨如何将更受学生欢迎的矿物和宝石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融合于土壤学类课程中,为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土壤学类课程的兴趣以及革新学习方式提供了新的角度。
- 李博胡家帅白翠华卢瑛
- 关键词:土壤学教学改革教学设计
- 一种双层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衍生石墨碳包裹纳米铁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衍生石墨碳包裹纳米铁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的Fe<Sub>in</Sub>/Zn‑MOF热解制备的石墨碳包裹纳米铁材料为磁性纳米材料,先采用溶剂热法合成Fe‑MOF,经干燥活化后加入Z...
- 白翠华胡娴姚丽贤陈宸彤任剑豪
- 高校公选课“矿物资源与宝石鉴赏”的教学探索被引量:1
- 2020年
- 公选课作为高校推行通识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了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对公选课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基于公选课“矿物资源与宝石鉴赏”教学实践,探讨并反思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评价的得与失,为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白翠华姚丽贤李博
- 关键词:通识教育公选课教学质量
- 施用土壤pH改良剂对弱碱性荔枝园土壤性质及荔枝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土壤pH改良剂在弱碱性荔枝园土壤的施用效果,为该类荔枝园土壤pH的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四川省泸州市弱碱性荔枝园土壤(pH 7.53±0.10),分别添加硫磺(2 g/kg)、硫酸铝(4 g/kg)和硫铁矿(4 g/kg),以不加改良剂为对照,同时进行土壤培养试验和荔枝盆栽试验,比较不同改良剂对土壤性质及荔枝生长的影响。【结果】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硫磺能显著降低土壤pH、土壤脲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下同),显著提高土壤磷、钙、镁、铁、锰和铜等多种元素有效性,且作用持久;施用硫酸铝和硫铁矿降低土壤pH作用不显著(P>0.05,下同)且时效短,对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则与养分和酶的种类有关。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施用改良剂对移栽230 d后的荔枝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指数均无显著影响,但在移栽300 d后,对照及施用硫酸铝和硫铁矿处理的大部分荔枝植株已逐渐枯死;施用硫磺虽然较对照显著促进荔枝生长,但与移栽时相比,收获时其生物量增量仅为9.55±5.08 g/株,长势仍显著弱于酸性土壤中的荔枝长势。【结论】在弱碱性荔枝园土壤即使施用大量酸性改良剂,其促进荔枝生长的效果也不理想。建议在弱碱性土壤上谨慎规模种植荔枝。
- 邱全敏罗东林罗乐洋周昌敏白翠华姚丽贤
- 关键词:荔枝土壤性质土壤酶
- 基于项目驱动的《资源环境分析》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 2021年
-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需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现代新兴农业的特色型、创新型和复合型农业人才。为契合这一培养目标,针对《资源环境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冗余、分析方法陈旧、缺少合适教材等问题,开展了"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改革。精简重构课程内容,整合为土壤肥力调研、植物矿质养分与品质分析、肥料检测和环境污染物监测等项目;重视思政教育,采用活页式教案;经典方法与前沿技术相结合并融合多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从而提高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
- 白翠华张新明赵兰凤刘小锋李博姚丽贤
- 关键词:教学改革
- 华南荔枝园土壤pH状况及荔枝生长适宜的土壤pH被引量:8
- 2020年
- 针对我国土壤酸化普遍、华南土壤酸性较强的问题,研究华南荔枝园土壤p H状况,并进一步探讨荔枝生长最适pH,为荔枝园土壤p H改良的程度和范围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采集华南荔枝主产区458个荔枝园土壤样本,研究比较主产区土壤p H状况。另外,采集华南典型荔枝园赤红壤(pH 4.20),以不添加改良剂为对照,添加硫磺(0.5 g·kg^(-1))和不同用量石灰(0.5、1、2、4 g·kg^(-1))调节土壤p H,形成6个土壤pH处理,进行120 d土壤培养和300 d荔枝盆栽试验,研究土壤pH对土壤性质及荔枝生长的影响。华南荔枝园土壤pH在3.85~7.82之间,平均为4.64,整体为酸性,其中以广西荔枝园土壤总体酸性最强。强酸性、酸性、弱酸性、中性和弱碱性荔枝园分别占45.7%、48.0%、5.0%、1.1%和0.2%。培养试验表明,土壤p H在3.84~8.03范围内,碱解氮、速效钾、有效镁含量及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p H呈显著负相关,有效磷、钙和铜与p H为显著正相关,有效锌、铁和锰与p H关系不密切。盆栽试验显示,施用1 g·kg^(-1)石灰处理荔枝叶片光合作用强,不同时期叶片数、叶面积、茎粗均不同程度高于其他处理,收获时生物量增量及增幅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初步认为荔枝生长适宜的土壤pH为5.03。如土壤p H≤4.64或≥6.46,荔枝生长显著变差。如以pH为5.03作为最适宜的土壤pH来初步衡量,则华南有62.0%的荔枝园土壤pH可能显著抑制荔枝生长,pH需提高平均0.68个单位。这表明华南荔枝园土壤pH改良任务十分迫切。
- 邱全敏王伟吴雪华周昌敏白翠华姚丽贤
- 关键词:荔枝土壤PH土壤养分土壤酶
- 荔枝在不同温度和氮素形态下的氮、磷吸收动力学特征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温度直接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而植物对氮素形态具有偏好性。研究不同温度和氮形态营养条件下荔枝根系吸收氮和磷能力的差异,为荔枝不同季节 (物候期) 合理施用氮、磷肥提供依据。【方法】以‘黑叶’荔枝实生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进行了试验。设置6 个生长温度 (10℃、15℃、20℃、25℃、30℃ 和35℃) 和3 种氮形态营养液 (硝态氮、1/2 硝态氮 + 1/2 铵态氮和铵态氮,分别表示为NN、1/2NN +1/2AN 和AN),共18 个处理。将饥饿48 h 的荔枝苗置于营养液中,于处理0、1、2、3、4、6、8、10 和12h 后采集营养液样本,测定其中氮、磷含量。计算荔枝吸收氮、磷养分离子的动力学参数变化,并比较根系吸收氮、磷养分能力的差异。【结果】温度和氮形态对荔枝吸收氮和磷养分均有显著影响 (P < 0.01)。随温度升高,NN 和1/2NN + 1/2AN 处理下荔枝对总氮的最大吸收速率 (Imax) 呈现“下降–升高”的交替变化,但AN 处理下的Imax 受影响较小。15℃ 和30℃ 时AN 处理荔枝对总氮的Imax 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氮形态营养处理,其他温度下则以1/2NN + 1/2AN 处理最高;单一氮形态营养下,荔枝对氮素的亲和力 (Am) 和离子补偿点 (Cmin) 随着温度升高而发生波动;同时供应两种氮素形态时,Am 随温度升高(10℃~30℃) 而增加,而Cmin 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氮形态对荔枝吸收总氮的Imax 的影响与温度有关,但不同温度下均以NN 处理的Imax 最低、Am 最高及Cmin 最低。在1/2NN + 1/2AN 处理中,荔枝吸收NH4+的Imax 显著高于NN 处理,但NN 处理的Am 更高且Cmin 更低。氮素供应形态对荔枝吸收H2PO4–的影响也与温度有关,在15℃ 和25℃ 时荔枝吸H2PO4–的Imax 表现为1/2NN + 1/2AN >AN > NN,其他温度下的氮形态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别。除15℃ 时NN 处理荔枝对H2PO4–的Am、Cmin 分别显著低于、高于�
- 朱陆伟周昌敏白翠华区宇程姚丽贤
- 关键词:荔枝铵态氮磷酸根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