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鉴

作品数:11 被引量:137H指数:6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4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城市
  • 2篇东北三省
  • 2篇多尺度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协调发展
  • 1篇地级
  • 1篇地级以上城市
  • 1篇地理
  • 1篇地理思维
  • 1篇地理学视角
  • 1篇地理学研究
  • 1篇沿边
  • 1篇沿边口岸
  • 1篇中国式现代化
  • 1篇人口老龄化
  • 1篇人类命运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系统
  • 1篇生态
  • 1篇时空分异

机构

  • 11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福建省同安第...

作者

  • 11篇刘鉴
  • 10篇杨青山
  • 2篇张郁
  • 2篇刘杰
  • 1篇沈方
  • 1篇冯婧

传媒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地理科学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人文地理
  • 1篇经济地理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融合地理思维的中国发展中大国地位内涵及分析框架被引量:1
2023年
明确中国发展中大国地位是党和国家外交事业发展的重要逻辑基础。中国还是发展中大国吗?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屡屡提出质疑并在外交谈判中向中国发难。为回击西方质疑,国内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学等相关学科学者主要从发展要素的国别比较等方面论证了中国发展中大国的属性和地位,目前缺乏融合地理学的综合性、地域性和时空及尺度思维的研究。论文通过梳理国家发展地位与中国发展中大国地位的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国家发展地位可理解为一个国家在全球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国家发展水平和国家影响力作为国家发展地位的2个判定维度,分别反映了国家发展地位不同的身份特征,而一个国家在全球发展格局、“核心—边缘”结构、等级层次结构、网络拓扑结构、国家影响力格局中所展现的特征均为其发展地位的外在表现,且具有尺度差异的特征。基于此理解,论文从时间、空间和尺度3个维度对国家发展地位的概念内涵进行了解读。最后,结合“格局—过程—机理—决策”的地理学经典研究范式,尝试提出了融合地理思维的中国发展中大国地位研究的分析框架,并针对国家发展类型划分、融合地理思维的中国发展中大国地位的研究主线等核心问题展开讨论。研究可丰富和完善国家发展理论、世界体系理论、区域(世界)地理理论,也可为中国发展中大国地位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刘鉴刘鉴谷国锋
关键词:地理思维
满洲里口岸—城市关系演变的多尺度因素影响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沿边口岸是"一带一路"倡议中各主权国家之间经济合作的关键节点。本文以中俄边界往来最密切的口岸城市满洲里为例,首先,通过构建改进动态集中指数(MDCI),将满洲里口岸-城市关系划分为低水平平衡发展阶段(1979-1987年)、口岸发展稍快于城市发展阶段(1988-1997年)、口岸发展大幅快于城市发展阶段(1998-2005年)、城市发展稍快于口岸发展阶段(2006-2015年)和口岸与城市关系新突变点(2016-2017年)。其次,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了国家、区域、地方和个体4个尺度对满洲里口岸-城市关系影响的程度,研究表明:在全时段上,表现为国家尺度>个体尺度>地方尺度>区域尺度的关系;低水平平衡发展阶段,表现为国家尺度影响较大,区域尺度、地方尺度和个体尺度影响较小;口岸发展稍快于城市发展阶段,以国家尺度影响为主,其中,俄罗斯影响稍大于中国,其他尺度影响均较小;口岸发展大幅快于城市发展阶段,国家、区域及个体尺度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且作用大小相对均衡;城市发展稍快于口岸发展阶段,国家尺度、区域尺度、地方尺度作用较明显,个体尺度影响弱化,其中,区域尺度影响最大,之后表现为国家尺度(俄罗斯)>地方尺度>国家尺度(中国)>个体尺度的关系。口岸与城市关系新突变点,个体尺度与国家尺度影响较大,区域尺度与地方尺度影响较小。最后,综合运用VAR模型、深度访谈等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从国家、区域、地方及个体尺度因素对口岸-城市关系演变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全时段和分阶段的分析。本研究可为满洲里促进口岸-城市关系的良性发展提供多尺度视角的新思路,也可为中国广大边境地区探讨口岸-城市关系的发展提供借鉴。
杨青山杨青山张郁刘鉴
关键词:沿边口岸多尺度影响因素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五化”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0
2017年
加快推进绿色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协同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中国34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五化"协调发展水平及其效率测度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模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测度分析了2008和2013年各行政单元"五化"协调水平、发展效率、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五化"发展综合度、耦合度及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且区域差异逐渐缩小,但环渤海、长三角及珠三角等东部地区发展水平仍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2)"五化"协调发展空间分异呈"集群化"、"等级化"及"梯度化"特征,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发展格局。(3)"五化"协调发展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较低且区域差异显著,纯技术效率较高且区域差异较小;"五化"协调发展效率呈"等级化"及"阶梯化"特征,效率值的高低与城市行政级别等级格局基本一致,且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依次降低。(4)"五化"协调规模效率较低是导致综合效率低的关键原因;"五化"协调度空间格局的形成是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江孝君杨青山刘鉴
关键词:影响因素
1800—1945年长春市街道命名的文化政治阐释——基于葛兰西霸权理论的视角被引量:4
2019年
20世纪80年代,西方文化地理学界对传统地名学进行了批判转向,地方命名中的文化政治过程成为研究核心。本文以2017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春市为例,在批判地名学的背景下,借鉴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对1800—1945年间长春街道命名过程进行文化政治分析。研究发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长春街道命名成为不同政权控制下各种力量争夺的战场,形成清政府控制的长春地方力量、俄国殖民者力量和日本殖民者力量分区控制下的街道名称,争夺加深了城市内部分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长春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殖民者为隐藏其妄图永久占领东北并实现霸权统治的野心,在其划定规划的“实在国都事业区域”进行中式命名,却隐喻了明显的归顺色彩。
冯婧冯婧刘鉴杨青山
关键词:街道名称霸权文化政治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产出的空间集聚及其溢出效应被引量:34
2018年
基于2005~2014年空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创新产出的空间集聚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产出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空间集聚特征明显,总体上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以南京、杭州、宁波、合肥等城市为重要创新节点,由沿海向内陆发散的空间集聚格局。(2)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产出在地理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邻近城市创新产出的提高,将促进本城市创新能力的增强。(3)空间效应对城市群城市创新产出的作用显著,忽视空间要素对城市群创新产出的影响,将使估计结果产生偏差。(4)各创新要素对城市群城市创新产出的影响存在差异,人力资本、资金投入水平和创新平台不仅能提高本城市和邻近城市的创新水平,而且对城市群的创新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交流学习能力对本城市创新产出的正向作用显著,对邻近城市具有明显的负向溢出效应,而对城市群创新产出的作用并不显著;政府支持力度对本城市创新产出具有促进作用,对邻近城市创新产出作用不显著,对城市群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较弱。最后提出了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刘鉴刘鉴江孝君杨青山
关键词:空间计量模型长三角城市群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我国世界经济地理理论与实践发展
2023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为我国世界经济地理理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引。文章梳理了世界经济地理理论的发展历程,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解决当今复杂的世界经济地理问题的重要作用。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提出了世界经济地理理论创新发展的初步认识:世界经济地理是个一体化的结构概念,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环境变化、全球地缘政治结构变化需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从全球整体、国家之间关系、国家自身发展、非国家关系以及不同尺度主体的相互作用角度来认知;世界经济地理是个历时性的演化过程,世界经济地理研究应有明确的研究单元,世界经济地理研究离不开中国。初步构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世界经济地理的理论体系,该体系是以全球一体化理论、地域分异与地域联系理论、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基础理论,从历史视角、地区视角、国家视角和非国家视角出发,来研究不同尺度层级结构的世界经济地理问题。最后,文章以新的理论体系架构为支撑,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世界经济地理学的重点研究内容。
杨青山杨青山
关键词:世界经济地理中国式现代化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东北三省县级尺度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演变及类型划分被引量:15
2020年
人口老龄化正成为制约东北振兴发展的突出问题。综合运用静态指标(老龄化系数、老少比)、动态指标(年龄结构变化、老年人口与非老年人口数量变化、老年人口增速)、空间自相关等测度指标和方法,分析了2000-2010年东北三省县级尺度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并对人口老龄化类型进行了划分。主要结论如下:①从静态指标来看,10 a间无论是老龄化系数还是老少比,均表现出全面升级态势,区域差异更加突出,空间分布由"均质"向"极化"转变。辽中南城市群、资源型城市市辖区和部分边境市县成为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集中分布区。②动态指标来看,10 a间四大城市的市辖区、大城市周边市县、资源型城市市辖区、边境市县等区域,在年龄结构变化、老年与非老年人口数量变化、老年人口增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③综合运用静态和动态指标将东北三省划分为5种老龄化类型:稀释老化型、残留老化型、就地老化型、潜在老化型和未老化型。对每种类型的老龄化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对典型区域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刘鉴刘鉴张郁杨青山江孝君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东北三省
中国发展中大国地位演变的地理学研究
科学探讨中国在全球国家体系中发展地位的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对于新时期谋划中国在世界的角色定位和优化国家对外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地理学视角出发,以全球192个国家或地区为样本,首先对世界国家发展类型进行新的划分,在证实...
刘鉴
关键词:地理学视角
长江经济带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发展时空分异及驱动机制被引量:33
2019年
推动生态—经济—社会(EES)系统协调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核心需求,通过构建EES系统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发展、ESDA和面板数据模型,测度分析了2000~2016年长江经济带地级以上行政单元EES系统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EES系统协调发展呈上升趋势且区域差异逐渐缩小,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中度失调型占据发展类型主体,空间上形成"东北高、西南低"的发展格局,高协调区位于长三角及中西部省会等核心城市;(2)EES系统协调发展呈"等级化"特征,协调度由高到低呈"金字塔"型分布,呈"集群化"特征,城市群内城市协调度整体较高;协调度区域差异特征显著,下游优于中上游,沿江城市优于非沿江城市;(3)EES系统协调发展呈现较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热点区域H-H型集中,冷点区域L-L型较多,局域关联与冷热点空间格局总体表现出沿海优于内陆、下游优于中上游的分异特征;(4)EES系统协调发展时空格局是EES子系统发展、自然区位、战略与政策、空间邻近效应等因素综合驱动形成的结果。
江孝君杨青山杨青山王小艳刘鉴
关键词:时空分异长江经济带
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的论证——基于190个经济体多维发展水平分类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科学判断一个国家在全球体系中的地位是制定外交政策的基础。目前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遭到了西方国家的质疑,国内学者从国别比较等视角出发论证了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但缺乏从全球尺度分类视角的回应。论文基于多面体法、洛伦兹曲线分类法等方法,从经济、社会、环境、治理等方面构建经济体的多维发展水平分类指标体系和测度模型,将全球190个经济体划分成发达经济体Ⅰ~Ⅲ型、发展中经济体Ⅰ~Ⅴ型和过渡型经济体共9种类型,并探讨了不同类型经济体的发展水平特征、中国在全球经济体分类体系中的地位等问题。研究发现:(1)不同类型经济体在经济、社会、环境、治理等分维度发展水平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性。(2)发达经济体各维度发展水平排名普遍较高,总体呈现“并驾齐驱”特征;过渡型经济体在很多维度的发展指标与发达经济体Ⅲ型接近,多数经济体处于逐渐向发达经济体过渡的发展阶段;发展中经济体在分维度发展水平方面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差异。(3)中国属于发展中经济体Ⅰ型类别,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在第64位,在139个发展中经济体中排在第13位。(4)中国在全球经济体多维发展水平排序、各维度发展水平差异等方面具备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特征。该研究洛伦兹曲线分类法等方法的应用可丰富区域发展分类理论,相关结论可为回击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的质疑提供借鉴。
刘鉴刘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