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思涵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社会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城际
  • 3篇城市
  • 3篇城市群
  • 2篇手机
  • 2篇迁徙
  • 2篇城市群发展
  • 1篇等效
  • 1篇信息熵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效能
  • 1篇线网
  • 1篇流动性
  • 1篇决策支持
  • 1篇决策支持模型
  • 1篇基于手机
  • 1篇监测方法
  • 1篇建设用地
  • 1篇交通线
  • 1篇轨道交通
  • 1篇轨道交通线网

机构

  • 6篇同济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6篇刘思涵
  • 3篇钮心毅
  • 1篇扈龑喆
  • 1篇李乐

传媒

  • 1篇华中建筑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地理信息世界
  • 1篇西部人居环境...

年份

  • 5篇2021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应用手机信令数据的建设用地活动强度监测方法被引量:2
2021年
针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的需求,从人的活动出发提出了一种监测建设用地上活动强度、识别低活动强度建设用地的方法及其实现技术途径。以杭州、武汉、西安、南宁4个城市为研究案例,应用手机信令数据测度城市活动强度。首先,从手机信令数据获取全目的出行OD点位置,以到达点位置密度识别出市域内人的活动强度,进而使用TIN/HT方法界定城市活动地域范围。随后,以建设用地上城市活动地域范围面积占比作为监测指标,反映城市活动与建设用地之间的匹配性。最后,以街道(乡镇)为空间单元,综合匹配性指标的数值和位序,识别出低活动强度建设用地。杭州、武汉、西安、南宁4个城市的应用案例表明,本方法能有效监测、识别出低活动强度建设用地。其中低活动强度产业园区、低活动强度城市新区必须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中加以关注。本方法使用大数据监测活动强度,基于活动强度评估建设用地,从“人—地关系”角度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钮心毅李晓晗刘思涵
关键词:建设用地
城际人员流动视角下的城市群发展类型研究
依托移动互联网定位大数据,在"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化提升"、"发展壮大"、"培育发展"三类城市群发展类型的背景下,通过计算城际人员流动视角下城市群的中心特征和城市群内、外的流动特征,分析三类城市群的现实发展状况和其异同,...
刘思涵
关键词:城市群
文献传递
城际人员流动视角下的城市群发展类型研究
依托移动互联网定位大数据,在"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化提升"、"发展壮大"、"培育发展"三类城市群发展类型的背景下,通过计算城际人员流动视角下城市群的中心特征和城市群内、外的流动特征,分析三类城市群的现实发展状况和其异同,...
刘思涵
关键词:城市群
功能复合视角下的城市综合体生态效能优化策略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在高密度人居环境下,城市综合体将会对城市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其生态效能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基于功能复合的视角,对城市综合体不同功能间环境需求度的差异进行分析,并从综合体裙房空间与高层空间两个层面展开生态优化策略的研究,以期发挥对设计的指导作用。
扈龑喆刘思涵李乐
关键词:被动式设计生态效能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时序决策支持模型被引量:3
2021年
针对传统方法缺少对乘客的实际活动轨迹和出行需求进行量化的难点,研究基于乘客实际站外全程轨迹,提出了通过测度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服务的供需失衡程度来评价线网建设时序的决策支持模型。模型以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出的乘客进站前地面停留地作为站点的实际服务范围,以等效路阻模型测算站点的理论服务范围,并将二者的差异作为供需不匹配的区域。建立总溢出距离和信息熵两个指标评价体系,用以评价建设时序。通过杭州市2号线西段建成前后的手机信令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检验表明,模型能较好度量供需不匹配程度,评估建设需求的迫切性,能支持杭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时序预测。本研究采用了集成大数据与传统交通模型框架,提出了具有预测性和实证性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时序决策支持模型。
刘思涵林诗佳张竹君钮心毅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熵
大规模城际人员流动的负向效应与城市群的安全被引量:5
2021年
依托移动互联网定位大数据,测度中国城际出行人员的流动特征,探讨大规模城际人员流动的"负向效应"。基于春运与平日两个时段百度迁徙数据,运用流动规模、广度两项流动性指标,使用局部空间自相关测度全国城际人员流动空间特征;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用线性回归模型测算城际人员流动给不同类型城市、城市群带来负向效应的差异。结果发现: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是流动性最强城市的高值聚集区,城市群、超大城市的超强流动性伴随着更大的负向效应风险。表现为:第一,以超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受到城际人员流动负向效应冲击时,会产生更大的负向影响;第二,该类城市群会通过城际人员流动极大地扩散负向效应。提出城市群安全应首要保证流动性的安全,城市群安全应体现在城际流动网络的韧性上。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动城市群发展战略需要从国土空间安全的视角审视城市群流动性与城市群的安全。
钮心毅岳雨峰刘思涵
关键词:城市群流动性大数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