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巧利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自身免疫
  • 2篇自身免疫性
  • 2篇免疫性
  • 2篇肝病
  • 2篇肝炎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性
  • 1篇胆汁性肝硬化
  • 1篇血症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血症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胆汁性
  • 1篇原发性胆汁性...
  • 1篇脂肪
  • 1篇脂肪变
  • 1篇脂肪性
  • 1篇脂肪性肝病
  • 1篇乳糜泻

机构

  • 3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3篇徐芸
  • 3篇李巧利
  • 1篇华静

传媒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Fibrotouch受控衰减参数评价肝细胞脂肪变的相关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肝脏的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s,CAP)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12/2016-12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肝穿病理确诊的NAFLD的患者,肝穿前行Fibrotouch检测并记录受控衰减参数检测值,另收集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空腹胰岛素、脂肪变程度、小叶内炎症、气球样变、纤维化分期,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CAP的影响因素.结果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示CAP值与BMI、TG、脂肪变程度、气球样变呈正相关(F=18.202,P<0.001),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BMI:β=0.216、P=0.024;TG:β=0.269、P=0.022;脂肪变程度:β=0.448、P=0.000;气球样变:β=0.200、P=0.039.模型为:CAP=183.574+1.866×BMI+4.527×TG+15.602×脂肪变程度+10.503×气球样变.此外,本文还对不同程度肝细胞脂肪变的胰岛素水平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F=2.664,P>0.05,提示不同胰岛素的值对区分不同程度脂肪变无意义.结论 CAP的值受BMI、TG、脂肪变程度、气球样变的影响.
侯宇格徐芸保洁华静康改玲李巧利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细胞脂肪变高胰岛素血症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65例外周血T细胞、Th1/Th2比值及肝功能检测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表达,检测外周血CD3+CD4+CRTH2-T细胞(Th1)与CD3+CD4+CRTH2+T细胞(Th2)的比值情况及肝功能的相关指标。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且符合AIH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65例进行研究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择正常肝组织者65例作为对照组。均采取两组外周抗凝静脉血,进行分离纯化出外周血T淋巴细胞进行检测,分析外周血各类T细胞数量情况(CD3+、CD4+、CD3+CD4+T、CD3+CD8+T、CD3+CD4+T/CD3+CD8+T以及CD4+CD25+T、CD4+CD28-、CD4+CD25+T/CD4+T)。分别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辅助性Th1/Th2细胞所在淋巴细胞中的百分率,同时检测两组肝功能相关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Y-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汁酸(TBA)]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情况。结果经检测,观察组外周血CD4+T、CD3+CD4+T、CD3+CD8+T、CD4+CD28-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4+CD25+T小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CD3+T、CD3+CD4+T/CD3+CD8+T、CD4+CD25+T/CD4+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Th1(22.23±6.43)%、Th2(37.85±5.54)%细胞所占比率均低于对照组[Th1(37.85±5.54)%、Th2(0.98±0.31)%],但Th1/Th2比值(56.36±5.78)%显著高于对照组[(48.93±6.2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BIL、DBIL、ALT、AST、ALP、GGT及免疫球蛋白lgG均高于对照组,TB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lgM、lg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AIH患者外周血T细胞、Th1/Th2细胞及肝功能的检测分析,能够有助于阐释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为治疗免疫性肝脏疾病提供新思路。
李巧利徐芸保洁李胤蒴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T细胞肝功能指标TH1/TH2
乳糜泻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10例临床特征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分析乳糜泻(celiac disease,CD)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AILD)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提高对CD合并AILD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0例合并AILD的CD患者和34例单纯C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临床转归为终点事件,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和预后.结果2组无症状、乏力、纳差、腹痛、腹泻、口干和/或眼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及免疫球蛋白M、γ-球蛋白、血红蛋白和麦胶特异性抗体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黄疸、体质量下降、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免疫球蛋白G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AILD的患者中7例(7/10)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检测恢复正常,3例(3/10)死亡,34例CD患者中33例(33/34)好转,1例(1/34)死亡.2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CD合并AILD并非少见,以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PBC型重叠综合征居多,其临床症状不典型,部分患者无胃肠道症状.严格无麦胶饮食(gluten-free diet,GFD)联合激素和/或硫唑嘌呤、熊去氧胆酸治疗有效;CD合并AILD和CD的临床表现、IgG水平存在差异性,CD合并AILD预后更差.
康改玲徐芸保洁刘香漫侯宇格李巧利
关键词:乳糜泻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