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长东
-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ET特征改变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索18F-FDG PET/CT分子影像代谢特征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近期疗效的关系。筛选早期预测NSCLC放疗近期疗效的有效指标。方法:对21例经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治疗前和治疗后18F-FDG PET/CT扫描。使用Matlab程序重建和分割肿瘤靶区。同时提取患者治疗前后PET/CT图像的4个传统特征,包括最大SUV、最小SUV、平均SUV、SUV峰值,以及5个纹理特征,包括角二阶距、对比度、逆差距、熵和自相关。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患者治疗后图像特征变化率与肿瘤体积变化率的相关性。以治疗后1个月肿瘤体积减小≥50%为标准,将患者分为无效组(Group1<50%)和有效组(Group2≥50%)。最后,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确定PET/CT影像特征变化率是否能区分肿瘤治疗疗效。结果: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逆差距(RS 0.557, P=0.009)和最大SUV(RS 0.468, P=0.033)与肿瘤体积变化率有相关性,其它参数无相关性。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表明,逆差距和最大SUV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所选的9个指标中,逆差距和最大SUV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但本研究是回顾性研究,病例数相对较少,所选特征也较少,缺乏前瞻性。
- 罗居东马长升赵睿马长东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18F-FDGPET标准摄取值纹理特征
- 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靶区和危及器官真实剂量体积直方图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应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锥形束CT(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比较,分析在治疗过程中靶区及危及器官的体积和剂量学变化,并应用变形配准方法进行剂量叠加,分析计划剂量与实施剂量的差别。方法:通过回顾分析8例接受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Ray Station的变形配准功能将每周CBCT图像作为靶图像与计划CT进行变形配准,应用配准的映射关系分别将每周CBCT实施剂量叠加至计划CT,比较靶区和危及器官(心脏、脊髓、双肺等)计划剂量与累积剂量的差别。结果:8例患者大体肿瘤靶区在治疗末CBCT图像上显示的平均体积变化为原体积的88.28%。大体肿瘤靶区的计划剂量平均为(1 166.49±645.42)c Gy,累积剂量平均为(1 150.13±630.27)c Gy,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计划和累积计划的计划靶区达到处方剂量的体积(V100)平均分别为95.59%和81.47%(P>0.05)。治疗末期,CBCT图像中左右肺的体积平均变化分别为原体积的88.95%和80.32%。左右肺CT计划平均剂量分别为(167.31±165.75)和(79.33±54.11)c Gy,累加剂量平均为(164.63±164.96)和(77.63±53.36)c 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脏的平均剂量为(61.88±66.70)c Gy,累积剂量平均为(68.38±60.91)c 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脊髓的最大剂量平均为(372.62±185.91)c Gy,累积最大剂量平均为(360.00±173.14)c 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区解剖结构的变化使计划剂量与实施剂量存在差别,应用剂量变形叠加的方法可发现计划与实施剂量的差距,为自适应放疗提供参考。
- 马长升马长东李殊吏温强罗居东秦绍华
- 关键词:剂量体积直方图
- 评估靶区与危及器官重叠体积对宫颈癌经验引导调强计划自动优化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通过比较2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计划靶区部分与膀胱、直肠重叠)经验引导调强计划(K-IMRT)和传统调强计划(C-IMRT)的剂量学差异,探讨宫颈癌K-IMRT自动优化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110例宫颈癌患者,100例患者作为模型组进行自动优化模型的建立,模型组外10例靶区与危及器官有重叠体积患者作为试验组E1(开环验证),模型组内10例靶区与危及器官有重叠体积患者作为实验组E2(闭环验证)。E1、E2组利用自动优化模型生成K-IMRT计划,分别比较两组计划与传统优化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两组靶区剂量参数相比,E1组各项靶区剂量参数及E2组最小剂量、H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2组K-IMRT计划的最大剂量、CI明显好于C-IM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各参数相比,E1组直肠V20,左右股骨头V_(15)、V_(20)、V_(25);E2组膀胱V_(25)、V_(30)、V_(35)、D_(50),直肠V_(25)、V_(30),左右股骨头V_(15)、V_(20)、V_(25)的K-IMRT计划较C-IMRT计划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及计划优化时间,K-IMRT计划较C-IMRT计划明显减少。结论:相对于宫颈癌靶区与危及器官相重叠的患者,K-IMRT计划自动优化是可行的。
- 马长升黄付静马长东罗居东
- 关键词:宫颈癌放射治疗剂量靶区危及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