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
- 作品数:17 被引量:23H指数:4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青藏高原东南缘植物碳氧同位素对气候及植物生理的表征
- 2024年
- 为探究青藏高原东南缘植物纤维素碳氧同位素组成与气候因子和植物生理指标间的关系,本研究以该区相似纬度、不同经度的8个样地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植物叶片纤维素中δ^(13)C、δ^(18)O、分馏值(Δ^(13)C、Δ^(18)O)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及环境因子特征,探讨青藏高原东南缘植物碳氧同位素随海拔和经度变化的规律,揭示其对不同环境及植被生理的指示程度,同时采用碳氧双同位素半量化模型,揭示研究区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理适应机制。结果表明:植物纤维素Δ^(13)C、Δ^(18)O均随着海拔和经度的增加而减小,Δ^(13)C受经度的影响较大,而Δ^(18)O更易受到海拔变异的影响;Δ^(13)C、Δ^(18)O与温度(TEM)、降雨量(PRE)、潜在蒸散发(PET)、相对湿度(RH)呈显著正相关,其中PRE为Δ^(13)C的主导气象因子,RH为Δ^(18)O变异的主导气象因子。WUE随海拔和经度的升高而增加,且与Δ^(13)C不同,WUE与海拔的相关性比与经度的相关性更高。碳氧联用模型预测表明,随着降雨和相对湿度的增加,植物气孔导度(g_(s))和最大净光合同化速率(A_(max))减小,随着海拔和经度的增加,植物g_(s)和A_(max)增加。有机物碳氧同位素联用可为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气候追溯及植被生理研究提供更多的环境与气体交换信息。
- 曾慧杨蕊王翔吴琪王鹏陈果唐晓鹿裴向军
- 关键词:碳稳定同位素氧稳定同位素气象因子
- 雅鲁藏布江下游隧道工程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 2023年
- 隧道在高原山岭等地区道路建设中被广泛采用,但其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较少。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是评价土壤生态系统对外界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为阐明土壤有机碳(SOC)对隧道工程建设的抗干扰能力,本研究以雅鲁藏布江下游隧道建设为依托,设置工程影响区(ED)和非影响区(CK)监测样地,从土壤活性有机碳(LOC)、团聚体和土壤酶活性等角度探究隧道建设对SOC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影响区SOC、LOC含量分别为291.40和110.28 mg·kg^(-1),CK区域中分别为255.31和91.19 mg·kg^(-1),两个区域差异不显著(P> 0.05)。ED和CK中,土壤粒径> 0.25 mm的团聚体占比均超过80%,随着团聚体粒径减小,ED的SOC含量呈现降低趋势,但ED与CK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隧道建设未改变植被凋落物量,对SOC的输入与输出未产生显著影响。ED与CK区土壤酶、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土壤团聚体组成无显著差异,表明隧道工程建设对SOC稳定性的微生物学调控机制及土壤团聚体物理保护机制无显著影响,对SOC稳定性无显著影响。综上,雅鲁藏布江下游隧道工程建设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未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为隧道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
- 赵润英李凛唐晓鹿陈果李景吉曹龙熹王国严石松林罗建裴向军
- 关键词:隧道工程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酶土壤团聚体
- 一种基于电离层折射的实时三频周跳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离层折射的实时三频周跳检测方法,包括:S1、计算GNSS系统中的编码和载波相位的组合观测值;S2、基于组合观测值,计算未考虑电离层变化时连续历元之间的差异;S3、考虑连续历元之间的电离层变化,计算连...
- 高雅萍陈曦马亮亮陈果罗彤薛东东
- 文献传递
- 离子型稀土浸矿崩塌堆积体地表产流和残留氨氮迁移特征被引量:1
- 2023年
- 离子型稀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残留氨氮污染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为了揭示稀土浸矿崩塌堆积体地表产流和残留氨氮迁移特征,从而为离子型稀土矿区氨氮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在我国赣南稀土矿区典型浸矿崩塌堆积体建设3个自然坡面径流小区,在此基础上开展降雨径流监测,分析崩塌堆积体地表产流和氨氮迁移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崩塌堆积体径流系数变化范围为0.01~0.30,地表径流深和径流系数可用降雨特征因子的线性函数拟合,且复合降雨因子的拟合精度优于单因子,其中以降雨量×最大10 min雨强的拟合效果最优(最大R^(2)=0.97);监测得到的地表径流平均氨氮浓度在1.58~5.99 mg/L之间,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水环境标准;径流氨氮浓度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均呈负相关,与其他降雨因子均呈正相关,其中最大30 min雨强线性方程对氨氮浓度的拟合精度最优(最大R^(2)=0.83).研究显示,研究区稀土浸矿崩塌堆积体地表径流存在氨氮污染风险,而崩壁是残留氨氮由浸矿山体向地表迁移的关键部位,基于最大30 min雨强指标构建的拟合方程可用于地表径流氨氮预测.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我国赣南离子型稀土矿区残留氨氮污染风险评估和水土环境治理措施优化.
- 张雅妮李瑞李宇陈果曹龙熹
- 关键词: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地表径流
- 被动预应力和主动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柱研究概述被引量:1
- 2021年
-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阐述实际工程中钢管混凝土柱的预应力问题,包括主动和被动预应力。通过整理现有学者对钢管混凝土柱主动预应力及被动预应力方面的研究,可以得到主动预应力给钢管混凝土柱带来的受力性能的提升是比较明显的。但目前对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就给后来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并对进一步研究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陈果何宛芬向华
-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柱
- 藏西南典型危险性冰湖监测与泥石流溃决模拟被引量:6
- 2021年
- 藏西南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是我国冰湖溃决泥石流频发的重灾区之一。冰湖溃决泥石流数值模拟有助于认识灾害机理和评估灾害风险。冰湖溃决研究大多关注溃决洪水,针对青藏高原冰湖溃决泥石流的仿真模拟较少。本文基于1976—2018年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野外调查和FLO-2D水文动力学模型等数据与方法,对藏西南地区典型冰湖强宗克措和吉莱普措开展动态变化分析、地貌调查和溃决泥石流模拟。结果表明:(1)气候变暖使得冰川不断退缩,致使典型冰湖规模持续扩张,强宗克措与吉莱普措的规模在近40 a分别增长了0.61 km^(2)和0.26 km^(2);(2)触发冰湖溃决的地貌环境充分发育,冰湖发生溃决的潜在可能性增大,其中强宗克措尤为明显。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对强宗克措等典型冰湖的监测、预防和溃决灾害的治理;(3)FLO-2D模型可有效模拟复杂的冰湖溃决泥石流,有助于评估冰湖溃决灾害对下游的影响,模拟结果可作为制定下游地区灾害防治措施的依据。
- 王翔陈果陈果戴晓爱张诗琪
- 关键词:冰湖溃决遥感监测
- 一种小檗除刺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檗除刺装置,涉及农业花卉设备技术及野外调查领域,包括转动连接的左右两个钳体,所述钳体位于转动连接点的一侧设置为夹持部,所述夹持部设置有圆弧形凹槽,两个钳体对应的夹持部圆弧形凹槽围合形成打刺钳口,所述...
- 陈果孔祥翔裴向军唐晓鹿程学俊王世军李坪峰倪兴杰杨蕊
- 赞比亚西北省卡森帕地区铜矿地质特征研究
- 赞比亚属于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又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素称“铜矿之国”。论文依托在赞比亚开展的铜矿勘查项目,综合分析已有国内外研究成果,总结出赞比亚西北省卡森帕地区铜矿地质特征,讨论了在本次勘查工作中使用的技术手段...
- 陈果
- 关键词:铜矿地质特征围岩蚀变
- 2016年亚洲教育年会口译实践报告
- 在全球化趋势以及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已经在国际事务和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促进多方的合作与交流,2016年亚洲教育论坛年会在成都召开。该会议为对外交流会议,口译员在国外院校与国内学生的沟通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桥...
- 陈果
- 关键词:教育论坛汉英翻译口译技巧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