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思敏

作品数:9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纸坊沟流域
  • 3篇退耕
  • 3篇农业
  • 2篇生态
  • 2篇退耕还林
  • 2篇农业产业
  • 2篇资源系统
  • 2篇流域
  • 2篇
  • 1篇畜牧
  • 1篇畜牧业
  • 1篇英文
  • 1篇增长点
  • 1篇社会系统
  • 1篇生计
  • 1篇生计策略
  • 1篇生态适宜性
  • 1篇生态适宜性评...
  • 1篇水土
  • 1篇水土保持

机构

  • 9篇西北农林科技...
  • 9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9篇王继军
  • 9篇成思敏
  • 4篇李玥
  • 3篇李茂森
  • 3篇李玥
  • 2篇乔梅
  • 1篇顾文
  • 1篇刘普灵
  • 1篇郭满才

传媒

  • 5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6篇2018
  • 3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GIS的安塞县县南沟流域农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被引量:11
2018年
利用立地条件、土壤性质和土地利用状况3个方面共8个因子构建县南沟流域农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的方式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定量评价流域农用地生态适宜性,将各土地利用类型适宜性划分为4个等级,结合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重要程度与适宜性等级划分流域内农用地各区域的适宜性。结果表明:流域内宜耕宜园地面积为225.46hm^2,占流域总面积的5.09%;宜耕地面积为405.68hm^2,占9.17%;宜林宜园地面积为156.96hm^2,占3.55%;宜园地面积为773.15hm^2,占17.47%;宜林宜草地面积为881.43hm^2,占19.91%;宜林地面积为409.91hm^2,占9.26%;宜草地面积为1 490.00hm^2,占33.66%;不适宜和非生产用地面积为83.43hm^2,占1.89%。研究结果可为县南沟流域农用地的合理划分提供科学参考。
李茂森王继军王继军成思敏成思敏
关键词:GIS
退耕区域发展碳汇产业的生态经济学思考被引量:8
2017年
碳汇产业,即利用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潜力及规律,在人工适度干预下获得清洁空气、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对生态环境需求的产业,为原有相对均衡或稳定的农业产业-资源系统的优化升级提供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退耕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中,固碳释氧功能的经济显化、碳汇潜力的迅速提高,以及国内外碳汇交易与碳汇市场的兴起等,为碳汇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和现实基础.随着碳汇产业的发展,生产经营者必然以提高碳汇产出为核心,形成对碳源的控制及对碳贮量增加路径的开发,重新布局农业产业-资源结构,因而为退耕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同时,也隐含了下一步需要研发的重点,即碳汇产业融入后的农业产业-资源的配置结构及良性耦合机制.
王继军王继军成思敏成思敏李玥顾文
关键词:经济增长点
退耕区域林草资源有效利用的思考--以安塞县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选择典型代表县域陕西省安塞县,以农户调查问卷数据和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了林草资源有效利用的路径。结果表明:安塞县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7年来,环境改善,资源量增加,生态效益明显,但其潜在的生态功能并未完全转化为经济功能。从自然资源角度和社会经济角度分析,林草资源有效利用的路径为:在维持良性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舍饲+轮牧"方式,发展畜牧业;同时,将林草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显化,纳入碳汇市场进行交易。基于此,建议围绕林草—畜牧业链网结构和碳汇产业,优化以林草资源为中心的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安塞县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发展。
成思敏王继军
关键词:退耕还林林草资源畜牧业
不同发展路径下县南沟流域农业产业-资源系统优化
2018年
针对现阶段县南沟流域因资源利用率低导致的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运行相悖等问题,在清洁发展机制(CDM)以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按照县南沟流域可能发展路径(3种模式,7种情景)进行了系统优化。结果表明:农业产业—资源系统优化后,经济效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在碳汇产业发展模式和生态经济系统优化耦合发展模式的6种情景即碳汇产业融入系统后,生产要素配置发生了重要改变,经济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随着城市化、人类对美好和健康生活需求的提升,建立在特色、低碳、高产、高效下的农业产业—资源耦合系统将成为发展的趋势;相比较而言,现状发展模式优化的结果,导致生态林面积大幅度减少,不符合相关政策确定的方向,因而仅仅是理论上分析的结果。
李茂森王继军王继军成思敏乔梅
陕北退耕区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机制演变过程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机制是通过改变农业资源利用的强度和方向来调控农业产业—资源系统的运行路径。根据人类需求目标的差异,将耦合机制划分为单一线型耦合机制、多维链型耦合机制、网型耦合机制3种类型。结果表明:近80年来,纸坊沟流域农业产业—资源系统先后经历了单一线型耦合机制和多维链型耦合机制的调控,系统目标由单一生产粮食为主的经济效益转化为生态、经济效益并重,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态势发生重大变化。但是,目前农业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农业产业—资源系统中的碳汇功能也未转化为经济效益等。因而,需要构建新的良性耦合机制——网型耦合机制,进而实现区域农业产业—资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退耕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成思敏王继军王继军李玥乔梅
关键词:纸坊沟流域
纸坊沟流域水土保持技术及其产生背景分析(英文)被引量:3
2017年
水土保持技术对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治理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向相关专家咨询并查阅文献,结合对70余年来纸坊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过程的分析,梳理所采用的水土保持技术,明确其所产生的生态经济社会背景。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技术包括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和水土保持生物技术;在不同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阶段,因人们的需求及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不一致,其水土保持技术种类也有所差异。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Ⅰ、Ⅱ阶段,主要以水土保持耕作技术为主,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求;第Ⅲ阶段综合采用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和水土保持生物技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调整产业结构。为了加快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更加注重于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草质量、增加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促进水土保持生态资源后续产业发展、形成水土保持与农业产业–资源优化耦合等方面的水土保持技术的研发与实施。
乔梅王继军王继军李玥成思敏
关键词:纸坊沟流域水土保持技术
退耕区农户生计策略与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机制的演化过程分析--以纸坊沟流域为例被引量:5
2018年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区域生态坏境,而增加的林草资源并未得到相关产业的有效利用,退耕区农业产业—资源系统相悖态势存在,阻碍了该区农业的发展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从农户生计策略变迁视角研究了农业产业—资源系统的变化,可揭示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机制及其作用路径,进而有效促进农业产业—资源系统的良性耦合。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退耕区域农户生计策略与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选取退耕区典型代表流域——纸坊沟流域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1)农户是农业产业—资源耦合系统的动力源,农户生计策略与系统耦合机制互制互动,农户生计策略受制于所拥有的生计资本和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机制,系统耦合机制又服务于生计策略,二者的主要驱动要素是生计资本、国家政策和农户经营理念。(2)农户生计策略包括自然型生计策略、扩张型生计策略、多样化生计策略、集约化生计策略和迁移型生计策略,纸坊沟流域先后经历了前4种生计策略。其中,自然型生计策略与系统耦合机制协同一致,其他3种生计策略与系统耦合机制总体上相协调,但局部驱动要素间出现冲突。(3)目前纸坊沟流域仍是集约化生计策略,其主要问题是大量林草资源未得到利用,资源禀赋与国家政策未达到有效耦合。因此,需考虑农户的生计策略,建立良性耦合机制,尽量将生态效益与农户的经济效益相结合,促使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农业产业—资源优化耦合。
成思敏王继军王继军李玥乔梅
关键词:农户生计策略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陕北退耕区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机制分析--以吴起县为例被引量:13
2018年
农业产业-资源耦合机制通过改变农业资源利用方向和强度调控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路径,影响系统耦合效果。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典型退耕区域——陕北吴起县2016年497户农户调研资料的分析,验证了政策、信息(技术、市场)、农业资源、农业产业是系统耦合机制的基本构成和重要驱动要素,该县域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多维链型耦合机制。在这一机制作用下,农业产业有所发展,但仅停留在资源显性利用上,农业产业-资源系统局部相悖,系统对经济效益总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12,且产业对经济效益的路径系数仅为-0.047;从各驱动要素间相互作用来看,农业产业与农业资源单向作用,系统部分链网缺失,说明目前的耦合机制不能有效支撑农业产业-资源系统的良性运行,具体表现为:未充分挖掘林草生态系统的经济功能,资源未达到最优配置。因而,下一步需通过对政策、信息(技术、市场)、农业资源、农业产业等要素的优化组合,构建新的良性耦合机制,进而实现吴起县农业产业-资源系统的优化耦合,促进退耕区生态文明建设。
成思敏王继军王继军李茂森郭满才赵晓翠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
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同性研究——以安塞县为例被引量:15
2018年
针对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协同性研究滞后的现实,在构建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协同性表征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耦合度模型分析了二者的协同性及相关问题,将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同关系划分为4个阶段:(Ⅰ)协作推进与发展阶段,(Ⅱ)相悖阶段,(Ⅲ)无序失衡阶段,(Ⅳ)抑制发展阶段。其中阶段Ⅲ只是理论结果,在实际政策约束和农户行为的影响下一般不会出现;而阶段Ⅱ和阶段Ⅳ可能会短期出现。以安塞县为例,系统分析了不同阶段协同性演变过程:1995—2014年,安塞县先后经历了相悖阶段和协作推进与发展阶段,目前处于协作推进与发展阶段的下降时期。基于此,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区域内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通过林种结构的合理布局,提高退耕林分质量,推进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协同发展。
李玥王继军王继军刘普灵成思敏乔梅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协同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