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进
- 作品数:59 被引量:161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基于多指标综合降水指数的安徽省暴雨灾害的时空演变被引量:3
- 2022年
- 基于安徽省77个气象站点1973—2017年件暴雨事件的雨量、频次、强度、贡献率、持续性等特征,通过与实际灾情比对构建了的多指标综合降水指数,以此探求了研究区暴雨灾害的时空演变。主要结果表明:鉴于大暴雨累积量、暴雨最长持续日数、最大过程降水量与实际雨涝灾情统计数据的线性关联最好,由其构建了适用于研究区风险评估的暴雨灾害指数(RDI);基于RDI空间分布的年代际变化,安徽省暴雨灾害的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江淮之间的大别山地区、长江以南的皖南地区、沿淮地区的西部;安徽省暴雨灾害呈现出一定的增强趋势,特别是呈现显著增加趋势的站点主要集中在沿淮地区;暴雨灾害等级与环流指数呈现出显著的时滞相关性,特别是前冬期西半球暖池指数的数值偏高表征着来年汛期安徽省高危害的暴雨灾害。
- 黄进张方敏胡正华
- 关键词:暴雨
- 内蒙古地区近53a降水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6
- 2015年
- 利用我国内蒙古地区1960-2012 年46 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分析了该地区降水格局的分布特征,并采用Mann - Kendall 趋势检验法探求了降水格局年际变化趋势的显著性.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降水集中性指数为20. 8 ~38. 6,全区年内降水分配极不规则,大部分站点的降水集中性指数呈减小趋势;②10 mm 以下的降水是研究区最主要的日降水类型,中等强度降水呈增加趋势,而强降水呈减少趋势;③历时1 ~ 2 d 的降水是研究区最主要的连续降水类型,中长期连续降水呈减少趋势;④历时1 ~10 d 的无雨期是研究区最主要的连续无雨期,但近50% 的无雨日集中在30 d 以上的连续无雨期,较长持续日数的连续无雨期呈减少趋势.
- 徐慧陈鸣黄进
- 天山地区未来日极端气温变化的统计降尺度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基于天山地区27个气象站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进行率定和验证,确定模型应用的预报因子,并将Had CM3输出的A2、B2情景分别输入率定后的SDSM中,生成未来3个时期(2020s、2050s和2080s)日最高、最低气温变化情景。结果表明:SDSM模型对于天山地区日最高、最低气温的模拟效果较好;未来日最高、最低气温总体呈增温趋势,其增幅在A2情景下比B2情景下高,且日最高气温增幅普遍高于日最低气温;春季增温最大,而冬季增幅最小;日最高、最低气温在未来3个时期的空间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两者的空间变化在A2和B2情景下大体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减弱的趋势。
- 李成王让会黄进管延龙
- 关键词:气候变化统计降尺度情景分析
- 近50年江苏省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被引量:6
- 2018年
- 利用江苏省52个气象站1961~2012年日降水数据,构建了逐月降雨侵蚀力序列,探讨了研究区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格局。结果表明:(1)江苏省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分配呈现出较强的不均匀性,侵蚀力主要集中于夏季的7月份,其中苏北地区7月降雨侵蚀力明显高于苏南地区;(2)基于K-means聚类分析,研究区可以划分为苏北、苏中、苏南这3个具有不同年降雨侵蚀力演化特征的子区域,其中苏南地区年降雨侵蚀力的增加趋势较为显著,且这3个子区域降雨侵蚀力的年际变化均呈现出2~4年的周期性振荡;(3)基于Mann-Kendall检验,研究区不同月份降雨侵蚀力的变化趋势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突出体现在冬季降雨侵蚀力的显著增加和夏季降雨侵蚀力的有所增强。
- 余寒杨凯闵俊杰黄进
- 关键词:降雨侵蚀力MANN-KENDALL检验
- 近30年河南省夏玉米的气象年景波动对大气环流的响应被引量:7
- 2020年
- 依托河南省17个地级市1988-2017年夏玉米产量数据及15种大尺度大气环流指数(LACI)资料,运用气候产量指数(CDYI)评估了研究区夏玉米气象年景对大气环流异常的响应,主要结果如下:(1)与其他拟合方法相比,HP滤波法更适用于研究区夏玉米气候产量的提取;(2)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河南省可以划分为4个呈现不同夏玉米CDYI演变情形的子区域,分别为东南部、北部、中南部、西部,且2003年后各分区CDYI的波动趋于缓和;(3)与其他分区相比,河南省东南部地区CDYI与大尺度大气环流指数的线性关系最为显著,特别是1月份较高数值的东太平洋/北太平洋涛动指数(EP/NP)是表征该区域夏玉米减产的重要前兆性信号;(4)夏玉米气象年景波动对环流信号的响应存在不稳定性和阶段性。
- 田宏伟邢开成黄进黄进
- 关键词:夏玉米大气环流
- 基于多指数安徽省强降水灾害近45年的时空演变被引量:4
- 2020年
- 强降水事件的频发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危害,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托安徽省77个气象站点1973-2017年逐日降水资料及全省粮食产量数据,运用降水指标群评估了研究区强降水灾害的时空演变格局。结果表明:(1)基于各站点11个降水指数的多年均值,主成分分析表明安徽省强降水的极值和持续性呈现出显著的南北梯度,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2)各站点不同类型降水指数与全省水灾受灾总面积的相关分析表明极端雨天总降水量(P95)是表征雨涝灾害最有效的指标;(3)基于主成分分析,安徽省可以划分为6个呈现不同P95变化情形的子区域,分别为中南部、中北部、南部、西北角、东北角、最北端,其中大部分区域2003年后P95增加态势较为强烈;(4)全省夏、秋量总产量对中北部P95的年际异常更为敏感,特别是近45年来中北部P95的增加趋势给夏粮产量带来了0.72%的减产。研究结果对评估气候变化对安徽省粮食生产安全的可能影响具有参考意义。
- 孙莉娟陈金华徐阳黄进
- 关键词:强降水主成分分析
- 江苏省冬油菜生育期内低温事件的年际变化及对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为探讨气候变化对国内油菜生产带来的可能影响,选取江苏省地区52个气象站1961—2012年日气温资料及冬油菜产量逐年数据,采用M-K趋势检验探求冬春季节8种低温指数的变化趋势,并依托一阶差分法探讨低温指数与产量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1)1961—2012年间省内大部分地区冬春季节低温事件的总天数、连续低温事件的场次、强度及持续性呈现出显著的减弱趋势;(2)不同类型低温指数中,FI1(越冬期日最低气温<-5℃的总天数)与CI4(蕾薹期连续日最低气温<0℃天气的最长持续时间)对冬油菜产量的负效应最为显著;(3)各站点产量对FI1及CI4敏感性分析表明江苏省北部地区冬油菜种植对低温灾害事件更为敏感;(4)1961—2012年间江苏大部分地区FI1及CI4的减少趋势给研究区冬油菜产量带来了一定幅度的增产。
- 常志坤闵俊杰高操黄进张方敏
- 关键词:冬油菜气候变化
- 近50年江苏省极端降水时空变化及其对单季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利用江苏省52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月降水量资料及单季稻产量逐年数据,计算5~10月各生育期的极端降水指数,研究区降水变化与产量的潜在关系。各站点降水指数的趋势检验结果表明,大部分站点6、7、8月的极端降水事件呈现增强的趋势,其中8月1日最大降水量的增加趋势尤为显著;而大部分站点5、9、10月极端降水事件呈现减弱的趋势,其中9月总降雨日数的减少趋势尤为显著。单季稻产量与各月降水指数的相关分析表明,在7、8、9、10月中,大多数站点的产量与降水指数呈负相关。诸多指数中,7月最大连续7 d降水量和8月总降雨日数对产量的负效应尤为显著,而苏南地区的单季稻种植对这两个指标的变化更为敏感。
- 徐阳孙莉娟黄进伍琼朱雅丽
- 关键词:极端降水指数单季稻
- 基于农业水灾解析河南省雨涝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
- 2023年
- 河南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分析雨涝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依托研究区1978—2019年间农业水灾受灾率、成灾率以及逐日降水量等资料,运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探求了实际灾情与多种类型降雨涝指数的可能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关键致灾因子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大尺度海洋—大气环流指数的响应。结果表明:(1)EEMD精准地从灾情逐年序列分离出年际及年代际波动表征的雨涝强度;(2)雨涝强度与多种降水指数的相关分析表明8月连续7日最大降水量对灾情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9月总降雨日数;(3)致灾因子的空间分布表明河南省南部及西部危险性较高,其趋势分析的结果表明夏季雨涝强度呈现一定的减弱趋势;(4)致灾因子与热带南大西洋海温等环流指数间存在着时滞6~9个月的显著相关性。该研究筛选出了河南省水灾的关键致灾因子,并为提前预判灾情提供的环流信号。
- 陈家栋黄进张金池
- 关键词:环流指数
- 青海省近50年降水集中性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基于青海省28个气象站1963~2012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计算了各站点逐年的月降水异质性指数和降水集中性指数。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和Sen’s坡度检验法检测了两种降水指数时间上的变化趋势,同时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分析了青海省两种降水指数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青海省年均月降水异质性指数为15.5~35.4,年内降水分配呈现出较高的不规则性;而年均降水集中性指数为0.58~0.65,低于全国其他区域;大部分站点的月降水异质性指数和降水集中性指数均呈减少趋势,青海省降水分配趋于均匀化,由此验证了青海省正向暖湿转型。
- 徐慧管蓓薛艳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