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人工泪液眼用凝胶对VDT综合征患者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9月于本院眼科门诊就诊,主诉眼部干涩的VDT综合征患者60例(120眼),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40眼)。A组应用卡波姆眼用凝胶治疗,B组应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C组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治疗后7 d、1个月、3个月基础泪液分泌(Schirmer I 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ce,FL)评分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SⅠt、BUT及F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SⅠt及F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BUT均明显高于A组与B组,三组BU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SⅠ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BUT均明显高于A组与B组,三组BU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FL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和C组,三组F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波姆眼用凝胶、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及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在VDT综合征患者的泪膜稳定方面均有一定作用,其中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在角膜上皮修复方面效果显著,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不但可以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而且在增强泪膜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
目的:探讨OCTA检查在视网膜静脉阻塞诊疗中的重要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01/10于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38例38眼,其患病眼为A组,对侧健康眼为B组。所有患者均接受OCTA对黄斑区视网膜行3mm×3mm范围的模式扫描,获得表层视网膜、深层视网膜、外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4个层面黄斑血流密度图,测量表层视网膜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Image J软件计算4个层面黄斑区血流密度(MVD),OCT模式测量黄斑中心凹的水平厚度与垂直厚度(CFT)。结果: A组和B组浅层视网膜FAZ、水平CFT及垂直CFT测量均有差异( P <0.01)。A组和B组表层视网膜及深层视网MVD均有差异( P <0.01),外层视网膜层MVD、脉络膜毛细血管层MVD结果无差异( P =0.542、0.489)。BCVA(LogMAR)分别与表层视网膜FAZ、水平CFT及垂直CFT呈正相关( r =0.482、0.652、0.621,均 P <0.01),与表层视网膜MVD及深层视网膜MVD呈负相关( r =-0.486 、-0.465,均 P <0.01)。结论:应用OCTA检查对提示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微循环障碍和视力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