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燕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池州学院政法管理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3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德日
  • 3篇侵略
  • 2篇阳明学
  • 2篇战争
  • 2篇侵略战争
  • 1篇道德
  • 1篇独具
  • 1篇形而上学
  • 1篇哲学
  • 1篇致良知
  • 1篇认识论
  • 1篇认识论转向
  • 1篇儒家
  • 1篇儒家思想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文化
  • 1篇太虚
  • 1篇终结
  • 1篇外向性
  • 1篇文化

机构

  • 4篇池州师范专科...
  • 4篇池州学院
  • 4篇延边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作者

  • 9篇李燕
  • 3篇张才圣
  • 1篇潘畅和
  • 1篇王海鹰
  • 1篇敖英
  • 1篇敖英

传媒

  • 2篇池州学院学报
  • 1篇东疆学刊
  • 1篇喀什师范学院...
  • 1篇延边大学学报...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江苏工业学院...
  • 1篇唐山学院学报
  • 1篇常州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哲学与历史视角下的“仁道”与“和魂”
2011年
中华民族精神以"仁道"为核心,"仁道"不仅是国家内部治理原则之一,同时也应用成为处理与外部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具有外向性特点;日本民族重视"和魂",这种"和"具有内部性,表现为集团内的和谐性与集团外的排他性。
李燕敖英
关键词:外向性内部性
日本阳明学独具的事功特色成因探析
2006年
阳明学在中国兴起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传到日本,在17-18世纪时以其简易直截而为日本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所接受,并与日本的社会历史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思想,发挥了独特的社会文化功用,其成因主要是由中国向日本传播的过程中,因社会历史背景及民族文化性格方面的差异而形成的。
王海鹰李燕
关键词:阳明学
浅谈日本古代社会文化的诸特点——兼与古代中国、朝鲜社会文化比较被引量:2
2003年
日本作为"东方的西方",与同在儒家文化圈的中国、朝鲜相比,在经济、政治、社会和伦理思想上有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根源于三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另外,在三国古代历史进程中,由于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范围、层次不同,扩大了这种差异,致使这三个国家走上了风格迥异的发展道路。现从私地私民、二元化政体、武家政治、各安其分的等级制度以及具有契约性质的"忠"五个方面加以论述。
敖英李燕
关键词:儒家思想
试论传统形而上学在批判中发展
2008年
形而上学以巴门尼德的存在学说为其开端,中经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念论,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范畴体系中初步完成,经过中世纪哲学的改造后,在近代发生认识论转向,形成富于近代特色的形而上学。在康德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全面系统的批判的基础上,黑格尔则通过恢复古代形而上学传统方式使形而上学得以完善。而在某种意义上,黑格尔哲学既标志着形而上学的完成,也象征着形而上学的终结。
李燕
关键词:形而上学认识论转向终结
墨子的“兼爱”理想与现代道德建设被引量:1
2009年
兼爱理想贯穿墨子学说。墨子提出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道德原则来正确处理群己人我关系,以提高社会整体道德修养,这于现代道德建设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而墨子在道德评价中所采取的志功合一的标准也是值得借鉴的。墨子兼爱不仅是一种理论理想,更注重践行,其"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的行为准则和"自苦为义"的精神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应该大力提倡的。
李燕
关键词:墨子兼爱现代道德建设
德日对侵略战争历史不同态度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德国和日本同为二战的发动者,但在战后两国对其侵略历史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德国深刻反省羸得了欧洲及世界人民的谅解,重新融入欧洲;日本则不断否认甚至美化其发动的侵略战争。究其原因,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基础及由此形成的民族心理是其根由之一,而战后国际社会对德日军国主义和纳粹势力的改造措施、程度以及两国战后所处国际关系环境的不同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张才圣李燕
关键词:侵略
归太虚而成圣人——大盐中斋的太虚境界探析被引量:1
2011年
大盐中斋在思想学术上以阳明学为立足点,兼收程朱,其思想以"太虚"为核心,归太虚就是要遵从天地万物之理,成就圣人境界。要归太虚,必须致良知;而良知为气质所拘束,只有变化气质,消除气拘物蔽,达观生死,才能使心复归太虚本体,真正达到致良知;与致良知相对而言,去虚伪也是归太虚的一个方法,即祛除人欲虚妄以显现灵明良知。
李燕潘畅和
关键词:阳明学太虚致良知
试论德日对侵略战争不同认识的根源被引量:1
2007年
二战以后,德国反省其侵略历史,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融入欧洲,在建立“欧洲大厦”的宏伟目标中起到了“发动机”作用。但是,日本却一直在否定甚至美化其侵略历史,与邻国摩擦不断,自绝于亚洲之外。文章从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造成德国和日本对侵略战争不同认识的根源。
张才圣李燕
关键词:侵略
试论德日对侵略战争不同认识根源
2006年
二战以后,德国反省其侵略历史,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融入欧洲,在建立“欧洲大厦”的宏伟目标中起到了“发动机”作用。但是,日本却一直在否定甚至美化其侵略历史,与邻国摩擦不断,自绝于亚洲之外。从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来分析造成德国和日本对侵略战争不同认识的根源。
张才圣李燕
关键词:侵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