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一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篇单通
  • 2篇单通道
  • 2篇圆形阵列
  • 2篇阵列
  • 2篇闪烁探测器
  • 2篇闪烁体
  • 2篇探测器
  • 2篇漫反射
  • 2篇光电
  • 2篇光电倍增管
  • 2篇倍增管
  • 2篇POLAR
  • 1篇天宫
  • 1篇偏振
  • 1篇伽玛暴
  • 1篇伽马暴
  • 1篇伽马射线
  • 1篇伽马射线暴
  • 1篇脉冲星
  • 1篇轨道动力学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上海科技大学
  • 1篇都灵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熊少林
  • 4篇李陆
  • 4篇张双南
  • 4篇赵一
  • 3篇卢方军
  • 3篇高旻
  • 3篇徐岩冰
  • 3篇杨生
  • 3篇文星
  • 2篇王于仨
  • 2篇刘雅清
  • 2篇李新乔
  • 2篇孙建超
  • 2篇李延国
  • 2篇宋黎明
  • 2篇杨家卫
  • 2篇张帆
  • 2篇彭文溪
  • 2篇张来宇
  • 2篇李刚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物...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一种闪烁探测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SiPM光电倍增管的闪烁探测器,涉及核辐射探测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闪烁体与SiPM阵列不匹配的技术问题。该基于SiPM光电倍增管的闪烁探测器,包括圆柱形闪烁体和呈圆形阵列设置在闪烁体上的多片SiPM光...
孙希磊张大力安正华李新乔熊少林龚轲文向阳蔡策常治陈刚陈灿杜园园高旻高瑞郭东亚贺健健侯懂杰李延国李朝洋李刚李陆李旭芳李茂顺梁晓华刘晓静刘雅清卢方军卢红孟斌彭文溪石峰王辉汪锦州王于仨王惠珍文星肖硕徐岩冰徐玉朋杨生杨家卫易祁彬张帆张双南张超月张承
文献传递
一种闪烁探测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SiPM光电倍增管的闪烁探测器,涉及核辐射探测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闪烁体与SiPM阵列不匹配的技术问题。该基于SiPM光电倍增管的闪烁探测器,包括圆柱形闪烁体和呈圆形阵列设置在闪烁体上的多片SiP...
孙希磊张大力安正华李新乔熊少林龚轲文向阳蔡策常治陈刚陈灿杜园园高旻高瑞郭东亚贺健健侯懂杰李延国李朝洋李刚李陆李旭芳李茂顺梁晓华刘晓静刘雅清卢方军卢红孟斌彭文溪石峰王辉汪锦州王于仨王惠珍文星肖硕徐岩冰徐玉朋杨生杨家卫易祁彬张帆张双南张超月张承
文献传递
POLAR伽马暴瞬时辐射偏振测量与脉冲星导航试验研究进展
2023年
伽马射线暴(简称伽马暴,gamma-ray burst,GRB)从发现至今已超过半个世纪,其观测样本得到了极大提高,理论研究也取得了瞩目的成果.但对伽马暴的研究还有诸多未解之谜,例如伽马暴的分类和起源、爆发过程中的喷流成分、辐射机制和磁场构型等.其中,对于伽马暴的辐射机制,科学家提出了多种理论模型,不同的模型对于伽马暴爆发期间产生的伽马射线偏振状态的预测不同.因此,采用测量偏振的方法,可以对伽马暴的爆发机制进行研究,并且理解产生伽马射线的极端相对论喷流的结构及其磁场的构型等物理问题.然而,测量伽马暴瞬时辐射过程中的偏振具有极高的挑战性.伽马暴偏振探测仪(POLAR)是一台专门用于高精度测量伽马暴瞬时辐射偏振的空间望远镜,2016年9月15日搭载于我国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成功发射.POLAR在轨共探测到55个确认的伽马暴,首批给出了5个伽马暴的高精度偏振测量结果,最终统计性地给出了14个伽马暴的偏振测量结果.同时,POLAR还观测到了Crab脉冲星信号和太阳X射线耀发事件等.本文简要介绍POLAR,并给出其在轨伽马暴偏振测量结果以及利用观测到的脉冲星信号所开展的导航试验研究进展情况.此外,简要介绍POLAR的后续实验项目POLAR-2,对其未来的科学探测能力进行展望.
孙建超张双南熊少林熊少林吴伯冰郑世界董永伟董永伟高旻李汉成李汉成李正恒李陆李正恒马佳刘江涛刘鑫王源浩吴佩莲宋黎明杨生王瑞杰王源浩赵一
关键词:伽马射线暴偏振
基于天宫二号POLAR的脉冲星导航实验被引量:23
2017年
利用天宫二号上的伽玛暴偏振探测仪(POLAR)观测数据完成了X射线脉冲星导航的原理验证.处理并分析了POLAR的观测数据,建立了基于轨道动力学模型和脉冲星脉冲轮廓显著性分析的定轨算法,并利用蟹状星云脉冲星的实测数据开展了单脉冲星的定轨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对天宫二号轨道的定轨,利用POLAR一个月的在轨观测数据可得到定轨精度如下(99.7%置信度):轨道半长轴精度7.0 m,偏心率精度0.00026,轨道倾角精度0.023°,升交点赤经精度0.17°,近地点幅角及平近地点角精度0.043°.
郑世界葛明玉韩大炜王文彬陈勇卢方军鲍天威柴军营董永伟冯旻子贺健健黄跃孔敏南李汉成李陆李正恒刘江涛刘鑫师昊礼宋黎明孙建超王瑞杰王源浩文星吴伯冰肖华林熊少林许寒晖徐明张娟张来宇张力张晓峰张永杰赵一
关键词:X射线脉冲星轨道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