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会伟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译本
  • 3篇翻译
  • 3篇《原富》
  • 2篇译名
  • 1篇训诂
  • 1篇严复翻译
  • 1篇语料
  • 1篇语料库
  • 1篇浅显
  • 1篇卡特福德
  • 1篇翻译观
  • 1篇翻译实践
  • 1篇符际翻译
  • 1篇变译

机构

  • 5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5篇王会伟
  • 2篇张德让

传媒

  • 2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宿州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严复翻译训诂思想研究——以《原富》译本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严复在翻译过程中柔合多种训诂学常用方法,以今训古,以中训西,重在以今时眼光重审旧时思想,旨在以中国思想解释西方理念,妙在使读者快速接受理解新学。本文以严译《原富》为例,深入探究严复的翻译训诂思想。以训诂学角度看待严译为进一步解读严复及其翻译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值得泼墨。
王会伟
关键词:训诂
试析严复“浅”“显”“明”“顺”翻译观——以《原富》译本为例
2017年
以《原富》译本为例,探究"信""达""雅"之外的严复翻译思想——"浅""显""明""顺",这四种翻译观在译文中各自发挥作用,影响译文的走向与风格。"浅"决定译书选材,更强调译文的具象化;"显"与"明"突出译者在译文中的作用;"顺"要求译者在翻译时考虑目标读者的接受方式。
王会伟
近三十年严复译名研究述评
2018年
严复译名问题近来一直为学术界所热议,但各方学者的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不一的状况使得当前严复译名研究稍显重复、混乱。利用文献法,对近三十年来严复译名研究做简要梳理,发现目前研究主要聚焦于严复译名观之探究和译名消亡原因之挖掘两个方面,语料库的应用和新史料的发现也为此类研究带来了新的方法。然而,这些研究也暴露出了研究案例经典化、译名发展与消亡研究断代、语料不足及术语界定标准缺失等问题,研究者仍大有可为。
王会伟张德让
基于变译语料库的严复译名观研究——以《原富》译本为例被引量:2
2018年
近年来严复译名观一直受到各方学者的持续关注,但目前的研究多暴露出研究案例经典化、语料收集不足、术语筛选标准缺失以及研究结果重复等问题。以严译《原富》为例,自建《原富》全译文变译语料库,以经济学术语为切入点,重新考察了严复的译名观。研究发现,儒家孝悌观对严复选择和创制术语有一定的影响,而佛教术语也为严复的译名创制提供了便利。此外,译名词频的变化说明严复具备统一译名的进化性语言观,但译名同时也是他宣泄主观情感的又一场所。
王会伟任炯铭张智勇张德让
符际翻译再思考——以严复翻译实践为例被引量:1
2019年
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转移"和"转换"观念出发,以符号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为标准,将雅克布逊的符际翻译划分为符际转移和符际转换两类。其中:符际转移要求符号属性在翻译前后保持一致,强调各感官符号及空符号间的转移,拓宽了广义翻译研究的范围;符际转换凸显了翻译前后符号属性的变化,又可进一步分为影响翻译选材的一级转换、解构原文的二级转换和决定译文生成的三级转换。严复翻译实践的考察证明了上述分类的可行性,也为严复以及翻译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
王会伟
关键词:卡特福德符际翻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