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鹏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房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预后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近期预后
  • 2篇病人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治疗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癌病人
  • 1篇直肠肿瘤
  • 1篇提肌
  • 1篇脾切除
  • 1篇脾切除术
  • 1篇肿瘤
  • 1篇重症

机构

  • 3篇房县人民医院

作者

  • 3篇李任重
  • 3篇余培
  • 3篇张鹏

传媒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病人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venous throwbosis,ASMVT)病人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影响因素,为改善病人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6年收治的67例ASMVT病人的基线资料,比较不同治疗方式与累及部位病人之间的临床特点,根据病人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67例ASMVT病人死亡8例,存活59例,死亡率11.94%;孤立型ASMVT组腹膜刺激征、开腹手术、肠坏死比例明显高于联合型ASMVT组,脾切除术比例低于联合型ASMVT组(P<0.05~P<0.01);开腹手术组孤立型ASMVT比例、死亡比例均明显高于介入治疗组(P<0.01);介入治疗组发病至治疗时间均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P<0.01);脾切除术、肝硬化脾亢、重症胰腺炎、静脉血栓史、发病至治疗时间、抗凝治疗时间<6个月、累及部位、肠坏死对ASMVT病人预后有明显影响(P<0.05~P<0.01);脾切除术、肝硬化脾亢、重症胰腺炎、抗凝治疗时间<6个月为ASMVT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脾切除术后容易出现联合型ASMVT,孤立型ASMVT病人开腹手术、肠坏死以及腹膜刺激征比例较高;脾切除术、肝硬化脾亢、重症胰腺炎、抗凝治疗时间<6个月是影响ASMVT病人近期预后的主要因素。
李任重余培张鹏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脾切除术近期预后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病人近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xtralevator abdominoperineal excision,ELAPE)对低位直肠癌病人近期预后影响,为改善低位直肠癌病人近期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低位直肠癌病人67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E)组(n=31)和ELAPE组(n=36)。比较2组病人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ELAPE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APE组,术中出血量、环周切缘阳性率均显著低于APE组(P <0. 05~P <0. 01); 2组病人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中穿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ELAPE组会阴引流管拔除时间明显高于APE组(P <0. 05); 2组病人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会阴引流量、住院时间、会阴伤口拆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随访6~24个月,ELAPE组远处转移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APE组(P <0. 01和P <0. 05),2组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传统APE比较,ELAPE减少了低位直肠癌病人术中出血量,并降低了环周切缘阳性、远处转移及死亡发生率,明显改善了病人近期预后,值得临床重视。
李任重余培张鹏
关键词:直肠肿瘤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腹腔镜下腹腔灌洗引流治疗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腔灌洗引流(LPLD)治疗重症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的80例SAP患者,分为LPLD组38例和常规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LPLD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LPLD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两组间年龄、APACHE-Ⅱ评分、血尿淀粉酶、CRP及住院指标采用(x珋±s)表示,比较使用t检验;并发症比较使用χ~2检验。检验水准=0.05。结果 LPLD组治疗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和C反应蛋白分别为(79.8±21.2)U/L、(343.0±90.2)U/L和(38.9±14.5)U/L,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LPLD组临床症状消失的天数、自主排便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3.0±1.2)d、(2.1±0.9)d和(11.3±2.4)d,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LPLD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7.9%和2.6%,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LPLD治疗SAP有较好的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使用。
李任重余培张鹏
关键词:腹腔灌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