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琳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缺血
  • 2篇二尖瓣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动脉造影术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桥
  • 1篇心肌缺血
  • 1篇心脑
  • 1篇心外膜
  • 1篇血性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 1篇置换术
  • 1篇停跳
  • 1篇缺血性二尖瓣...
  • 1篇左室
  • 1篇外科
  • 1篇外科治疗

机构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电力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篇肖琳
  • 2篇刘宗志
  • 2篇顾承雄
  • 2篇卫洪超
  • 2篇霍承瑜
  • 2篇牛磊
  • 1篇黄金洪
  • 1篇黄信生
  • 1篇晏馥霞
  • 1篇李京悻
  • 1篇任晓庆
  • 1篇叶赞凯
  • 1篇刘长城
  • 1篇赵举

传媒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老年二尖瓣病变外科治疗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回顾研究160例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老年重症二尖瓣心脏瓣膜病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方法、合并症和外科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完成系统随访,分析影响手术预后的高危因素.结果 术后长期生存153例,早期死亡7例,占全组病例的4.4%,主要死因为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随访145例,随访率94.8%.与同期60岁以下的二尖瓣病变患者比较,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88.19±0.17)%比(97.68±0.20)%].晚期死亡7例(0.12%例/月),主要的死因为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有术前心、肺、肾功能.结论 老年重症二尖瓣病变患者合并症多,手术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
卫洪超顾承雄晏馥霞赵举黄金洪霍承瑜刘宗志肖琳牛磊
关键词:老年二尖瓣置换术高危因素
外科治疗中度缺血性=尖瓣反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前瞻性研究评估左室心外膜折叠二尖瓣微调技术治疗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收治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二尖瓣反流面积4-7cm2者纳入研究。全身麻醉后行经食道超声心动检查,二尖瓣反流面积小于4cm2者入单纯off-pump搭桥组,反流面积4—7cm2者入off-pump搭桥十不停跳左室心外膜折叠二尖瓣微调技术组。术前3天经胸超声心动检查,术中手术操作开始前,结束后经食道超声心劝检查,术后1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经胸超声心功检查。术后随访12个月,通过对比分析二尖瓣反流面积,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左房径变化及心功能分级情况,应用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讨论分析左室心外膜折叠二尖瓣微调技术治疗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意义。同时就心肌再血管化与二尖瓣反流改善有无对应关系进行探计。结果:两组病人30天院内死亡率0,均无再次入院治疗,两组术中搭桥支数、PI值及流量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自身比较二尖瓣反流面积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均较术前明显减轻,左室舒张末径术后各时间点结果均较术前明显减小。结论: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近期二尖瓣反流明显减轻,联合应用左室心外膜折叠技术反流改善更为显著,且不增加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患者近期额外获益同时未有手术相关风险增加,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肖琳顾承雄黄信生李京悻刘长城乔瑞国
关键词: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不停跳冠脉搭桥二尖瓣成形术
肌桥所致心肌缺血机制与治疗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心肌缺血机制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90例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心脏收缩期桥段血管受压的轻重程度分为两组:A组235例,收缩期压迫〈50%;B组135例,收缩期压迫≥50%。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结果390例左前降支冠状动脉肌桥近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45.70%,远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2.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家族史、吸烟史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相比,心肌桥近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肌桥患者心肌缺血的主要机制是肌桥收缩时的挤压和肌桥近端动脉粥样硬化。②对靶血管进行再血管化是治疗心肌桥患者较为合理而有效的方法。
卫洪超任晓庆叶赞凯霍承瑜刘宗志牛磊肖琳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造影术心肌桥心肌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